今天上午,
九洲公園正式開園新聞發布會舉行。
記者從會上獲悉,
九洲公園
將于7月3日(明天)正式開園。
該公園是南昌市新建設的
集旅游、休閑、運動、娛樂等
綜合業態于一體的城市“中央公園”,
將進一步滿足市民和游客
日益多樣化的休閑和文化需求。
四大核心景點領銜
打造復合型城市綠洲
“九洲公園位于西湖區市動物園、南桃花河、九洲大街的合圍區域,,總面積約為2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為17萬平方米。”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羅建華在發布會上介紹道,正式開放后,市民和游客可以漫步九洲公園,置身城市綠洲之中,一邊體驗祈豐臺、動物園、植物園的詩情畫意,同時可以參與運動場館、公園驛站、火車餐廳、朝陽集和各類文化策劃的互動。
據羅建華介紹,九洲公園是有農耕特色的“中央公園”,多維度打造了祈豐臺、一畝三分地、火車驛站、朝陽集這四個主要景點。這些景觀的融合讓城市居民可以就地就近享受優質的生態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利用最大化,讓綠色福利觸手可及。
“祈豐臺”作為公園的核心景觀,設計靈感來源于贛鄱大地深厚的稻作文化和祈福傳統,“祈豐”二字,與公園“稻香園”主題高度契合。“祈豐臺”通過游步道連接公園各功能區,將成為人流聚集和活動中心,總高4.5米,底邊長66米,呈方形,共分5臺;設置斜坡式草地,可供游人倚靠休憩、觀景打卡。
注重互動體驗的“一畝三分地”農耕體驗區,與毗鄰的“祈豐臺”交相呼應。這里可以讓大人孩子親手參與播種、管理、收獲,體驗農耕辛勞與樂趣,緩解都市生活壓力。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年輕一代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認識本土農作物,感悟農耕文明智慧,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保護意識,增進親子關系與社區和諧。
“火車驛站”是引入退役綠皮火車改造而成的。這里可以提供多元化高品質休閑場景,游客可在車廂內享用美食、咖啡,感受復古與現代交融的獨特氛圍;在書吧靜心閱讀,窗外綠意盎然;成為親子家庭、朋友聚會、商務小憩的個性化選擇。
“朝陽集”定位“花卉市集”,以沉浸式花主題空間,為市民提供花卉綠植、園藝資材的集中選購平臺,并融合花藝展示、插花課堂、多肉DIY等互動體驗,營造濃郁花卉文化氛圍,激活“花經濟”,深度連接生產者與消費者,帶動本地花卉產業。
九洲公園作為城市“共享客廳”,
還建設有植物園、運動場、
濱水步道、親水平臺、
休閑廣場、景觀驛站等
景觀和休閑運動設施,
這種親近自然、抬腳能到的隨性行,
將松弛感、幸福感拉滿,
為市民勾勒出家門口的“幸福半徑”。
亮點紛呈
常態化活動不斷
九洲公園從場景設計、文化賦能、業態聯動三個維度,營造“公園+”開放舒適的休閑空間、“公園+”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公園+”富含活力的互動場所等,形成可進入、可參與、可感知、可閱讀、可欣賞、可消費的高品質生態體驗區,成為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園區內三個停車場,可為市民提供405個停車泊位。配套建設有4個標準籃球場、3個小型足球場,為市民提供運動健身場地。園區內大草坪、植物園、祈豐臺、一畝三分地可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農耕科普和親子活動的平臺,景觀火車、特色驛站和大棚集市等商業目前也正開展招商工作,目標建設具備餐吧、咖啡吧、書吧和花卉產品購物集市等多業態服務功能,著力打造老百姓喜歡的休閑打卡好去處。
“九洲公園正式開園后,我們將秉持‘活化利用、注入靈魂、提升體驗’的理念,積極與市、區主管部門對接,加大九洲公園活動策劃和品牌打造。”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閑冬表示,市政公用集團將結合九洲公園招商運營定位,將九洲公園打造成為南昌市都市生態新地標,利用綠皮火車承載的集體記憶與旅途情懷,打造極具辨識度的打卡地標,同時在大草坪和祈豐臺等區域開展草坪音樂會、露天電影會和主題露營會等常態化活動,與南昌市現有文旅資源深度融合,助力南昌“網紅城市”建設和文旅產業發展,實現九洲公園系列活動主題的“長紅”效應。
西湖區政府副區長宋德豪介紹,為給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閑文化體驗,西湖區主要圍繞九洲公園周邊開展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涵蓋道路整治與景觀綠化提升兩部分。景觀綠化提升包括九洲大街(桃花南路- 翠菊路)北側和九洲高架與桃花南路立交節點;道路整治則涉及云天路和丹桂路。
景觀綠化方面
九洲大街北側及立交節點完成了綠化帶清表、110棵雜亂桂花鐵樹移植、40棵球灌場內移種,同時實現了修枝、麥冬栽種、草皮與植草磚鋪設的全面覆蓋。
道路整治方面
云天路全長約1.4公里,完成了路面病害處理、瀝青攤鋪、人行道修繕、標線重劃及行道樹補種;丹桂路全長約1.04公里,實現了路面銑刨攤鋪、人行道修復、行道樹補種等全流程改造。
此外,桃花河南岸1.3公里沿岸不僅建成游步道、兩處親水平臺,還完成208棵桃花樹種植和草皮鋪設,為市民打造了集休閑、觀賞于一體的濱水空間。
另外,從九洲公園往北步行約5分鐘,就能到達九洲高架橋下。西湖區為滿足周邊市民的健身運動需求,充分利用橋下空間打造南昌首個橋下運動公園。面積為15.6公頃空間,以“一條健身道、四個功能區”總體格局,分為健身運動區、綠色休閑區、疏林草地區、環湖游覽區四個功能區,與九洲公園形成功能互補。
農旅融合促發展
打造都市生態新地標
九洲公園的規劃建設,是市委、市政府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推動城市更新和文旅深度融合的關鍵落子。這座22萬平米的城市中央花園,不僅是南昌“還綠于民”的民生答卷,更是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九洲公園以‘一江三脈十景’的生態骨架,創新性地將 ‘都市田園’作為核心吸引力,將‘城市綠地’功能升維為‘都市棲息地’式綜合體。這一切都發生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黃金地段,充分體現了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的執政理念,為市民提供了‘零門檻、高質感’ 的公共休閑空間。”南昌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劉芬芳介紹道。
據劉芬芳介紹,我市有意將公園打造成為“都市稻作文明的活態博物館”,將以節氣為脈絡,常態化開展“雙收雙種”農事實踐,進一步深化市民朋友對城市的歸屬感,培育生態價值觀,切實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獲得感、生活幸福感。
九洲公園設置有以農耕為主題的稻香園。今年6月,我市順應農時在稻香園組織栽種了一季中稻,種植面積為866.7平米,即一畝三分地,品種為秈型偏粳兩系雜交稻。“在組織種植時,讓中小學生親身體驗傳統農耕文化,沉浸式體驗農事,近距離感受農業,以觸摸泥土溫度,留下稻田記憶,培養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南昌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楊超表示。
下一步,南昌市將按照一年兩季的種植模式,在稻香園繼續開展水稻種植,并在早稻、晚稻的種植和收割季節,開展“兩種兩收”農耕體驗和相關農業科普教育,讓更多市民朋友、中小學生參與其中,體驗農耕、了解農業,留下承載童年記憶的悠悠“稻香”。
未來,
南昌市將圍繞九洲公園
持續深化“農旅融合”發展,
系統策劃推出
“九洲生活”四季主題系列活動。
·常態化舉辦田園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們沉浸式體驗“一顆稻谷的全生命周期”;
·引入舉辦音樂節、音樂會、大地藝術節等,推出更多文化創意項目;
·加強與南昌動物園、瑪雅樂園等周邊景區的深度合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打造區域性文旅目的地;
·鼓勵旅行社將九洲公園作為旅游產品對外推介,串聯形成南昌生態旅游線路。
來 源:洪觀新聞記者 胡蕭 歐陽雨婷/文 馬悅 劉銘/圖
編輯:梁瓊 二審:萬依柳 終審:凌云
南昌發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