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閑置的城市 “邊角料” 變身活力空間,困擾居民的行洪痛點蛻變為濱水樂園,隨著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世運會賽事環境迎來品質升級…… 近日,天府新區多個城市建設項目集中竣工,以 “生態修復、功能優化、民生普惠” 的實踐,為公園城市的畫卷增添了動人色彩。
大湖堰“煥”新記:
從行洪痛點變濱水樂園
在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與正興街道交界處,一條蜿蜒2100米的嶄新生態綠脈——大湖堰項目,已然竣工。它北起沈陽路西段,南至龍馬路,西鄰劍南大道,東接錦江,不僅對區域水系進行系統性重構,破解了困擾區域的水患隱患,更以“河暢、景美、惠民”的實踐,重塑了天府新區的濱水生活圖景。
大湖堰項目以科學規劃破局,新建生態河道,將原穿越現代五項賽事中心的河道遷出,于云龍路東側匯入錦江。經過精準水文計算,河道設計防洪標準達五十年一遇。
“項目大部分采用了草坡入水式生態護岸,既確保了行洪安全和生態固土,而少量開闊區域設置淺灘漫彎,滿足了市民親水需求。”成都建工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項目以“一河四段”織就親水生活網絡:山水景觀段依托地鐵口打造“書山小徑”;社區活力段密布花境小徑與全民樂游節點;錦江生態段恢復濕地野趣。2.1公里濱河綠道無縫銜接錦江生態帶,71%的綠地率與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讓市民在“春賞花、秋觀葉”中體驗低碳生活。
“邊角料”煥新顏:
華陽錦江綠道左岸變身活力空間
近日,位于華陽街道蘭橋尚舍小區外及白楊溝-伏龍廊橋段的兩處華陽錦江綠道左岸節點,經過精心提升改造后正式向市民開放。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游園里,乒乓球臺整齊排開,一旁弧形廊架草木蔥蘢,為市民提供一處遮陽休憩空間;兒童游樂區色彩跳躍,滑梯、攀爬架等設施一應俱全。“以前這片空地荒廢了,現在整得太巴適了,我們都喜歡到這里打打乒乓球。”附近居民張大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據介紹,此次改造不僅全面覆蓋了原有裸土,鋪上茵茵草坪,新增了景觀小品,更精心打造了集休憩、娛樂、運動于一體的空間。錦江南岸另一節點,綠道以磚石重新鋪設,路面平坦舒適。“項目融合了生態修復、空間重塑與功能優化等理念,構建出四季有景、層次豐富的生態廊道,滿足了全齡段市民的多元需求,為市民提供了更安全、舒適的通行與休閑場所,悄然提升了區域的文化氣質與藝術氛圍。”
賽事環境大提升,世運風采添新韻
今年8月,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以下簡稱“世運會”)將與成都市民見面,作為世運會賽事場館的“生態后花園”,大湖堰項目緊扣體育主題,在緊鄰現代五項運動場的 “動感地帶” 區域,因地制宜設置多個休閑健身場地及綠階坐凳,搭配林蔭休息區,成為各個年齡段人群聚集的活力地標。這里既滿足專業訓練需求,又是市民日常健身的樂園,為世運會營造了綠色、活力的外圍環境。
從城市“邊角料”的煥新,到大湖堰從行洪痛點到濱水樂園的轉變,再到為世運會營造良好的賽事環境,天府新區正以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踐行著“公園城市”理念,讓市民在城市發展中享受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幅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公園城市畫卷正在天府新區徐徐展開。
記者:鄭曉鳳、劉杰
編輯:周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