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讓我簡直氣炸了!
你能想象嗎?一個才十個月大的小寶寶,在35度高溫天里餓得嗷嗷直哭,他媽媽只是想用奶瓶給他喂口奶,居然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上海動物園的人給轟出來了!
這可不是什么虛構的故事,它就發生在前幾天,就在我們自詡為文明大都市的上海動物園里。
如果我是那個孩子的爸爸,我都不敢想自己會憤怒成什么樣。
這根本不是什么規則執行的問題,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問題!嬰兒餓了要喝奶,天經地義!結果在上海動物園,這最自然不過的需求,竟然被扣上了“違規”的帽子!
更讓人火冒三丈的是,當時展廳里明明有成年人在喝水、吃零食,工作人員眼皮都不抬一下,偏偏就對一個抱著奶瓶的嬰兒下手!這算哪門子道理?這又是什么狗屁邏輯?
我真想揪著上海動物園管理者的衣領問:你們還有沒有點人味兒?你們自己難道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沒喝過一口奶嗎?
嬰兒最本能的生理需求,撞上了冰冷僵硬的所謂規則。
茅先生夫婦帶著他們十個月大的孩子逛上海動物園。梅雨季剛結束,天氣又悶又熱,氣溫沖到了35度。
孩子餓得不行,哭聲越來越響,小臉蛋憋得通紅,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你能體會那對年輕父母有多焦心嗎?孩子餓了,那是一刻也等不了的!每一聲啼哭都像刀子一樣扎在他們心上。
周圍游客的目光,有憐憫的,有嫌煩的,還有指指點點的,讓這對夫婦恨不得當場消失。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有空調的地方讓孩子吃上奶。
可動物園里唯一的母嬰室,竟然設在大門外的游客服務中心!據當事人說,要走整整15分鐘,還得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
而眼前的教育科普館,空調涼爽,環境安靜,明明是最理想的選擇。茅先生的妻子抱著哭鬧不止的孩子,在展廳門口找了個相對僻靜的角落,拿出奶瓶,盡量縮著身子,生怕打擾到別人。
就在這當口,一個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像陣冷風似的沖了過來,用毫無溫度的腔調命令道:“這里禁止吃喝!立刻停下!”那架勢,那語氣,活像這對父母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茅先生趕緊解釋:“孩子才十個月大,餓得不行了,就是在喝奶,不是吃東西啊。”“不行!任何吃喝行為都不允許!”工作人員的態度像塊鐵板,冷得讓人心寒。
看著懷里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這個工作人員竟然毫無反應!茅先生氣得全身發抖,他猛地扭頭看去——就在不遠處,有人正舉著礦泉水瓶喝水,還有人嘴里嚼著零食,可工作人員卻像瞎了一樣!他憤怒地質問:“大人喝水吃東西你們不管,嬰兒喝奶就不行?這算什么規矩?”這就是明晃晃的雙重標準!這就是欺軟怕硬!
工作人員被問住了,只能像個壞掉的復讀機一樣重復:“規定就是規定?!币幎ǎ渴裁匆幎??拿出來看看!茅先生要求查看《游客手冊》,找找哪條寫著不許嬰兒喝奶。
可工作人員也拿不出任何白紙黑字的依據。爭執僵持了近十分鐘,孩子的哭聲越來越慘烈,圍觀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那種被當眾羞辱的感覺,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和噴發的怒火,光是想想都讓人窒息。最后,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下,這對年輕的父母和他們懷里餓著的孩子,就這樣被“請”出了展廳。
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就因為要喝奶,被趕出了本該服務于公眾的公共空間!這是2025年的中國,這是號稱國際化的上海,這就是一個公共服務機構對待嬰兒的方式!我就想問一句:這他媽是人干的事嗎?
最令人發指的地方是什么?不是規則本身,而是執行規則時那徹頭徹尾的雙標!成人在展廳喝水,沒人管。成人在展廳吃零食,沒人管。
成人在展廳里大呼小叫,沒人管。但是!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要喝奶,卻要被驅趕!這算哪門子邏輯?這又是什么道理?說白了,就是柿子挑軟的捏!大人會頂嘴、會投訴、會鬧事,不敢惹。
小寶寶不會說話,父母又著急哄孩子,好欺負,所以就拿他們開刀!這已經不是雙標了,這是赤裸裸的霸凌!小寶寶餓了就是餓了,怎么可能像大人一樣說“忍一忍”、“再等等”?
孩子的肚子可不會講道理!你能讓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去理解什么叫“規定”嗎?你能讓一個餓得哇哇大哭的孩子忍上15分鐘,頂著高溫走到園外才能喝奶嗎?這哪里是在為難孩子,這是在為難天下所有的父母!
更讓人氣得牙癢的是,當茅先生去投訴時,動物園方面居然輕飄飄地回應:“工作人員依規履職,無需道歉。”無需道歉?把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趕出來,你們還理直氣壯了?直到事情鬧上熱搜,輿論鋪天蓋地壓下來,動物園才慌慌張張出來道歉。
這臉變得也太快了吧?說穿了就是欺軟怕硬,怕事情鬧大丟面子,平時壓根沒把游客當回事!這種道歉有什么真心實意?這不是知錯就改,這是被罵出來的!
再來看看上海動物園的所謂母嬰設施,暴露出的全是設計上的徹底失敗。整個偌大的動物園,就孤零零一個母嬰室!位置在哪兒?大門外的游客服務中心!里面有什么?
簡陋到極點:就一張換尿布的臺子,一個洗手盆,一個垃圾桶,沒了!這就是一個每年接待幾百萬游客的大型公園給母嬰的配置?根據《上海市母嬰設施建設和管理辦法》,像動物園這種人流密集、常有母嬰逗留的地方,必須配備母嬰室,而且要在主入口50米內設置醒目標識。
上海市婦聯的相關負責人不是說過嗎:“母嬰設施建設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笨涩F實呢?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園內幾乎看不到任何清晰的母嬰室指引。
游覽地圖上,餐廳、廁所、商店標得清清楚楚,唯獨不見母嬰室的影子。就算去問工作人員,得到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這種設計,把帶著嬰兒的家庭逼到了什么境地?要么硬生生忍著孩子的哭鬧,頂著35度高溫,走上15分鐘去園外那個破地方。
要么冒險就近解決,然后等著被工作人員驅趕、受盡白眼。這不是什么兩難選擇,這就是故意刁難!是逼著父母在孩子的需求和冷血的“規則”之間做痛苦抉擇!說穿了,就是不歡迎帶小孩的家庭!就是嫌棄有嬰兒的父母!
這個事件暴露的,是我們公共服務管理思維根子上的毛病!什么問題?就是還端著“管理者”的架子,把自己當老爺,把游客當需要管制的對象!那個工作人員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執行規定,是維護秩序,是彰顯權威!而不是:怎么幫這個家庭解決問題?怎么讓這個孩子止住哭聲?這就是典型的官僚做派!
真正懂服務的工作人員,遇到這種情況,會想辦法幫忙解決,而不是死板地念規定!比如可以說:“我幫您找個更安靜的地方”,或者“我請示下領導看看能不能通融”,再不濟也該說句“您稍等,我幫您想想辦法”。而不是像個冷血機器一樣,只會說“不行,規定就是規定”!這種工作人員,除了會背規定,還會什么?
除了欺負弱者,還有什么能耐?差別在哪?前者是把游客當需要幫助的人,后者是把游客當需要管制的對象!前者體現的是服務意識,后者暴露的是官老爺心態!說白了,就是沒把自己當服務員,還高高在上覺得自己是管理者!你算個什么東西?
有人說,這不過是件小事,用不著大驚小怪。放屁!這怎么是小事?被踐踏的何止是一個嬰兒喝奶的權利,更是一個母親的尊嚴!是所有為人父母者的尊嚴!
她只是想為孩子爭取一個基本的、能喂奶的環境,卻被當成“不守規矩的游客”對待!更可氣的是,網上還有人說著風涼話:“你怎么不提前安排好”、“帶這么小的孩子出門干嘛”。
我想問問這些人:你們還有沒有人性?你們忘了自己也是從嬰兒長大的嗎?這他媽不是在怪受害者嗎?公共場所本來就應該對所有人友好,包括帶著孩子的家庭!憑什么帶孩子的家庭就該被歧視?憑什么嬰兒就不配享受公共服務?
為什么一個母親帶孩子出門,要承受這么多不便和指責?為什么一個嬰兒最基本的需求,要給冷冰冰的規則讓路?為什么在2025年的中國,我們還要為嬰兒喝奶的權利感到憤怒?這個社會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這個事件讓我想起一句話:“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它如何對待其中最脆弱的成員?!眿雰?,就是最脆弱的群體之一!他們不會反抗,不會投訴,不會在網上發聲,只能任人擺布!
他們不會說話,不會抗議,只能用哭聲表達需求。他們完全依賴成年人的照顧和保護。他們的權利,需要整個社會來守護。
真正的文明,不是制定多么嚴苛的條條框框,而是在規則與人情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真正的文明,不是讓所有人都乖乖聽話服從管理,而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懷!真正的文明,不是冷冰冰地執行制度,而是帶著溫度的人文關懷!
看看上海動物園的做法,哪里是在講文明?簡直是在給文明抹黑!
有人覺得,這只是個小插曲,不值得這么大動靜。我想說:你們錯了!大錯特錯!正是這些“小事件”,才照出了我們社會的大問題!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才真正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成色。正是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不便,才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感受。
一個十個月大的嬰兒,因為要喝奶被趕出展廳!這一幕,會成為這個家庭心中永遠的痛!這種遭遇,會讓他們對公共服務徹底失去信任!這樣的事件,會讓更多的年輕父母害怕帶孩子出門!這就是“小事件”帶來的“大影響”!
這就是一個冷漠的社會對下一代造成的傷害!我們呼吁有關部門趕緊制定統一、明確的母嬰友好場所標準,讓每一個公共場所都能成為父母和孩子的避風港。
值得些許安慰的是,這件事引發了巨大的關注。無數網友站出來為這個家庭說話。媒體深入報道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法律專家也剖析了相關的法規政策。這種關注,就是改變的起點。上海動物園最后還是道歉了,說要“完善設施,加強員工培訓”。
但這道歉聽著輕飄飄的,之前那股傲慢勁兒呢?之前不是嘴硬說合規嗎?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那些高贊評論就知道大家的真實想法了。
真正的改變需要扎扎實實的機制建設,不是發個聲明就完事了!要拿出具體行動,別敷衍!我認為,至少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硬件必須跟上:母嬰室不能只是有,還得保證干凈、位置方便、設施齊全,別建好了就扔那兒不管。培訓必須到位:工作人員得學會換位思考,遇到特殊情況知道怎么靈活變通。
監督必須有效:游客有地方投訴,投訴了要有人真管、真解決。我們需要更多的公共場所反思自己的服務理念。我們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真正把游客當服務對象,而不是管制對象。我們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學會在規則與人性之間找到那條溫暖的邊界。
最后,我要大聲喊出來: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這不是請求,這是底線!無論他們是在家里、在學校,還是在任何一個公共場所。
無論他們是在吃飯、在玩耍,還是在喝奶。他們的需求應該被理解,他們的權利應該被捍衛,他們的存在應該被歡迎。一個對孩子友好的社會,才配得上“文明”二字。
一個讓父母安心的環境,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十個月嬰兒喝奶被驅趕這件事,表面上可能過去了。但它提出的拷問,遠未結束!我們的公共服務,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我們的社會文明,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持續關注,持續發聲,持續推動,改變終會發生!我們絕不能讓這種事再次上演!我們要求的其實很簡單: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個世界上自由地喝奶,自由地成長,自由地被愛!這真的過分嗎?
一個文明社會,就該對孩子們更友善一點!如果連這都做不到,我們還有什么臉面自稱是文明社會?上海動物園,你們聽見了嗎?所有的公共服務機構,你們聽見了嗎?我們在盯著你們!全社會都在盯著你們!別再讓大家失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