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6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職工活動中心門前已人頭攢動。
58歲的藏族筑路工扎西多吉雙手反復揉搓著刺痛的膝蓋,呼出的白氣在寒氣中迅速消散,“天沒亮就騎馬下山,這腿疼得鉆心,就盼著專家給看看!”他的身旁,擠滿了從周邊鄉鎮趕來的高原勞動者。他們裹著厚實的藏袍,臉頰烙著風霜印記,眼神灼熱如炬。
啟動儀式。民建成都市委會供圖
這份沉甸甸的期盼,在晨光中迎來了回響——一輛輛滿載專業醫療力量的“健康直通車”緩緩駛入職工活動中心。由民建成都市委會、甘孜州總工會指導,多家成都民建基層組織及康定市工會聯合主辦,中鐵十六局等單位協辦的“民建關愛勞動者 甘孜愛心醫療行”活動正式啟動。一場跨越山海的健康守護行動就此展開。
8點,臨時診室一開放,人群便涌入進來。在郝溥主任醫師的診桌前,22歲藏族姑娘卓瑪低著頭,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臉頰上大片過敏紅痕清晰可見。“風一吹太陽一曬,臉就又紅又腫,像火燒一樣……十年了,啥藥都試過。”她的聲音帶著哽咽。郝溥傾身細聽,指尖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滑動,屏幕上跳動著融合中醫“七體七因”理論與AI智能分析的數據圖譜。“這是高原強紫外線引發的重度敏感。咱們用藏藥調理內環境,再配合物理防護,很快就能痊愈。”
現場治療。民建成都市委會供圖
隔壁診室氣氛凝重。方宏洋主任舉著一張肺部CT片,燈光下,片子上幾個芝麻大的白點讓幾位牧民屏住了呼吸。“肺結節不等于肺癌!”方宏洋手指重點影像,“關鍵看它是‘乖’還是‘兇’。像這種邊緣光滑的小結節,咱們定期‘盯’著它就行。”緊接著,他從環境誘因講到良惡特征,再解釋微創手術的臨界值。聽完,一位緊攥報告單、指甲發白的漢子長舒一口氣,“聽您這么掰開揉碎講,心里懸著的石頭可算落了地!”
60歲的格桑拉姆因嚴重暈車,十余年來不敢下山看病。今天,她在兒子攙扶下,顫巍巍走進直通車改造的流動診室。何洪高醫生輕點車載遠程診療設備,成都的心血管專家影像即刻出現在屏幕上。專家們通過高清攝像頭仔細觀察老人的狀態,實時分析檢查數據。半小時后,個性化治療方案遞到了老人手中。老人攥著藥方,既驚訝又驚喜。
診室外,一群身著紅馬甲的身影在人潮中格外醒目——中鐵十六局CZSCZQ-8標段三工區的志愿者們正穿梭奔忙。“大叔,心內科往這邊!”“小心臺階,我扶您!”副書記潘鑫的嗓音已沙啞,他剛攙著一位關節炎老人坐下,轉身又抱起哭鬧的藏族娃娃交給護士。“高原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知道鄉親們看病難。”他抹了把汗水,“能搭把手,值!”
活動現場,康定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小蓮的藏袍肩頭已凝滿霜花。“登記處再加兩把椅子!”“熱水供應不能斷!”她疾步穿梭協調,看見一位老阿媽捧著剛領的免費藥品抹眼淚,立刻上前握住她龜裂的手,“阿媽,專家說了啥?”“說我的氣喘病能控制住!”老人笑得很燦爛。張小蓮感慨道:“民建把健康送到了家門口,送到了一線職工的心坎上!”
時間回溯至活動伊始。簡單的啟動儀式上,民建成都市委會副秘書長包立東的發言激起陣陣掌聲:“這不是一次性的慰問,而是民建對高原兄弟姐妹健康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用技術解病痛,用真心換安心!”臺下,來自成都三甲醫院的專家團成員集體攥緊了拳頭。
便民服務點授牌。民建成都市委會供圖
這份承諾在3天后變為現實。當康定市職工活動中心、甘孜州總工會、康定市民族醫院同步掛上“民建-甘孜健康直通車”銅牌時,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由民建會員企業搭建的“三級服務機制”(基層站點初篩、州級平臺遠程會診、聯動成都三甲醫院綠色通道)正式啟動。
甘孜州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熊麗靜現場撥通視頻電話。屏幕那頭,成都華西醫院呼吸科專家正為一名牧民解讀CT片。“神奇!像專家坐在跟前!”牧民扎西豎起大拇指。熊麗靜撫摸著遠程設備感慨道:“這解決的不僅是眼前看病難,更是給高原架起一座跨越時空的健康橋!”
中共康定市委常委、副市長楊輝指著藥柜里高原病常用藥說:“過去牧民買這些藥得翻雪山跑州府。現在家門口能取藥、能問診,是實打實的民生工程!”他的筆記本上,已記錄下十余條優化建議,“要讓直通車真正扎下根。”(陳德軍、聞成、朱玉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