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他還是個深受下屬愛戴的好領導,也是曾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革命者,在初期,在一些問題上,毛主席還曾力保過他。
在毛主席看來,黃永勝以往的表現是不容置疑,他長期在革命隊伍中摸爬滾打,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戰爭年代,他作戰勇敢,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在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中,也有著出色的表現。
毛主席對他的軍事才能和過去的功績是有所認可的,不希望因為一些片面的問題就對其全盤否定。
而且在當時的軍隊系統中,黃永勝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那么,當時究竟是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讓毛主席能夠從寬處理呢?
80塊銀元的"特殊照顧"
1950年,剛從第13兵團調任第15兵團司令員的黃永勝,正忙著華南軍區的防務部署。
但他怎么也沒想到,之后一次看似暖心的舉動,會讓他卷入一場沸沸揚揚的紀律風波。
由于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組織上為體現對老紅軍的關懷,決定分批安排他們回鄉探親,并按規定發放60塊銀元的探親費。
這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1950年的60塊銀元相當于普通工人近半年的工資,足夠一家人半年的生活開銷。
按理說,這個標準是經過嚴格測算的,但黃永勝的愛將丁盛卻找到了他。丁盛是誰?
這位后來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威名赫赫的"丁大膽",此時正是黃永勝麾下的得力干將。
兩人在東北野戰軍時就并肩作戰,丁盛的勇猛果敢很對黃永勝的脾氣。
那天丁盛找到他,跟他說,60塊銀元太少了,家里人口多,根本不夠置辦東西的。
聽了這話,黃永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而且黃永勝向來重情義,尤其對跟著自己南征北戰的老部下,思來想去,黃永勝最終決定多給丁盛20塊錢,一共80塊。
但是這個消息卻無意中泄露出去了,其他老紅軍坐不住了,認為黃永勝太偏心了,都是跟著毛主席鬧革命的,憑啥丁盛比別人多拿20塊。
戰士們的抱怨傳到黃永勝耳中,黃永勝最終一拍板,決定給所有的將士們都一律發放80塊探親費!
但是,因為這一點,黃永勝立馬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甚至有人把他告到了毛主席跟前。
因為當時正值全國運動初期,整治鋪張浪費、貪腐舞弊是重點。
政治部門認為,60塊銀元的標準是軍委統一制定的,黃永勝作為高級將領,擅自提高標準,這不是破壞紀律是什么?
很快,一份"黃永勝大手大腳浪費公款"的報告送到了毛主席面前,甚至有人提出要把他打成"大老虎"。在那個年代,"老虎"可是嚴重腐敗分子的代名詞,下場也會特別的慘。
不過,好在毛主席是明察秋毫的。
毛主席當時指派了公安部長羅瑞卿率中央檢查組南下廣州調查,羅瑞卿可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抗戰時期就曾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對紀律問題向來較真。
一同配合調查的,還有華南軍區第二政委陶鑄和后勤部部長邱會作。
后來經過調查,確認黃永勝并沒有什么“謀私”行為,雖然違反了規定,但初衷是想讓老紅軍體面回鄉,多發放的銀元也全部用于探親,他沒有多拿一分錢。
毛主席聽完匯報后,陷入沉思。他太清楚這些老紅軍的分量了,他們是從井岡山走出來的革命火種,歷經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許多人身上都有傷疤。
60塊到80塊,多的是20塊銀元,少的是對功臣的尊重。
但另一方面,軍隊紀律是鐵規矩,高級將領帶頭違規必須嚴肅對待。
后來,毛主席最終下了決定,他說"要確保黃永勝過關。"這話讓不少人疑惑,難道要袒護違紀行為?
其實不然,當時跟著毛主席出生入死的這些將領他們都能明白,因為黃永勝的動機是好的,他雖然違反了紀律,沒有提前報備,但是不存在貪腐犯罪,所以,毛主席才會力保黃永勝。
毛主席不是不管紀律,而是讓大家分清主次,不能讓曾經為革命流過血的人再流淚。
其實從這件事情來看,黃永勝還是非常正直的,但是如果知道他后期做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會產生一種十分割裂的感覺。
割裂的后半生
黃永勝的早年經歷,可以說是逆襲劇本。
1910 年 11 月 17 日,他出生在湖北咸寧一個普通農家,擱在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帶著鄉土氣息的少年,日后會成為新中國的開國上將。
不過命運的轉折往往始于關鍵選擇 ,17 歲那年,他告別了熟悉的田間地頭,踏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這一步,算是正式叩開了軍旅生涯的大門。
1927 年堪稱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年,年輕的黃永勝趕上了歷史的浪潮。
這年 9 月,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他所在的警衛團正是起義的主力之一。
跟著部隊從城市轉向農村,最終登上井岡山,這段經歷對他意義非凡,要知道,井岡山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在初創時期加入這支隊伍,相當于站在了中國革命新道路的起點上。
同年 12 月,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普通一兵成為了有信仰的革命者,這一身份的轉變,也為他此后二十年的軍事生涯定下了基調。
在紅軍隊伍里,黃永勝的晉升軌跡很能說明問題,從井岡山時期的紅 4 軍排長起步,到紅 12 軍連長,再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特務營營長,他走的是實打實的 "基層成長路線"。
那個年代的紅軍指揮員,大多是在戰火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沒有軍校深造的鍍金,全靠實戰積累經驗。
比如他擔任紅 1 師第 3 團團長時,正是中央蘇區反 "圍剿" 最激烈的時期,面對國民黨軍隊的重兵圍剿,他帶領部隊打了不少硬仗。
最能體現其軍事才能的,是他后來升任紅 2 師師長,這個師可是紅軍中的主力部隊,能在 20 多歲就執掌這樣一支勁旅,說明他在戰場上確實有兩把刷子。
長征時期,作為紅 2 師師長,他率領部隊承擔過前衛和后衛。
之后,他的軍旅生涯進入高光期。1933 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頒發了三等紅星獎章,這在當時可是紅軍的頂級榮譽。
要知道,紅星獎章專門授予在戰斗中表現卓越的指揮員,像蕭克和羅瑞卿這樣的名將也都獲此殊榮。
黃永勝能拿到這個獎章,離不開他在中央蘇區反 "圍剿" 中的功勞,那會兒他帶領紅 2 師在前線硬扛國民黨軍的飛機大炮,好幾次頂著槍林彈雨親自沖鋒,這種不要命的打法讓他有了 "虎將" 的名聲。
抗日戰爭爆發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黃永勝的戰場從南方山區轉到了華北敵后。他先是擔任晉察冀軍區第 3 分區副司令員,很快就升任司令員。
熟悉黨史的朋友都知道,晉察冀軍區是聶榮臻領導的重要敵后根據地,這里毗鄰日軍占領的北平,天津,是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
黃永勝在這兒干了件漂亮事,他把原本分散的地方武裝整合成戰斗力極強的主力部隊,帶著戰士們在太行山麓打伏擊,破鐵路,讓日軍頭疼不已。
后來他調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 2 旅旅長,負責保衛黨中央所在地延安。
這個崗位看似沒有前線沖鋒那么轟轟烈烈,實則責任重大,既要防備胡宗南部隊的偷襲,又要組織屯田墾荒,保障邊區物資供應。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黃永勝的軍事生涯迎來了新高峰。他先是在熱河和熱遼地區擔任軍區司令員。
這片區域位于東北和華北的交界地帶,是國共雙方爭奪的關鍵樞紐。1947 年東北民主聯軍戰略反攻時,他奉命組建第 8 縱隊,這支部隊后來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 45 軍,成了四野的攻堅主力。
在遼沈戰役中,45 軍負責攻打錦州外圍的義縣,黃永勝指揮部隊用 挖地道近迫作業的戰術,頂著國民黨軍的炮火一步步逼近城墻,最終全殲守敵。
平津戰役時,他的部隊作為東路軍主力,參與了對天津的合圍,愣是把號稱固若金湯的城防體系撕開了口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衡寶戰役,這是四野南下追擊白崇禧集團的關鍵一戰,黃永勝時任 13 兵團副司令員,面對桂系軍隊的狡猾抵抗,他果斷調整部署,派先頭部隊插入敵后切斷退路,最終殲滅國民黨軍 4 個精銳師,為解放華南地區掃清了障礙。
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朝鮮戰爭中,也有著特別出色的表現。可惜的是,這位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將領,后來在政治上走錯了路。
大概是因為長期在軍事系統擔任要職,尤其是主政一方,很容易形成權力慣性,一旦缺乏有效監督,就會在政治風浪中迷失方向。
他開始違背原則和底線,甚至助紂為虐炮制了很多令人痛心的冤案,許多忠誠的干部和無辜群眾遭受迫害。
最終,101死后,黃永勝也被撤職,數十年功名一朝喪,等待他的,是18 年的牢獄生涯。
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