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到大環境的沖擊,項與年和項南父子都被波及。
這些隱蔽戰線的英雄們,受了不少委屈。
那時候的項與年,年紀已經很大了,疾病纏身,在福建農村艱難度日。
情況最嚴重的時候,項與年中風失語,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他們苦苦煎熬,只等到1976年,政局恢復清明,項南才動了將父親接回北京贍養的心思。
項與年的戶籍在福建,如果要遷到北京,按照相關規定,得先確定中組部領導的批準。
按照流程辦事,共產黨員們牢記于心。
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組織上提出了請求,可當時的中組部工作人員卻說:
“你的父親是個老革命,你也工作了這么多年,應該對自己更加嚴格,盡量不要給組織上提要求。”
看著面前那張不通情理的臉,項南想要再據理力爭一番。
項南
見他如此,那名工作人員又說:
“如果大家都跟你一樣,想來北京上戶口,你讓組織上怎么處理?”
項南不得不承認,這番道理字面上也聽得過去。
但實際上,他心里知道,這就是冠冕堂皇的說辭罷了。
項與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在局勢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中組部一些人只敢明哲保身,不敢趟這趟渾水。
繼續糾纏下去也沒有必要,項南只好失望地離開,打道回府。
沒過多久,中組部換了一次血,胡耀邦擔任新的中組部部長。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項與年這位老同志。
在一次和項南談話時,他問:
“你的父親最近怎么樣了?還有啊,現在北京也穩定下來了,怎么不把他接過來呢?”
聽到這話,項南的臉色立馬變得為難起來。
思考一陣兒,他把之前的遭遇復述了一遍。
胡耀邦簡直快被這番說辭氣笑了,怒罵道:亂彈琴!
那么,胡耀邦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項氏父子曾經有著怎樣的貢獻?
傳奇特工,闖關成功
1934年,心狠手辣的蔣介石制定了一個“鐵桶圍剿計劃”。
意在對共產黨實行層層圍堵,以瑞金為中心,把兵力部署成一個嚴密的包圍圈,三步一崗哨,五步一火力,讓一只鳥也飛不出去。
如果在鐵桶計劃成型之前,共產黨沒有找到破局的方法,那中央機關就兇多吉少,革命火種也很難保存。
當時,跟隨蔣介石一同開會的心腹中,有一個名叫莫雄的保安司令。
他聽到這歹毒的手段,手心攥緊了筆,拼命控制呼吸,心臟差點兒從身體里跳出來。
他并不是個不辨忠奸的反動派,相反,他其實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也是我黨安排在蔣介石身邊的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
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將這個消息告訴身邊的黨員同志們,可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回到德安以后,他才能把情況通知到位。
被組織上安排在莫雄身邊的項與年,自告奮勇,帶上裝著秘密情報的字典,假扮教書先生,立即從敵占區出發。
教書先生的身份雖然并不特別引人注目,但終究還是不太保險。而且,隨身攜帶字典,目標太過明顯,他始終放心不下。
針對這兩個問題,他分別想出了應對辦法。
字典的事兒很好解決,他請人把字典里的秘密情報用只有同志們才知道的方式重印在薄紙上,將之藏在自己的鞋子當中。
這樣一來,就算之后過關,遇到敵人搜身,他鉆空子的概率也能大上許多。
至于教書先生這個身份,那是必須要改一改的。
可是怎么改呢?看著自己因為連日趕路而破破爛爛的衣裳,項與年的心中有了主意。
他跑到一處山林當中,撿起一塊石頭,咬咬牙,狠狠心,閉著眼睛,沖著自己的嘴巴砸了進去。
很快,四顆牙齒接連落在地上,項與年滿嘴鮮血,疼得青筋暴起,心里卻輕松了不少。
等到疼痛稍微平復了一些,他又把衣服扯得更碎,再把頭發全部揉亂。
地上的鮮血和泥土,都被他毫不猶豫地糊到自己的臉上身上。
現在的他看起來,再也不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教書先生,而是一個命途多舛、跋山涉水、快到窮途末路的破落乞丐。
他那臟污的面容和散發出陣陣味道的身體,讓盤問過路人的國民黨士兵都敬而遠之。
就這樣,用了6天時間,憑借著超強的意志力,項與年走到了瑞金。
“項與年帶回來的四角號碼情報,功績是巨大的。”毛主席毫不吝嗇自己的評價。
在了解他的同志們眼中,他是英雄的,是偉岸的,也是具體而生動的。
可是在兒子眼中,他卻是遙遠的,是神秘的,是一個抽象的父親。
項南其實一直都很懂事,后來也知道父親到底在做什么。
他不愧是項與年地兒子,在1937年投身革命,并且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父子倆在不同的崗位上輾轉,心中的信念是相同的,也是堅定的。
歷經艱辛的英雄同志項與年,晚年時的境遇并不好。
對于他的經歷,胡耀邦很是震驚,也很是遺憾。
病重而逝,未能訣別
老革命不重視,這不是讓人寒心嗎?
胡耀邦立馬下了個命令,把老人家的戶籍轉回北京。
遺憾的是,這個命令終究還是太遲,項與年患上了嚴重的肺炎,已經不再適合長途奔波。
于是,項南只好在福建安置老父親。
至于他自己的問題,有了胡耀邦的過問,他向組織上遞交了申訴材料,很快得到了公正的審查,也洗清了自己的委屈。
1978年,項與年病逝于福建。
痛心的是,兒子項南并未見到他最后一面。他停止呼吸時,項南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忙碌。
這件事情成了項南心中永遠的痛苦,他緊趕慢趕,趕上了追悼會。
那一天,他相當低調,悼念那個名為梁明德的老人。
看見中央干部來到這里,眾人十分震驚,細問才知道,原來,這對父子竟擁有何其相似的英雄氣概。
國風的傳承,正是一個個優良家風的傳承共同組成的。
結語
得到胡耀邦特意關照的項與年和項南父子,都是我黨的杰出同志。
父親工作在隱蔽戰線,立下奇功,兒子則追隨著父親,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一次次傳承,傳的是中國人的風骨。
參考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項與年:裝扮成叫花子的情報官》
《項南與胡耀邦的不解之緣》 《黨史博采》2015年第11期
《項南和父親項與年的悲歡離合》 《黨史博覽》2007年第10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