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表壞了?
今年是寶璣誕生250周年,寶璣推出了一款只有一根指針的紀念作品,Classique Souscription 2025腕表,還在寶璣品牌的創始之地——巴黎進行發布,以致敬寶璣先生在制表歷史中的偉大貢獻。由此以來,堪稱今年的“年度話題表”一點也不為過。
我原本以為在250周年如此宏大的年份,寶璣會推出一款大復雜腕表,至少也是枚陀飛輪腕表。但寶璣竟然推出了一款“簡單”到只有一根表針的腕表。我開始并沒能領會到寶璣為什么這么做,甚至問題放大到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做只有一根表針的腕表。難道是為了化繁為簡?但一根針帶來的問題是更困難的讀時,甚至要湊近了盯著看才能大致分辨時間。
于是我搜索了很多資料,卻沒有看到關于為什么采用單指針的解釋,僅僅提到原型表是這樣。直到一天我開車路過世紀大道頭上那個巨大的日晷雕塑,才猛然想到,原來人類最早的計時工具,就是只有一根針的。所以早期的機械座鐘就使用了這種顯時方式,把日晷變成了鐘面,晷針變成了一根指針。在懷表之前,可攜帶的蛋形鐘也是這樣的。那時候的鐘表,受擒縱技術的限制,只能看大概時間,因為走時本身就不準。直到16世紀60年代左右,鐘擺的等時效應被應用在鐘表后,計時精度得到大幅提高,時針和分針才產生了分離的必要。
早期的機械座鐘
500年前的紐倫堡蛋
既然時針、分鐘分離后明顯會提高讀時的精度,也更容易讀時,為什么時至今日還要推出單表針的腕表?這個問題不難理解,機械腕表早就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獲取精確時間的工具了,我們佩戴腕表,賦予了它更多其他的價值。而寶璣選擇在250周年推出這枚單指針腕表,紀念、致敬,這種面向歷史的意義,以及簡潔的設計語言,遠遠比讀時要重要的多。
由此以來,也讓我就產生了想要盤點一下當下單指針腕表的念頭。畢竟在快速運轉且內卷的現代社會里,它們躲在角落里不被多數人知道。在盤點之前,我要替現代單指針腕表申明一下,無法非常精確的讀時,但不代表它們走時不準,只是我們的眼睛無法通過一根指針準確閱讀所有時間而已。
寶璣
Classique Souscription 2025腕表
首先當然要說說寶璣這枚250周年紀念款,畢竟它是攥寫本文的初心。紀念款忠于原型,即寶璣No.3424“Souscr iption”預定懷表。這枚懷表具有61毫米的尺寸,采用白色素面琺瑯表盤,機芯采用中心發條設計(
即發條盒位于機芯中央輪系設計肉眼可見的直接、簡單、穩定。通過這枚懷表,寶璣先生也開創了“Souscr iption”預定銷售的模式,即先付定金,然后再制作生產,根據巴黎旺多姆廣場寶璣博物館的銷售檔案記載,這種銷售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796年
250周年紀念款的盤面和原型懷表保持了相當的一致性,只是在細節工藝上更加細膩和先進。首先,大明火素面琺瑯非平面,而是拱形,這點和原型一致。拱形琺瑯燒制難度比平面要高很多,一是受重力作用,上釉很難保證釉料厚度一致;二是弧面對于保證琺瑯面的平整性來說難上加難。這么費力的好處就是,拱形的視覺效果更潤、更復古,只是必須通過把玩實物來感受。
其次,表徑縮小到40毫米后對時間刻度進行了優化從而更加易讀。表盤印制12小時“寶璣字”數字時標,可謂優美。時刻之外,每個小時刻度之間用粗線顯時4個“刻”時,外側用細線區分5分鐘,也就是說最大的顯時精度以5分鐘為一單位。
第三,隱藏字特色得已再現。表盤中央至6點鐘位置的“Souscription”字樣、獨立編號及寶璣隱形簽名若隱若現,顯得很神秘和高級。隱藏字曾在最初的“Souscription”預定懷表上使用,當初最主要的目的是防偽,如今已經變成了歷史的韻味。紀念款的隱藏字據說采用了非常古典的雕刻方式,使用鉆石刻尖的縮放儀,通過關節式伸縮臂雕刻而成。
采用了”縮小版”的懷表機芯,實際上這需要重新對機芯進行設計,并運用了各種新型技術與材料,并使用噴珠工藝修飾。很多人不理解這種表面處理方式,看圖片“揚言”是一種偷工減料的方法,實則不然。它其實比常見的日內瓦飾紋打磨成本要高。寶璣采用此種工藝,也是向傳統致敬。機芯還有一處亮點,發條盒進行了非常典雅的花體刻字裝飾。另外,這次紀念款并沒有使用直耳和錢幣紋的經典表殼,倒是更加匹配單指針整體的簡潔設計。
江詩丹頓
閣樓工匠系列PHILOSOPHIA腕表
這是江詩丹頓在2016年推出的一枚作品,也是目前見到的唯一一款大復雜功能單指針腕表。既然閣樓工匠系列價格肯定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買得起它的人,確實可以無視分秒了。
這枚江詩丹頓單指針腕表的盤面使用了24小時,相比12小時制設計,在表盤直經大差不差的情況下,留給小時內細分刻度的空間就更小了,所以它干脆統統省略,小時就是最小的刻度。通過這枚腕表的正面,會發現有一個碩大的陀飛輪裝置。或許你會覺得它妥妥的就是個“矛盾體”:陀飛輪是為了抵消地心引力對擒縱系統的影響而提高計時精度發明的,而單指針根本不把時間精度放在眼里。
如果到這里就結束了,那它就不會屬于閣樓工匠系列。實際上,這枚腕表還配備了三問功能。如果你需要知道精確到分鐘的時間,那就啟動報時吧!這么做有意思?我覺得還挺有意思,像是增加了時間的神秘性:你看不清就問它吧。
可惜的是,上面兩款單指針腕表的價格不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要知道寶璣250周年款的工價已經將近40萬,而江詩丹頓已經到了千萬級別。所以有必要盤點幾個多數人買到起的單指針腕表。
萬寶龍
1858系列的單指針腕表
價格:25400元
1858系列的設計靈感來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耐華專為探險或軍事用途而設計的腕表,如今看樣子非常復古,是我在萬寶龍各個腕表系列中最喜歡的一個系列。這枚1858單指針腕表是2020年推出的,為了配合探險精神的內核與單指針設計,表盤飾有北半球地圖和24條夜光子午線,采用了24小時刻度顯示,醒目的紅色指針不僅具有指示時間的作用,它還可以當做方位指示器來使用。表盤外緣羅盤刻度為指示方位之用,如果你處于北半球,將腕表置于水平,將紅色指針末端指向太陽,通過羅盤刻度既可識別方向,如果處于南半球則反之。
說到這,我還發現萬寶龍1858系列有一款更高級的單指針腕表——沒有分針的計時碼表。說它高級,不僅僅是因為配備了計時功能,更主要的因為是它使用了品牌著名的美耐華“惡魔之尾”手動計時機芯。這個機芯實在是太美了,不愧為美耐華的當家花旦,古典計時機芯的機械機構之美,搭配打磨到極致的手工之美,每一個喜歡計時碼表的人都會想要得到它。
這枚腕表的正面也好看,深藍色的表盤很深邃,時間只有一根中央指針顯時,最小時間刻度是“刻”,但計時功能可以精確到1/5秒。不過它雖然是單指針腕表,但由于計時功能的加入,它的表針可不少:還有一根小秒針,一根中央計時指針,還有一個30分針積分表針。即便多了幾根針,但是我覺得它也應該劃入單指針腕表,畢竟它同樣沒法準確的讀出“分”。
MEISTER SINGER(梅斯特辛格)
價格:常規款1800歐元(約合人民幣14000元)
第二款其實是一個品牌,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個被腕表愛好者熟悉、且專門生產單指針腕表的腕表品牌,來自德國。能有如此堅持,實屬不易。品牌創始人兼設計師曼弗雷德·布拉斯勒(
Manfred Brass ler)對品牌愿景有一段闡述:創建一個可以追溯到制表業起源的手表品牌,并以輕松的方式顯示時間。這倒是和我對單指針腕表意義的理解不謀而合。布拉斯勒還表示,單針腕表旨在幫助我們以更加輕松的方式體驗時間,并找到我們內心常常缺乏的冷靜和力量。重要的不是分秒,而是珍貴那一刻本身。我挺喜歡這段話的。
和多數品牌一樣,MISTER SINGER的表款非常多,既有極簡的款式,只有指針和刻度,也有帶日歷、星期歷、月相,甚至計時功能的表款,配色和設計風格也多種多樣。工價換成人民幣大概從一萬左右到四五萬都有,若遇到折扣活動,幾千塊即可擁有。
還有一體式的運動表款
無論款式如何變,它們的特點總有一個:單指針。感興趣的表友可以去它的官網或者國外的經銷商網站看看。雖然好像品牌并沒有在國內開設專柜,但如果喜歡,總有辦法買到它們。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一款盤面印著“No.01”的藍面極簡款,還有一款藍面單指針單按鈕計時碼表。前者是品牌關于時間理念最直接的體現,深邃的午夜藍盤面上,潔白的指針和時標,是它最純粹的樣子。
后者可玩性上更多,畢竟它是計時碼表。盤面除了顏色好看,布局也很均衡。機芯也是它的亮點,品牌竟然在EIA 6497-1機芯上增加了水平離合計時模塊,還配備了導柱輪。從板路上竟然有點類似歐米茄的Cal.1861機芯,從機芯背面看完全看不出是一個模塊計時機芯,唯一可惜是尺寸有點大,表徑達到了43毫米。
如果覺得只有一根指針盤面會顯得單調,Meister Singer還有不少盤面豐富、有顏值不錯的款式。比如一款最小10分鐘刻度,刻度圈和環形日歷圈都是醒目黃色的款式,盤面被黃色分割成4個圈層,盤面的留白并不多,層次感不錯。
還有一款大月相腕表,3點、9點之上,除了時間刻度,基本被月相窗口填滿,6點位開了日歷窗,但與整個盤面的和諧統一。
小眾品牌
SLOW WATCHES
價格:200~500美金(約合人民幣2000~3000元左右)
如果覺得MISTER SINGER還是貴了點,還有很多小眾品牌推出了挺多好玩好看的單指針腕表。我就扒到了兩個小品牌,一個是來自德國的SLOW WATCHES的八邊形單指針腕表,包豪斯設計風格,盤面甚至都沒有印品牌的Logo,簡潔但不空洞,據稱是德國設計、瑞士制造,售價大約只有200-500美金。
VARIO
單指針腕表
另一個是來自日本的VARIO單指針腕表。除了一根時針,它還有一根像指南針樣子的小秒針。小秒針的作用僅能證明腕表還在走,最小單位為15分鐘的時間刻度,根本不給它任何發揮作用的余地。盤面設計很有特點,波浪飾紋、偏心小秒針,非常誘人糖果色的配色,只看看樣子就有想買的沖動。
康斯坦丁·切金
Genius Temporis單指針腕表
另外,Konstantin Chavkin(康斯坦丁·切金)也有一枚名為Genius Temporis的單指針腕表。熟悉這個品牌的表友都知道它的特立獨行,當年的“小丑”表可謂驚呆所有人,它甚至在“誰是最薄腕表”的問題上也要和寶格麗、伯爵、理查米爾等大品牌一爭高下。
這塊單指針腕表其實并不屬于本文所說的“松弛感時間”,盡管看上去它只有一根顯時小時的指針,但它有個特殊的功能:盤面不但有時刻,也有分鐘刻度;按下2點位的按鈕,時針秒變分針,準確的顯時分鐘;松開按鈕,分針又立刻變回時針。神奇而有趣,在松弛與精準之間自由轉換,比單純的單指針腕表更加高級。甚至我認為這比陀飛輪等傳統復雜功能要高級得多,這是一種創新、有趣的高級。
不僅功能高級,腕表的整體設計也可圈可點,黃金表殼,盤面銀色羅馬時刻內側有60分鐘刻度,盤面中心是非常古典的金色凸雕飾紋,猶如一面盾牌;表針貫穿中央表盤,則像極了一根長矛,極具力量感。表盤和表針的搭配有如古羅馬圣騎士所使用的矛和盾。
Prim Masaryk
價格: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36000元)
這塊單指針腕表很有意思,和上面提到的原理都不一樣,但是出乎意料的讓人覺得有趣。來自捷克的小眾品牌Prim Masaryk。看設計是屬于包豪斯的設計風格,單指針的末端被延長了且有個圓環,12小時被整體旋轉了180度,讓單指針的圓環正好能把整點的時標“圈”起來。如果想知道大體的時間,則看指針頭端的小時即可。如果要知道再精確一點的時間,則可以看指針末端它指向精確到5分鐘的時間刻度。
如下面這張圖,指針末端的位置顯示的時間大概是1點35分,而指針頭端則位于1點到2點、靠近2點的位置(
最小時間刻度單位為5分鐘)。
另外,盤面上還印了“TMG”和“1850”字樣,據說是為了紀念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
名字的首母和出生年月)。對于喜歡它的表友,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他定價競然高達5000歐元。好消息是不用糾結,它已經賣完了。
無獨有偶,竟然還有一個和它設計風格非常類似的品牌Prokop & Broz,它更進一步,不但把相針末端的圓環做得更大,還給它按上了一個放大鏡。
除了上面盤點的品牌,還有一些品牌零星的推出過很有意思的女款單指針腕表。比如愛彼推出過一款千禧系列Philosophique霜金腕表,錘紋盤面,也是單指針腕表。
奇特之處是指針的軸心不是盤面的中心,指針的針尖,始終跟著表殼的形狀畫出橢圓形的行走軌跡!愛彼在表盤中央增加了一個小圓盤,與小時齒輪聯動,再將指針固定在圓盤上,這使指針的中軸隨圓盤轉動而位移。最小時刻為小時,倒是有一種優雅從容的感覺。
今年在愛彼150周年展覽上還看到過這枚1982年推出的Philosophique單指針腕表
再如梵克雅寶推出的Midnight Muit Lumineuse腕表,0到12的半圓時刻還具有逆跳功能,為的就是給表盤右側的獨角獸星座圖案留出空間。當按下8點位的按鈕,星座上的星星竟然會亮起來。不過它可不是廉價的電子表。能夠發光,是因為腕表里安裝了能夠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毋痛置疑,初戴單指針腕表,讀時肯定會有點障礙。但我相信一旦習慣了也就變得輕而易舉,甚至憑直覺就能做到。我已經不記得自己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需要通過腕表糾結讀時的精準性了。回想起來,可能只有在十幾年前剛玩表那會兒,特別在意一塊腕表日差,甚至會拿著手機去計算。
有人說重要的不是分秒,而是那一刻本身。一旦理解了單指針的歷史和精神內核,也就不會再去糾結分秒,讓人輕松一點、快樂一點。
*文內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你覺得單指針腕表
會讓你更焦慮還是更悠閑?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