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中國商務部一則公告,直接宣布對30個國家的進口不銹鋼產品,繼續加征反傾銷稅,為期整整五年。
那么中方此舉意欲何為?為什么說歐盟求饒也沒用?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全球就已經進入貿易摩擦的高壓狀態,從英國維持對中方鋼絲繩征收60.4%的高額反傾銷稅開始,到印度尼西亞3月對中國尼龍薄膜下手。
再到5月底歐盟對中國馬口鐵揮刀,最高稅率達62%,6月又輪到韓國對中國不銹鋼厚板課以21.62%的重稅。
這一連串動作像是精心編排過的合奏,節奏咄咄逼人,目的直指一個方向,削弱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
面對這場來自多國的圍獵,中方并沒有選擇沉默,商務部一紙公告,利落地劃出了紅線,對歐盟27國、英國、韓國、印尼共30國的涉案不銹鋼產品,加征反傾銷稅,稅率高達43%、103.1%、20.2%不等。
而就在不久前,歐盟托萊多大使還向中方喊話,希望中方在一個月內妥善解決。
可惜他們忘了,這早已不是一個可以用情緒打動中方的時代。
早在2024年,中國就對稀土出口結構進行了重新調整,建立了更高的門檻和更嚴的標準。
到了2025年6月,新規落地,監管力度更進一步,不僅控制出口數量,更要求企業上報關鍵技術人員的教育、研究、境外接觸記錄等資料。
這意味著,稀土不再是誰想買就能買的普通商品,而是國家安全與高端制造的戰略資源。
然而歐盟在稀土問題上的矛盾態度,卻讓人哭笑不得,一方面,他們在G7峰會上高調污蔑中國將稀土武器化,另一方面,他們又一邊派大使來求饒。
一邊在背后拉攏美國搞所謂的供應鏈去風險化,這種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態度,中方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而這一次的加稅通知,就是對這種行為最有力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并沒有一刀切,而是有針對性地制定稅率,對歐盟和英國企業統一加征43%,對韓國則區分企業性質,特定企業23.1%,其余公司高達103.1%,而印尼則是20.2%。
這其中,印尼被征收的反傾銷稅率最低,但印尼的表現卻讓人失望,一直以來,中印尼關系都被視為友好典范,但印尼最近卻主動向美國提議共同開發稀土、鎳等關鍵礦產資源。
再看英國,明明和中方在貿易上有大量合作,卻在美英貿易協議中設下重重障礙,硬生生把中英企業隔在安全門外。
更有甚者,英國軍艦還頻頻穿越臺灣海峽,秀肌肉的動作不斷,這種行為怎能不讓中方警覺?
韓國的態度則更為微妙,李在明上臺后,雖然在外交上展現出一些中立姿態,但在半導體、造船等領域,韓國依然緊貼美國步伐。
中韓在造船業上的競爭日趨激烈,韓國試圖拉美國一同圍剿中國企業,顯然已不是中立那么簡單。
而歐盟的雙重標準更是令人咋舌,他們一邊高喊公平競爭,一邊卻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同時又要求中方在稀土出口上網開一面,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派,顯然是對中國的嚴重低估。
中方這次做得很清楚,稀土是國家戰略資源,不是隨便討價還價的商品,中方愿意合作,但前提是尊重與平等,既然你對我設限,我也不會任你取利。
與歐盟的爭執之外,一個小插曲也透露出中方在處理國際關系上的精妙布局,6月29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歐洲車企斯特蘭蒂斯在獲取稀土原料上遇到困難,已向塞國政府求助。
而中方則明確回應稱,對像塞爾維亞這樣友好國家,不會設限,甚至會加快審批流程。
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策略,在對不友好國家堅決反制的同時,對朋友則大開綠燈,揚善懲惡的態度一目了然。
這樣的差異化政策,不僅展示了中國的立場,也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明確的合作標準。
更關鍵的是,中方并未對歐盟關上大門,外交部長王毅即將在7月初訪問歐盟總部、德國和法國,展開新一輪中歐高層戰略對話。
中方愿意談,也愿意解決問題,但前提是別把中國當成可以輕易脅迫的對象。
事實上,擺在歐盟面前的選擇并不復雜,在失去了俄羅斯廉價能源的同時,又因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與美國漸行漸遠,歐盟若再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興市場,后果將不堪設想。
歐盟要想拿到稀土,不是沒有機會,但必須以誠意換誠意,那些一邊制裁、一邊索求的雙標行為,在今天這個更加自主、更加成熟的中國面前,早已失去了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