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6月24日JC03版
曾經,他們兄弟和睦,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后來,哥哥因病去世,兩代人因一紙土地證對簿公堂……
面對這起糾紛,鶴山市人民法院“鶴法同言”調解工作室特邀調解員、退休資深法官溫少卿只用一句話便順利開啟化冰之旅,并在承辦團隊的耐心調解下成功化解糾紛。
鶴山法院設立“鶴法同言”調解工作室以來,創(chuàng)新引入退休法官、退休警官及社區(qū)退休干部等寶貴的“銀發(fā)資源”,以其深厚的法律功底、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與年輕法官、社區(qū)調解員攜手并肩,于情、理、法中尋求最優(yōu)解,在家事糾紛等最難解的地方,做好“讓親情回家”的引路人。
從手足情深到“情感死角”
23歲那年,弟弟阿文把打工掙來的所有積蓄塞進哥哥阿才手里:“去香港闖吧,家里有我?!卑⒉胚瑰X在港島碼頭承諾:“等哥站穩(wěn)腳,一定讓你住大房子?!?/p>
上世紀80年代末,兩兄弟在祖宅地上合蓋小樓?!岸橇魝€大套房,能擺下藤椅和工夫茶桌,哥,哪天你回來了,這里就是家。”
房子的土地證上寫著哥哥的名字,紅本一直鎖在弟弟床頭柜——那是兄弟倆“永不分家”的約定。
直到去年,阿才因病去世,其女兒阿麗想要將土地證權屬人由父親的名字變更為自己的名字,卻遭到重重困難。不動產登記中心表示,土地證上登記的是阿才的曾用名,與其香港身份證姓名不一致,若阿麗需要辦理更名手續(xù),需要提供土地證原件或村委會出具的證明。
于是,阿麗聯系上叔叔阿文,向他道明緣由,提出返還土地證的請求,并承諾房子可以繼續(xù)由其居住至百年歸老后收回。
阿文一聽,瞬間火冒三丈:“我蓋這么一棟房子,為的就是我子孫后代有瓦遮頭!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房子有我一份,憑什么要把土地證給你?”
碰壁的阿麗找到村委會負責人,要求出具相關證明,但村委會考慮到實際情況,也不敢貿然出具:“要開證明,得阿文同意?!钡⑽膽B(tài)度強硬,堅決拒絕配合。
因一紙土地證,親人的感情被逼到了“死角”,曾經的家庭和睦,仿佛成了塵封的往事。
情理法交融“讓親情回家”
無奈之下,阿麗向鶴山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阿文返還土地證原件。
承辦團隊認為,該案處理不僅要化解矛盾糾紛,更要修復親情,調解無疑是更優(yōu)選擇,于是聯合鶴山法院“鶴法同言”調解工作室進行調解。
調解當天,阿文及其子女悉數到場,怒氣沖沖,阿麗則略顯局促。
參與此案調解的特邀調解員溫少卿是退休資深法官,擁有多年辦案經驗,她既沒有勸,也沒評理,只是輕聲問了句:“你們還記得那時候,一家人同賀新居、返鄉(xiāng)探親的情景嗎?”
法庭里,阿文慢慢低下頭:“那年,哥在香港賺的第一筆錢,他一分錢沒舍得花,都拿回來給我蓋房子了……”
在阿文及其子女的敘說中,塵封的往事漸漸清晰起來,溫少卿借此機會,引導阿麗換位思考:“父輩的感情深厚,一紙土地證會比親情更珍貴嗎?”阿麗沉默不語,若有所思。
眼看雙方情緒平復下來,承辦法官袁金淑趁熱打鐵,向雙方當事人釋明相關法律規(guī)定,因該土地證登記的權屬人為哥哥阿才,弟弟阿文依法應當返還,為避免后續(xù)產生糾紛,建議雙方一并就房產的歸屬問題進行協商。
“房子是一家人合建的,我們在權屬證明上加上叔叔的名字,一起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相關手續(xù)吧。”在法官的建議下,阿麗主動提出。
很快,一家人就調解方案達成了一致意見。阿文顫抖著把紅色封皮的土地證交到阿麗的手上:“當年哥哥為我漂泊在外打拼,現在我也要遵守‘永不分家’的約定?!?/p>
和解的那一刻,是親情歸來的聲音,法庭上,一家人相視而笑,其樂融融。
情理法交融,親情不易散。今年以來,鶴山法院協同“鶴法同言”調解工作室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4400余件,調解撤訴糾紛1300余件,調解成功率30%,實質解紛成效顯著。
來源:南方日報、鶴山法院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