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日訊(編輯 瀟湘)在財經新聞里,相信許多投資者常常會聽到“軟數據”和“硬數據”這兩個術語。
我們先來為投資者再梳理一遍兩者的含義:
硬數據是指可以量化、具體的數字數據,通常是通過實際觀察、統計或者測量得到的數據,比如GDP增長率、失業率、零售銷售額等。因而硬數據通常是客觀、準確的——因為它們是基于實際的統計數據,可以直接反映經濟現狀和趨勢。
而軟數據是指主觀性較強的、難以量化的數據,通常來源于調查、問卷調查、專家意見等,比如消費者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軟數據往往反映了人們的看法、感受和預期,雖然也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容易受到誤導或主觀偏見的影響。
而宏觀策略師、在英國居住的著名財經撰稿人Simon White近來發現,當前美國軟數據的承壓程度,已經達到了美聯儲歷史上降息的門檻,如果美聯儲寬松政策的規模和時機足以阻止硬數據惡化及經濟衰退,那么股市將因此受益。
White調侃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很快就不用再等待了。
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特朗普就一直在鼓動美聯儲降息,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則始終拒絕讓步。不過,由于軟數據近來面臨的下行壓力愈發加大——這種壓力在歷史上總會引發寬松政策回應,美聯儲現在其實已經有了順應特朗普要求的借口?!?/p>
眾所周知,降息對股市來說應該是利好的,但通常當美聯儲降息時,“糟糕的事情”(經濟滑坡)往往正在發生,且股市早已處于下跌之中。
而White認為,當前的非典型情況在于,美聯儲是在股市處于上升趨勢并創下新高之際考慮降息的。股市和信貸資產是否會走弱,將取決于美聯儲的寬松政策是否足夠快、力度是否足夠大,以防止任何經濟放緩惡化成衰退。
軟硬數據的相互演化
White指出,硬數據和軟數據對于追蹤經濟演變都至關重要。但與經濟學家不同,投資者往往更關注美聯儲如何回應這些數據,以及這對資產表現意味著什么。
White表示,經濟衰退往往源于軟數據與硬數據之間的相互作用。大多數時候,它們相對獨立地變動。然而,在某些時候它們也會相互纏繞,并形成具有破壞性的負面反饋循環。
一般而言,軟數據會首先走弱,如果其持續疲軟時間足夠長,最終會通過股市下跌導致財富效應受挫、投資意愿受挫等方式影響硬數據。隨后,硬數據的下滑又會開始對軟數據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引發惡性下行螺旋——通常最終會導致經濟衰退。
而美聯儲其實可以嘗試將這種負面連鎖反應,扼殺在萌芽狀態。軟數據的惡化通常是由情緒主導的;政策寬松政策可以逆轉這種惡化。但如果美聯儲等到硬數據受到威脅才行動,那幾乎肯定會為時已晚。
因此,White認為,如果人們想要預判美聯儲的行動,關注重點應該是軟數據而非硬數據。
軟數據當前“不對勁”
而當前的軟數據,其實正告訴人們情況有些不對勁。
White在下圖中綜合整理了大量硬數據和軟數據,并定義為若某指標突破特定閾值即為“承壓狀態”。目前超過半數的軟數據指標已處于承壓狀態,即便硬數據仍保持平穩。
White認為,美聯儲很有可能會對此做出回應——很快降息。
從歷史上看,下圖匯總了軟數據承壓期、美聯儲在歷次寬松周期首次降息的時間點,以及硬數據出現擾動的時期。不難發現,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幾乎每一次軟數據承壓,都伴隨著美聯儲降息、停止加息或延長暫停期。
硬數據的沖擊則往往更為罕見,且僅在經濟衰退期間發生——屆時美聯儲往往已處于災難限制模式。
目前,軟數據面臨的壓力,也可從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領先指標中看出:該指標正以更快的速度同比下降,其中ISM新訂單和消費者預期分項的月度跌幅貢獻最大。近期股價和信貸資產確實有所回升,但從六個月的基準來看,回升幅度不足以抵消軟數據的負面態勢。
接下來需要關注些什么?
White指出,近期美國經濟發生衰退的可能性依然較低,這與硬數據保持平靜相符。但衰退往往是突然發生的,正如之前的圖表所示,當硬數據的警報響起時,美聯儲往往已難有作為。
White認為,美國經濟中至少有兩大潛在的疲軟源需要密切關注:
首先是就業市場。預先通知裁員信息的《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WARN)數量已開始增加。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意味著就業市場終于站在了顯著惡化的懸崖邊。投資者將在周四獲得有關失業金申請人數和非農就業的最新數據。
此外,如果住房市場持續疲軟,同樣可能引發經濟下行。目前美國新屋銷售正在萎縮,房價也已開始出現月度環比下跌。作為房地產市場領先指標的建筑許可數據,無論是獨棟住宅還是多單元建筑,在六個月滾動指標基礎上都處于下跌態勢之中。
White總結稱,接下來美股的關鍵,就在于軟數據所預示的潛在經濟放緩,最終是否會演變成衰退,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聯儲何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放松貨幣政策。目前,市場將所有籌碼都押在了“不會衰退”這一方。但如果衰退真的發生,市場可能將從當前水平大幅下跌。
當然,White還提到了一種可能性,即如果美聯儲遲遲未能通過寬松政策施以援手——可能是因為在關稅引發的物價壓力下,美聯儲更重視其抗通脹使命,那么以事實上的類似量化寬松(QE)形式出現的財政刺激也可能會被實施。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目前越來越傾向于以較短期限融資,如果這導致短期國庫券發行增加,對風險資產將是有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