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走的人》盧江良/作)
前幾天,蔡瀾死了。關于他的死訊,鋪天蓋地的。奇怪的是,無數網友在膜拜,把他捧得像個神似的。
那么,蔡瀾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物?
有人把他與金庸、倪匡、黃霑奉為“香港四大才子” 。對于前三者的“才”,我們是知道的,像金庸的“武俠”、倪匡的“科幻”、黃霑的“詞曲”,確實是響當當的。那么,蔡瀾的“才”體現在哪里?相信大多數人不會知道。這倒不是他們孤陋寡聞,而是他確實也沒啥真材實料。
不過,蔡瀾這個人很“紅”,沒死之前,整天在鏡頭前“撲騰”,談人生,講美食,扯泡妞,好像這世間的事,沒有他不知道的。但他對這個社會奉獻過什么?我們真的去細究,發現什么都沒有。危害倒不小,引領了吃喝嫖賭的斜風歪氣;更甚者,據說他在邵氏電影任監制時,還是強推陳寶蓮入三級片火坑的罪魁禍首。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我們把他當成了神。
當然,這不只是蔡瀾的問題,他固然是“搶鏡”的好手,但把他捧成神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無數的網友。這只能說,咱們的“三觀”出了問題,已分不清真偽善惡。
其實,也不光是蔡瀾,把類似于蔡瀾的人物捧成神的,可以列出一大串。對于這類人物,我把他們稱之為“搶鏡者”,2017年前曾專門寫過一篇隨筆《“搶鏡者”的結局》予以諷刺,現重新貼在后面,供大家閱讀并引起警惕。
——盧江良,2025.7.2于杭州
附:
●盧江良隨筆《“搶鏡者”的結局》
“搶鏡者”的結局
□盧江良
前些日子,陪父母去某公園游覽。在那里,謀過面的不下百人,但此刻能讓我回想起的,只有那么一位。當時,我們正觀賞園內的小火車,一個上了年紀的矮瘦男人,帶著一個年輕女子,從身邊跑過,顯然去坐小火車的。他穿著風衣,戴著禮帽,走路時腳抬得很高,跑起來的樣子很怪異,像鴨子似的。他跑到小火車前,也不像其他乘客買票上車,而是在那邊來回走動,朝車廂內東張西望。等小火車快啟動了,才急沖沖跑上車。這倒也罷,小火車開動后,他又現身中間車廂門前,擺出各種姿勢自拍,還不時朝圍觀的人群揮手致意,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母親忍不住說:“這也是個活寶,都一大把年紀了還發‘鮮’!”
這是一個愛“搶鏡”的人。
其實,在當下,各行各業里,都不缺這樣的人。他們混跡于各種場合,凡是有活動的地方,就會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時常在媒體上露面,要么衣著怪異在裝神弄鬼,要么噴著唾沫在高談闊論。他們的名氣一律如雷貫耳,但曾經做出過些什么?目前具體在做些什么?究竟做得怎么樣?我們一概不知道,也無從了解。不過,這似乎并不重要!要緊的是,我們記住了他們,那些場子需要他們。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所在行業的代表、楷模,甚至于領袖。
應該說,這種愛“搶鏡”的人,每個時代都層出不窮。特別在當前,數量還是蠻可觀的。然而,由于如今每個行業的競爭已然到了“慘烈”的地步,僧多粥少,得以“出鏡”的永遠只是少數,所以“搶鏡”的招數也越來越“出奇制勝”。在文學圈,某詩人當街表演吃垃圾、吃蛆,身上掛著“我有罪,我寫詩”的牌子示眾,一時引起轟動。在娛樂界,學歷不高、貌如東施的羅某某,就靠說“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等一系列雷人言論,在2015年中國網紅排行榜中名列第14。
對于這類人,要說他們有什么重大危害,確實也談不上,他們沒有能耐顛覆政權,也不會去燒殺搶掠。確切地說,他們靠“搶鏡”博出位,成了這個時代的“寵兒”,提前過上了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根本用不著去顛覆政權和燒殺搶掠。他們急需做的,恰恰是維護政權和防止別人向他們燒殺搶掠。但害處還是有一些的,即他們不擇手段地“搶鏡”,侵占了原本不該屬于他們的權益和名利,擾亂了整個社會的公平原則,助長了所處時代的歪風邪氣。
不過,“搶鏡”也不是那么好搶的,并非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首先,得臉皮厚。自然,能煉到恬不知恥的程度,那是最好不過了。倘若,人家沒邀請,你不好意思去湊場子,也就失去了“搶鏡”的機會;即使,場子是去湊了,但因沒多少真本事,不敢睜著眼瞎吹噓,那遲早也會被淘汰出局。其次,精力要充沛。你要具備每天奔來跑去的體力,還能夠經常熬得起夜。假如,你連落兩個通宵就病倒了,肯定會比人家少趕幾個場子,從數量上已輸給了對方。第三,要不負責任。因為你老是在外混場子,對家庭不可能再顧及了,這是一把雙刃劍。
當然,“搶鏡”雖然利益很明顯(這些我在上文多少有所提及,這里也就不再贅述),但風險也是蠻大的。2016年的時候,某畫家跨界搞書法,為了“搶鏡”,宣揚“性書法”,成為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結果被中國美協取消了會員資格。我寫這篇文章的一個月前,憑借超強的“搶鏡”能力,使其平淡乏味的詩作被吹捧為“文化史詩”的某詩人,由于長年累月地混場子“搶鏡”,導致身體嚴重透支,突發心機梗塞去世。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不勝枚舉。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搶鏡”也是利弊并存。但得到的“利”,說破了也只是眼前利益——得利薄的,獲取一些混場費,改善一下生活條件;得利厚的,充當著權威,坐上了主席臺。可“搶鏡”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它不同于正常的“出鏡”,雖然暫時露了一下臉,但終究不會長久。縱觀古今中外,還真沒哪個“搶鏡者”,能夠真正名留汗青的;即便留下來了,也只是一個丑角。就像我開篇提到的那個矮瘦男人,留給我們的無非是不良印象。所以,那“鏡”不搶也罷!
2017.12.1于杭州
注:此文曾在《紹興日報》《浙江工人日報》《翠苑》等報刊發表,后收錄于盧江良散文隨筆集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4)。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QQ:38444144(閑聊者請勿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