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我國把“9.3大閱兵”的消息向全球宣告。
國民難免心潮澎湃,因為每一次的閱兵儀式,都是展現我國軍威和國威的大好時機。
閱兵儀式一般遵循“5年一小慶,10年一大慶”,并且時間一般定在國慶節當天。
可是距上次的“2019國慶大閱兵”到現在,既超過了5年、又還不到10年。
為何要在今年再安排一次閱兵,而且時間還偏偏選在了9月3日?
你知道這個特殊的年份和日期,代表著什么嗎?
這一次的閱兵儀式,又將釋放出什么信號呢?
重磅的“9.3閱兵”
當閱兵的消息放出來時,國際媒體爭相報道,國內群眾也激動萬分。
很快,閱兵安排也被公之于眾,人們發現,這次的閱兵儀式,將帶來太多的驚喜!
先來說說這個日期本身,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放閱兵這天,真是“選好日子先下手”,這可不單是儀式感拉滿,而是一次全民“歷史復習”。年輕人舔屏閱兵時,也得來一波記憶喚醒:
抗戰勝利靠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無論是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國民黨軍,所有軍人都為了犧牲換生存,穿上同一支隊伍的“愛國戰袍”。
而邀請抗戰老兵參加,就是真的“安排上了”。這是對他們的致敬,更是一種傳承。那些曾經流血犧牲的先輩,今天終于能站在閱兵場上見證國家的強盛,別說是他們心里有點感懷,
連看直播的咱也忍不住淚目啊!這波操作不僅深情滿滿,還分分鐘教大家懂得感恩,知道和平可不是隨手一撿來的福利,而是一代代人付出生命與青春換來的!
也能看出,中國始終念著他們,不分黨羽,只要共同抗日,那就是一個陣營的人,保衛國家,應該得到邀請,想必等他們站到這次的閱兵現場上,心中肯定會為祖國驕傲,往日的閱兵和今日相重合,才發覺中國越來越強了!
除了這些重大意義之外,中國還有更深的戰略意義……
瘋狂展示實力
大家都知道,現在全球的局勢都不太安穩,尤其是最近的中東地區,更是炮火連連,伊朗和以色列先是達成停火協議,可又隨便開火,尤其是個別國家真的是“瘋了”一樣,眼中全是對戰爭的渴望。
中國選在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就是在說:和平來之不易,大家得珍惜,別瞎折騰。
閱兵肯定得展示軍隊裝備,2025年這一場估計更不得了。從抗戰那會兒的步槍大刀,到現在的導彈無人機,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已經翻天覆地。抗戰時,中國武器基本靠外援,連子彈都不夠用;現在呢,殲-20、東風導彈、航母,全是自己造的。
有官媒消息說,殲-35隱身戰機頭一回露臉,大概率會安排在閱兵式上亮相。
這可是咱們自己搞出來的新一代隱身艦載機呀。
說明咱們國家隱身戰機這項技術有了大進步,邁出了重要一步。
除了這個,還有像智能無人機、網絡電子攻防、高超音速武器這些新型作戰力量,也會一一亮相。
這次閱兵,看著就像國家高端裝備的大型“秀場”,讓全球都能感受到中國的硬核實力。
回想2015年,當東風導彈車隊駛過時,觀禮臺上五十多個國家的武官,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有非洲軍官張著嘴說,這玩意兒比好萊塢科幻片還科幻。
十年過去,當年覺得科幻的,今天可能已經成了常規裝備。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槍”的敘事,它的進化速度,讓朋友安心,也讓某些對手鬧心。
亮肌肉,不只是為了好看
美國三天兩頭在臺海、南海問題上拱火。日本更是在本土搞起了“長射程”導彈演練,明里暗里把矛頭對準誰,路人皆知。連朝鮮都看不下去,點名痛罵。我外交部也說得很明白:日本這是在突破“專守防衛”的底線。
在這樣的節骨眼上,中國選擇在抗戰勝利日這個最具指向性的時刻,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閱兵,潛臺詞已經寫在臉上了。
中國人喜歡和平,喜歡“少打仗、多修路、多做生意”,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脾氣,沒有底線。這場閱兵,就是一次戰略攤牌:我們有足夠的實力保衛我們所珍視的一切,也有決心在棋盤上,落下決定性的棋子。
消息一出,世界聽懂了。俄羅斯總統普京計劃超長訪華四天,出席閱兵式是重頭戲之一,這既是給朋友捧場,也是一起向外界釋放“我們哥倆好著呢”的信號。
法國媒體說,中國這是在“當眾點名日本”,告訴世界“那個被打到家門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日本媒體自己也承認,這是中國在“展示戰勝國的威嚴”。新加坡的媒體則更直接:中國的威懾力,將通過這場閱兵,變得更加清晰可見。
你看,兵還沒動,威懾的漣漪已經散開了。
歷史課本太安靜,得讓它吼出聲來
說到底,這場閱兵,是一本會走路、會咆哮的立體歷史教科書。
它的目的,是把那段沉重、有時甚至對年輕人來說有些遙遠的歷史,從冰冷的課本文字里拽出來,變成引擎的轟鳴、戰靴的踏地聲和劃破長空的呼嘯,狠狠地砸進每個人的心里。
從盧溝橋上遍體鱗傷的石獅子,到福建艦寬闊平整的電磁彈射甲板,這條路,中國人走得太難了。這場閱兵要說的,也就一句話:我們再也不會讓任何人,把戰火燒到自家門口。
這種情緒,正在年輕人中以一種新的方式發酵。短視頻平臺上,一部抗戰老電影的剪輯,能輕松收獲上百萬點贊。有00后博主做的科普視頻,標題叫《三秒鐘看懂九三閱兵的意義》,彈幕里刷滿了“原來如此”和“致敬先烈”。
大家開始明白,愛國不是一句口號,紀念先輩也不只在清明節。它需要一種儀式,一種能讓血脈賁張、讓記憶蘇醒的儀式。
長安街的銀杏樹,怎么沒見過?它們見過1949年開國大典的禮炮,見過2015年抗戰老兵的淚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