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實話,這幾天關于貿易戰的消息讓人有點暈。眼看著7月9日就要到了,特朗普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原本各國還指望著能緩口氣,哪知道特朗普突然變臉,一句"沒必要延長"直接把大家的希望給澆滅了。偏偏中國卻成了例外。
這到底咋回事?別的國家為啥這么倒霉?
作者-鹽
特朗普變臉比翻書還快
說來也怪,特朗普這人變臉比翻書還快。
6月27日那天,他還在白宮記者會上輕描淡寫地說"7月9日的最后期限并不重要"。結果短短三天后,這家伙就在福克斯電視臺改口了,直接表態"我認為沒有必要延長"。
這種出爾反爾的操作,搞得各國都有點懵。你說他是真的強硬吧,他又留了一手,說什么"我倒是可以這么做,延長關稅暫緩的期限……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這話聽著就像是在說:想要我松口?那得看你們的表現了。
更讓人頭疼的是,連一向被當作"定海神針"的美國財長貝森特也開始搖擺不定。上周他還暗示談判可能延續到9月1日,這周卻改口稱"即便各國真誠談判,7月9日后仍可能面臨高額關稅"。
這種前后不一的表態,讓外界不禁懷疑: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到底是深思熟慮,還是隨心所欲?
白宮的這套"變臉游戲",說白了就是想拿關稅當籌碼。
特朗普透露,未來幾天美國將向包括日本在內的數百個國家發函,單方面告知對美出口商品的關稅稅率。
這招夠狠,直接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距離最后期限只剩8天時間,各國現在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不能達成協議,他們的對美出口商品將面臨11%至50%的懲罰性關稅。
中國這回算是"異類"
在一片哀嚎聲中,中國倒是顯得挺淡定。為啥?因為中國享受著"特殊待遇"。
4月9日開始的90天"對等關稅"暫停原本就不包括中國。直到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會談后才達成協議,雙方互相暫停加征24%的關稅,這一暫停期要到8月才到期。
注意,這可是"互相暫停",不是美國單方面的恩賜。
這意味著什么?即便7月9日后全球貿易戰升級,中國仍有至少一個月的緩沖期。更重要的是,如果特朗普想對中國強硬,他得掂量掂量中國的反制能力。
中美雙邊貿易額高達6598億美元,占美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6%。這可不是誰想替代就能替代的角色。
中國的底氣還來自戰略資源的控制力。特別是稀土領域,中國占據全球約90%的精煉產能,涉及電動車、導彈、5G通信等多個關鍵產業。
6月初,當中國宣布對稀土出口設限時,美國三大車企的稀土供應一度被卡,美國不得不放行臨時許可證。
用一句話概括,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中國通過談判獲得了相對優勢地位,這反映了中美博弈的復雜性和中國外交的成效。在這場博弈中,誰有籌碼誰就有話語權。
列國眾生相,各有各的苦
再看看其他國家,那叫一個慘。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已經把各國搞得焦頭爛額。
日本的處境最尷尬。特朗普在福克斯頻道上直接點名:"親愛的日本,你的汽車將被征收25%的關稅"。
要知道,日本出口美國的最大宗商品就是汽車,占其對美出口總額超過30%。如果美國真在汽車關稅上卡日本脖子,日本汽車產業恐怕要掉層皮。
當天,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就繃不住了,表示"目前形勢迷茫",日方代表甚至緊急請求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談。
歐盟方面則更具火藥味。
歐洲理事會已明確表示,將準備針對950億歐元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并設定7月14日為反制措施啟動日。
歐盟談判代表的底線是,爭取豁免汽車和鋼鋁領域的高關稅,但默認10%的"基準稅"。美國對歐盟加征的鋼鋁關稅已導致歐盟對美出口下降約20%,如果新一輪關稅來襲,歐盟經濟恐再受重創。
印度這邊也不好過。美方想拿降低關稅當誘餌,換印度放開農業市場,可印度政府死活不松口。
印度媒體甚至直截了當說"這光景實在樂觀不起來"。說到底,印度心里的小算盤明明白白:農民的選票比美國的關稅優惠實在,食品紅線更是碰不得。
與此同時,美國自己也正承受代價。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為528億美元,較去年末大幅下滑。
供應鏈也出現混亂,多國提前將貨物轉運至歐洲,造成鹿特丹、安特衛普等港口大面積擁堵。
背后的政治小九九
這事兒背后的門道,其實不難猜。特朗普的算盤珠子早打得噼啪響。
關鍵在于"大而美法案"。這法案是他手里的刺激牌,說白了就是想靠減稅這劑"猛藥",把美國本土經濟的循環給盤活。
如果對內大方減稅,那就需要對盟友施加更多壓力,以外部收入填補減稅造成的財政缺口。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對內讓利、對外取利"。
特朗普其實是在等一個時機。如果"大而美法案"能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前順利通過,特朗普就能手持"財政錘子",敲響對盟友的高關稅戰鼓。
如果沒通過,面對內外壓力,他又得裝作和顏悅色,說大家都是"真誠的談判伙伴"。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WTO警告全球貿易規則體系面臨根本性沖擊。多國央行緊急評估關稅沖擊對通脹和增長的雙重影響,G7內部分歧加劇,盟友關系出現結構性變化征象。
特朗普口中"隨心所欲"的操作,從全球視角來看,可是一次實實在在的經濟震蕩。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警告,若貿易戰全面升級,全球GDP可能縮水1.7%。
面對這一風險,其他國家是否會聯合反制美國?這一懸念,或許將在7月9日后逐步揭曉。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走向一個關鍵節點,除了中國這個特例,其他國家又要遭罪了。
結語
說白了,特朗普這套關稅把戲,早就不是單純的生意經了。在這場大棋局里,誰能笑到最后,看的不是誰嗓門大,而是誰能沉得住氣。中國這回算是給其他國家上了一課——有時候,軟中帶硬比一味強硬更管用。
特朗普的頻繁改口,是對規則的重構,也是對秩序的挑戰。因為關稅政策本質上只是工具,不是目的。中國的"特例"地位,是全球產業鏈格局的真實反映;而其他國家所受的"罪",既是地緣博弈的影響,也是自我定位不清的結果。
你覺得接下來還會有哪個國家能拿到"特殊待遇"?還是說,這種區別對待會成為新常態?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