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高超音速導彈,五角大樓當真是全都是淚——眼看就連朝鮮伊朗甚至人稱“拖鞋軍”的也門胡塞武裝都陸續裝備了高超音速導彈,擁有全球最強武裝力量的美軍,如今連一款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都拿不出來。終于,在五角大樓2026財年軍費預算中,出現了罕見一幕——原本被外界認為已經下馬的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項目竟然復活了!美媒毫不掩飾地承認,美軍決定采購該導彈,目的就是要盡快拉近和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差距——畢竟中國更新一代的東風-27高超音速導彈可能已經裝備了(五角大樓最新版“中國軍力報告”的結論)。
美國“防務一號”網站6月30日稱,開發高超音速導彈被認為是美軍的首要任務,五角大樓2026財年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多個高超音速導彈項目提供超過39億美元撥款。其中最意外的是美國空軍在2026財年預算中為AGM-183A項目撥款3.871億美元,標志著這種原本已下馬的高超音速導彈再獲新生。
報道稱,AGM-183A屬于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只能由B-52戰略轟炸機這樣的大型空中平臺攜帶,發射后第一級助推器將乘波體戰斗部送入高空后分離。根據美國空軍的說法,該導彈的最快速度能達到20馬赫,最大射程達到1600公里。但由于該導彈攜帶的乘波體戰斗部體積和重量非常小,實際威力可能很有限。
但不管怎么樣,當時這是美國進展最快的高超音速武器,認為有望在2024年開始服役。美國空軍為這種高超音速武器花費了約14億美元的研發資金。但該導彈在研制期間出現了一系列挫折,分別于2021年4月5日、7月28日和12月15日和2022年6月29日和2023年3月13日五次試射失敗,導致美國空軍在2024年叫停該項目,在2025財年預算中也沒有劃撥任何采購資金,外界普遍認為該項目已經下馬。
但轉機來自于今年6月。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于6月初在國會接受質詢時表示:“我們在預算申請中正在尋求兩項不同的高超音速項目。一個是規模更大的型號,屬于更具戰略性的遠程武器,我們已經對其進行了多次測試,另一個是‘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導彈’。”
美國空軍當前正在發展兩個高超音速導彈型號——AGM-183A和體積較小,可以由戰斗機攜帶,在使用方面更為靈活的高超音速攻擊巡航導彈(HACM)。阿爾文的表態首次證實,美國空軍并沒有放棄AGM-183A。
美國《防務新聞》認為,美國空軍決定復活AGM-183A的根本原因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高超音速武器帶來的壓力。不同于陷入俄烏沖突中的俄羅斯,中國裝備的高超音速導彈數量更多、性能也更成熟。中國不但有雙錐體布局的“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也有乘波體構型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射程超過2500公里。而根據五角大樓最新“中國軍力報告”的說法,打擊范圍更遠的“東風-27”高超音速導彈可能也已服役,其作戰距離遠達5000-8000公里,足以覆蓋夏威夷,具備打擊地面目標和海上移動目標的能力。
相比之下,美國至今還沒有任何一款高超音速導彈服役,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陸軍“暗鷹”高超音速導彈也遲遲無法列裝——一再推遲之后,最快也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在此情況下,技術相對成熟、完成了全部測試流程的AGM-183A就成為盡快填補美軍高超音速導彈能力空白的首選。
美媒稱,如今美國空軍在2026財年預算中列入AGM-183A的采購費用,標志著這種高超音速武器從陷入困境的開發和測試階段過渡到正式采購和生產,但相比之下,其相關費用遠遠低于HACM獲得的8.028億美元。有分析認為,HACM高超音速導彈采用難度更高的火箭助推+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的技術路線,目前仍處于早期測試階段,何時能夠服役還是未知數。因此美國空軍決定少量采購此前表現不佳的AGM-183A,很可能只是為了填補HACM服役前的戰力空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