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做一些準備,從來都是一個好習慣。然而,若是想得太多且太遠,那本該是“未雨綢繆”的好習慣,分分鐘就會變成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現在看來,向來被嘲諷為充滿了迷之自信的印度,就又犯了這個老毛病……
巴基斯坦空軍宣傳片中出現的殲-35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權威國防分析師拉內什·拉詹發表文章稱,在未來同巴基斯坦的潛在沖突中,為了防止巴空軍可能獲得的中國外貿型五代機殲-35削弱印度的防空基礎設施,印軍理應在打響沖突第一槍后,于短時間內摧毀可能部署有殲-35隱身戰機的巴基斯坦空軍基地,至少要以破壞機場跑道的方式將殲-35“困于地面”。唯有這樣,才能讓這款中國五代機的先進航電系統和遠程空空導彈失去作用。
殲-35被認為將對巴出口
怎么樣?這種論調是否會讓人感到有幾分耳熟呢?沒有錯,回想本世紀初期,在人民空軍的主戰裝備水平相對較低,而美國空軍率先列裝人類首款第五代戰斗機F-22的那段時期,“殲-8槍挑F-22”一度成為了諸多國內軍迷認真琢磨的一個熱點問題。為了不陷入“用8架殲-8被擊落的代價,去擊落1架F-22”的悲壯情況,一些人提出了一個看似相對可行的辦法,那就是盡可能地將F-22消滅在機場上,至少是要將其困在機場上無法起飛
印度空軍的作戰體系已經落后
乍看上去,這種宛如“日本偷襲珍珠港”一般的先手打擊方式,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讓自身占據主動地位,但只要稍稍多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相關構想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站不住腳的。當潛在對手的主戰裝備具備極其明顯的戰力優勢之時,往往意味著其一整套作戰體系的先進性和戰斗效能,也要優越得多。在這種情況下,你憑什么認為自己發動的偷襲式先手打擊行動能夠成功呢?憑什么認為對手不會輕而易舉地挫敗你的偷襲呢
巴基斯坦在“5·7空戰”中取得勝利
就以印巴“5·7空戰”為例,面對手握中國外貿型四代半戰斗機殲-10CE、外貿型遠程空空導彈PL-15E和外貿型遠程防空系統“紅旗-9P”等先進裝備的巴基斯坦軍隊,體系化程度和水平都落后得多的印度空軍,吃到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敗。從巴方于戰后公布的記錄來看,多架印軍戰機是在剛剛起飛升空、爬升高度甚至還不到100米的情況下,就遭到了100多公里外的巴空軍導彈打擊
國內軍迷曾思考如何用殲-8戰勝F-22
很顯然,這說明當時的戰場完全處于單向透明狀態,即向體系先進且完整的巴基斯坦透明。既然都單向透明了,那印度還有何自信去談“搶先摧毀可能部署有殲-35隱身戰機的巴基斯坦空軍基地”呢?這和當年一些中國軍迷提出的“用殲-8去空襲部署有F-22隱身戰機的美軍基地”,簡直是如出一轍,實可謂是可操作性和成功概率無限接近于0……
裝備“萬國牌”戰機的印度空軍
平心而論,對于當下的印度來說,其最該做的是摒棄“自身對巴基斯坦占據優勢”這一早已過時的觀念。都在“5·7空戰”中被打得還不了手了,還在惦記“以先發制人的方式將殲-35摧毀在地面上”,這種念頭簡直和笑話毫無二致。先努把力將自己的制空和防空作戰體系,提高到與使用中國外貿型作戰體系的巴基斯坦一個水平、尤其是至少能在空戰中同殲-10CE打成五五開之后,再去琢磨如何戰勝殲-35,或許才是印度的一個正解。
殲-35不是那么容易打贏的
否則的話,我們恐怕很難不向印度人提出一個“靈魂拷問”:你們連殲-10CE都打不贏,為啥還要尋思怎么打贏殲-35呢?誰給你們的自信和勇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