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1 日,花樣小記者們走進了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啟了一場充滿驚喜與收獲的陶瓷文化之旅。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回顧這次難忘的活動。?
來通杯(Rhyton)來通一詞源于希臘,是一種角狀杯,多為羊、牛、馬、鹿等動物的頭部造型,液體從上端進,從下端細小的口中流出。它是一種流行于亞歐大陸上的古老飲酒器。最早的起源可能是以動物角制作而成的飲器,公元前2000年就開始出現了。
“絲路融合之美——西域來通大唐杯專題展”2024年12月28日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閃亮登場。來自西域的來通與中國的“三彩魚形花口杯”“海螺形杯”“三彩雁形杯”等唐代杯子,跨越萬水千山、穿越數千年時光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相遇”。展覽精選希臘、波斯、土耳其、意大利、羅馬、阿富汗等國外來通,及唐代杯子近百件,包括金、銀、銅、陶、瓷、玻璃等多種材質;獸形、靴形、角形、魚鳥形等造型各異,為觀眾展現精美絕倫的來通和中西融合、大氣磅礴的唐代杯子,多件展品是國內首次展出。
活動開始,專業講解員帶領我們走進 “大河上下 —— 黃河流域陶瓷精品展” 展廳。在這里,一件件精美的陶瓷文物仿佛在訴說著黃河流域悠久的陶瓷歷史。從新石器時代古樸的陶器,到商周時期工藝逐漸精湛的作品,再到秦漢的大氣磅礴、唐宋的典雅秀麗,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特定時代的文化印記。
在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我們了解到不同時期陶瓷的制作工藝、裝飾風格以及背后的歷史故事。比如,一件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其獨特的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和審美觀念;而唐代的三彩器物,則以其絢麗的色彩和生動的造型,展現了大唐盛世的繁榮與開放。大家紛紛駐足欣賞,不時提出問題,與講解員互動交流,沉浸在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
離開 “大河上下” 展廳,我們來到了“醉人的杯”展廳。這里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來通作品,體現了絲綢之路帶來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從完全是異域風格的造型,到東方元素的大唐杯,無不彰顯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通過這些展品,我們仿佛看到了古代商隊沿著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精美瓷器運往世界各地,同時也帶回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藝術風格,促進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這一展廳的參觀,讓我們對絲綢之路在文化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在手繪陶瓷瓶紋樣時,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的小記者精心描繪傳統的花卉圖案,有的則嘗試繪制現代風格的抽象線條。每一筆都飽含著對美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在繪制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貼心地為大家提供了繪畫技巧指導,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作品。??
另一邊,手繪帆布包的區域同樣熱鬧非凡。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圖案,將原本樸素的帆布包變成了獨一無二的時尚單品。可愛的卡通形象、優美的風景圖案…… 一個個充滿創意的作品在大家的筆下誕生。
這次活動,通過聆聽講解和參觀展廳,我們深入了解了中國陶瓷文化的發展脈絡,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