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又開始動TikTok的心思了,在6月29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采訪中,他親口透露,“TikTok的買家已經找好了”,還補了一句:“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富有的人?”不過具體是誰呢?特朗普表示:兩周后揭曉?好家伙,這語氣?這鋪墊,聽著是不是有點像哪部懸疑劇的預告片?但你要是覺得這只是給自己造勢,那你就太小看特朗普了?
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后,就延續了對TikTok的強硬態度,根據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6月17日發布的聲明,特朗普已第三次簽署行政令,將TikTok“不賣就禁用”的最后期限從6月19日推遲至9月中旬。
面對估值高達500億美元的美國業務這塊肥肉,特朗普早已放話美國政府要“分一杯羹”,他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推動出售,本質上是想讓美國資本接盤,既保住經濟利益又對外展示強硬姿態,這種“限期出售”的操作,實則是戴著“合法”帽子的政治打劫。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美國為什么對tiktok這么熱衷呢?難道寧愿為了500億,也要讓兩國關系惡化?
其實這里面不只是經濟利益的關系,首先是所謂“國家安全”擔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多次聲稱TikTok可能通過算法向中國傳輸用戶數據,盡管美國政府在法律文件中承認“沒有證據顯示中國獲取了美國用戶數據”,但仍以“潛在風險”為由推動禁令。
其次TikTok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已滲透到文化、經濟和政治層面,在文化領域,它重塑了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從舞蹈挑戰到政治議題討論,使TikTok成為輿論發酵的核心平臺,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平臺有些太自由了,美國政府想要控制住這里的輿論,不想讓美國人民聽到不該聽的。
除了這些外,tiktok甚至還被懷疑,其算力能影響選舉結果。
然而這種影響力也引發擔憂,美國國會認為,TikTok的算法可能被操縱以傳播特定內容,威脅國家安全。
若美國成功控制TikTok,可能獲得三方面戰略利益。
首先是數據主權,通過甲骨文等美國公司監管用戶數據,防止其流向中國。
其次是內容主導權,美國政府可通過股權結構調整,要求TikTok過濾特定內容或優先推薦本土創作者。
最后是經濟利益,美國資本可通過收購獲取TikTok的廣告和電商收入,并削弱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競爭力。
特朗普曾暗示,美國政府可能從交易中“分一杯羹”,甚至將TikTok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
不過特朗普強買TikTok的成功率很低,TikTok的核心價值是人工智能推薦算法,而中國2023年修訂的《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已將“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推薦技術”列入管制,任何轉讓需商務部審批。
2023年商務部明確表態:“強制出售涉及技術出口,必須依法履行許可程序。”這意味著,即使字節跳動妥協,中國政府不點頭,美國資本也拿不到核心技術。
特朗普曾幻想“中方很可能同意”,但現實是,2020年甲骨文收購TikTok時,因無法獲得算法授權,最終只拿到“數據托管權”,淪為空殼交易。
如果說買不到就毀掉,那大概率也是不可能的,之前TikTok就是過被關停12小時,隨即就引發了數十萬用戶的抗議,話題登頂推特,直接倒逼特朗普緊急延長寬限期。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清楚,禁用TikTok會得罪選民、重創中小企業,還可能引發全球“以牙還牙”的反制。
想來如今的tiktok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被迫放棄美國市場,但保留技術主權。
不過TikTok可將資源轉向東南亞、歐洲,而美國版TikTok因缺乏技術更新,用戶流失至InstagramReels等競品,最終淪為二流平臺。
對TikTok而言,最壞的結果不是失去美國市場,而是被迫在“賣國技術”和“放棄市場”間抉擇,但國家的出口管制,恰恰為其守住了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