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日訊(編輯 趙昊)今年上半年,英國倫敦迎來了自1997年以來最慘淡的新股上市局面。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英國藥企巨頭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蘇博科(Pascal Soriot,帕斯卡爾·索里奧特)正考慮將公司主要上市地遷往美國。
消息人士透露,蘇博科對英國藥品監管體系日漸失望,并擔憂該國在生物科技產業競爭中日益落后,正在推動公司將美股作為主要上市地點。
據統計,近年來已有逾1000億美元市值的倫敦上市公司宣布或已完成向紐約轉移的計劃。如果阿斯利康真的離開倫敦,勢必在金融界引發地震,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引發更多企業效仿。
目前,英國企業紛紛前往流動性更強的市場,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被私有化,同時,新股上市遠遠趕不上退市速度,令倫敦這一歷史悠久的交易中心正面臨逐步萎縮的嚴峻挑戰。
這無疑會讓吸引新股上市的工作雪上加霜。數據顯示,過去六個月,倫敦IPO融資額不到2億英鎊(約2.74億美元)。同時,阿斯利康在美國的存托憑證交易額早已遠超倫敦本地股票。
阿斯利康若轉戰美股,將加速“赴美潮”這一趨勢。上月,匯款平臺Wise宣布將主上市地遷往紐約,尋求更好的流動性和投資者基礎。在此之前,Flutter Entertainment、建材巨頭CRH和制藥公司Indivior也作出類似決定。
更值得擔憂的是,被并購而退市的趨勢也在加速。年初至今,已有光學儀器公司Spectris、外賣平臺Deliveroo和醫療地產公司Assura在內的48宗交易處于進行中或已完成狀態。
英國投行Peel Hunt研究主管Charles Hall在研報中警告:“并購規模與IPO數量的極度失衡,正在大幅削減英國成長型上市公司數量。”
Hall補充稱,“我們正目睹英國資本持續外流,亟需通過養老金、ISA和印花稅改革加以應對。”
雖然倫敦受到沉重打擊,但歐洲整體也沒好太多。今年上半年,整個歐洲的IPO規模創下十多年來最差表現。
數據顯示,米蘭、巴黎和蘇黎世等交易所的IPO數量甚至比倫敦還少。部分原因是特朗普關稅引發的市場波動,迫使部分企業推遲上市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