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四川嘉陵江北岸正值農忙時節,一群村民正埋頭在田間勞作。觀音橋公社的社民劉定全,與鄰居們三三兩兩地聚集在田野中,偶爾傳出幾聲爽朗的吆喝聲,那是農人們為了迎接豐收而發出的勞動號子。
農民的生活十分辛苦,一年到頭掙的錢也不多。劉定全有時會心里暗想,不知道哪天會不會有塊天降的金子正好落到自己手里。不過這樣的念頭也只是轉瞬即逝,他總是自嘲一笑,然后埋頭繼續干活。他清楚,唯有辛勤勞動,才能真正創造財富。
正當劉定全專注于田間勞作時,忽然被遠處一束反射的金光晃得眼睛發直。他急忙走過去仔細查看,只見濕潤的泥土中露出一塊四四方方的小金印。難道這真是傳說中的白日夢成真?
他小心翼翼地將金印挖出,悄悄藏入衣袋,滿心歡喜地回到家中。這枚神秘的金印到底是什么?它的價值又有多高呢?
回到家后,劉定全興奮地把撿到金子的消息告訴了妻子。妻子聽后卻笑他癡心妄想,根本不相信世上會有如此幸運的事。為了證明,劉定全掏出藏在衣服里的金印給妻子看。
只見那金印通體閃耀著金黃色的光芒,上面雕刻著一只栩栩如生的烏龜,底部還刻有古老的篆書。夫妻倆對著這些古樸的字認了半天,卻無法準確辨認它們的具體含義。不過他們都能感受到這塊金印做工精細,絕非凡品。
然而此時此刻,他們最關心的不是金印上的紋飾與文字,而是它到底值多少錢。漂亮的金子若沒市場價值也沒什么用。劉定全突然想起別人曾說過,真金質地較軟,咬一口會留下牙印。于是他讓妻子試試,果然,牙印深深地印在金印上,確認無疑——這真是一塊金子。
夫妻倆因此興奮不已,心想著這么大塊的金子肯定值不少錢,賣出去定能換來一筆好價錢。
劉定全所在的村子不大,村民大多相互熟識。金印的消息很快傳開,許多鄉親紛紛來圍觀這塊金印。有人看到它精致的雕工,猜測這可能是件古董,若真是古物,賣價恐怕會比普通金子更高。
盡管許多人贊同這個說法,劉定全卻不敢抱太大希望。他只求賣個金價,根本沒指望能夠拍出天價。對他來說,金印是不是古董,只是村里人一廂情愿的猜測,沒人有確鑿證據證明它就是古物。
這件事不久傳到了外界,文物專家特意找上門來,希望能一睹這枚金印的真容。劉定全本不想讓太多人知道,但聽專家說能鑒定金印來歷,便同意了。
專家一見金印便驚嘆不已。金印全由黃金鑄成,上方飾有龜鈕,底部陰刻“偏將軍印”的篆文。經專家仔細比對,這枚金印與1954年在陜西寧強縣陽平關出土的“朔寧王太后印”無論在造型還是印體上都極為相似。
“朔寧王太后印”乃東漢時期朔寧王隗囂母親的印章。據史料記載,光武帝劉秀征討隗囂時,隗囂攜家眷逃往西域,其母親途中去世,葬于陜西陽平關附近,因此該印在此處出土。
這枚金印的發現對研究東漢官印制度具有重大意義,能夠填補東漢璽符制度的歷史空白。劉定全撿到的金印與“朔寧王太后印”形制一致,是漢代官印領域的重要新發現。
專家勸說劉定全將金印上交國家,強調其珍貴的學術價值,若散落民間極易流失國寶。
起初,劉定全有些猶豫,畢竟這塊寶貝是自己無偷無搶撿來的,舍不得輕易交出。專家嚴肅告知他,倒賣文物觸犯國家法律,一旦出售將承擔法律責任。
劉定全堅守法紀,聽罷當即決定把金印交給國家。他雖然喜歡錢,但從未想過違反法律。
這枚金印實為典型東漢官印“偏將軍印”,東漢高官多用龜鈕印,中低級官吏用鼻鈕印。偏將軍是將軍的輔佐職務,軍印象征權力,發布軍令必須蓋印,所謂璽符制度便是依賴這些印章維系政令的權威。
璽作為皇權象征,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專為皇帝所用,防止權力被冒用。符多為軍符,材質多樣,分為兩半,中央留左符,執行者持右符,必須合符才能出兵,有效制衡將領權力,維護中央集權。
古代君王以璽控制文官,以符制約武將,保證了國家統一和君主權威。
璽符制度起源于春秋戰國,伴隨分封制瓦解和郡縣制推廣逐漸成熟。秦始皇繼承舊制,完善了適合統一帝國的新制度。
眾多璽符中,最尊貴傳奇的是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傳國玉璽由丞相李斯用和氏璧打造,上鈕五龍,底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象征天命所在,象征國家長治久安。
傳國玉璽的重要性無人能及,也因此在歷朝更替中神秘失蹤。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遇風暴險遭淹沒,急中生智將玉璽投入水中,風雨頓止得以脫險。此后八年玉璽下落不明,后有人于華陰平舒道獻回,始皇重新得玉璽。
傳國玉璽經歷神秘消失與歸來,且真實性未被質疑。秦末亂世,秦皇子嬰將玉璽獻給劉邦,西漢由此得傳國玉璽代代相傳。
西漢末王莽篡政時,太后憤而擲璽,致玉璽缺角,王莽用金補綴成金鑲玉璽。此后傳國玉璽時隱時現,帝王無時無刻不懷念它,不在手中時,皇帝會制作多枚寶璽以慰藉心靈。
宋代以前傳國玉璽仍有蹤跡,靖康之難時北宋皇室被俘,傳國玉璽亦隨之消失,杳無音訊。
除帝王之璽外,古代百官印章亦有嚴格等級制度。官員行權需持相應印章,朝廷按官品頒發材質不等的印章,金銀銅各異,材質越珍貴,地位越顯赫。
劉定全撿到的金印材質純金,顯然是東漢高官專用,低階官多用銅印。
漢代造印工藝精湛,篆刻藝術影響深遠。漢印質樸雄渾,有別于秦印的清麗柔美。官印上的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兼具隸書特征。
總之,這枚偏將軍印價值極高,若私自出售將導致我國珍貴文物流失。
類似劉定全的故事不乏其人,許多人因貪念想將國寶據為己有,心想反正沒人知曉,賣掉也無妨。然而他們忘了法律的嚴厲:“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與劉定全類似,居住在彭山區江口鎮張獻忠沉銀遺址附近的宋某也撿到一枚金印。但宋某早有準備,得知遺址范圍后心生歹念,夜晚潛入湍急的岷江水中。
憑借出色的水性,宋某先找到一枚金虎,再發現一座金印底座,四角缺口恰好吻合。拼合后成完整金印,底座上刻“永昌大元帥印”,宋某意識到它極具價值。
他托人找買家,不久便找到一位豪爽商人,開出1300萬元高價。宋某未曾料到如此天價,賣出金印后瞬間成為千萬富翁。
隨即,宋某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未意識到私自出賣國家重點文物的嚴重違法性。他為橫財歡呼,卻在2016年被警方逮捕歸案。
根據法律規定,境內地下、海水、內水中出土文物均屬國有,不能作為個人財產買賣。私自倒賣國家文物構成犯罪,將受到法律懲處。
宋某賣出的“永昌大元帥印”即為違法行為,他雖三年逍遙,但最終未逃脫法網。
相比之下,劉定全則顯得格外清醒。文物專家告知他手中金印為國寶后,他立即決定上交文物,獲得博物館表彰證書及350元獎金。
如今這枚偏將軍印收藏于重慶三峽博物館,是僅存的十幾枚漢代官印之一。由于數量稀少且材質珍貴,其市場價值極高,估價至少超兩億元。
但劉定全未曾為錢所動,因對法律的敬畏和對國家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主動上交文物。他最欣慰的,是每次拿出博物館頒發的表彰證書時,都感到無比自豪。
隨著歲月流逝,證書逐漸破損,博物館得知后立刻補發新證書。領到新證書的劉定全滿臉笑容,目光溫暖,或許心中暗自比較這張薄紙與上億財富的重量。
不過哪個更重,他早已心中有數。
劉定全妻子留下的牙印,至今仍清晰可見在這枚漢代金印上,成為一個獨特的印記,見證著那位拾得國寶并歸還祖國的普通農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