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立皇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未立皇后的皇帝,后宮規模龐大卻無正宮,有說法稱與母親趙姬的風流往事讓他對女性掌權心存忌憚。
2、“皇帝”稱謂的強迫癥:秦始皇規定“朕”字只能由皇帝專用,此前普通人也可使用;還要求“詔”“制”為皇帝文書專稱,強化皇權符號。
3、巨人恐懼癥: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因迷信“巨人”會威脅統治,曾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鑄成12個各重千石的“金人”(銅人),高度達3-5丈(約7-12米)。
4、原名劉季:“劉邦”是稱帝后改的名,“季”在古代指排行第四(一說第三),說明他早年只是平民家庭中不起眼的孩子,連正式名字都沒有。
5、被父親“鄙視”:劉邦年輕時不事農耕,常被父親劉太公罵“不如二哥會置家產”,稱帝后還故意問父親:“現在我和二哥誰更有出息?”
6、“醉斬白蛇”的營銷:劉邦起義前宣稱“赤帝子斬白帝子”,將白蛇(秦為水德,尚黑;漢為火德,尚赤)附會為滅秦征兆,實為造勢的政治神話。
7、“屠龍專業戶”:宋武帝劉裕出身寒微,卻先后殺死6位皇帝(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東晉安帝、晉恭帝、西蜀譙縱、桓玄),是中國歷史上殺皇帝最多的開國皇帝。
8、“嗑藥”的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沉迷寒食散(一種含砒霜的丹藥),導致性情暴躁,猜忌多疑,最終被兒子拓跋紹刺殺,時年39歲。
9、“補丁皇帝”:周太祖郭威出身底層,稱帝后仍穿粗布衣服,被褥用粗綢,曾指著皇宮陳設說:“我窮時哪見過這些?讓百姓過得好,才是真富貴。”
10、疑似“穿越者”的改革:王莽推行土地國有(王田制)、禁止奴隸買賣、政府管控物價,甚至發明過類似“游標卡尺”的青銅量具,理念超前卻脫離現實。
11、禿頭與假發:據《漢書》記載,王莽晚年禿頭嚴重,常戴一頂用全黑毛發編織的假發,是史料中較早記載的皇帝戴假發案例。
12、太學生皇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學歷最高的開國皇帝之一,曾在長安太學攻讀《尚書》,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
13、“羊車望幸”的荒唐:司馬炎后宮妃嬪上萬,為解決“翻牌難題”,他坐著羊拉的車在宮中游蕩,羊停在哪就在哪過夜,妃嬪們于是在門口插竹葉、灑鹽水引羊。
14、最輕松的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已掌控曹魏政權,他實際是“繼承”了現成的王朝,篡魏過程幾乎兵不血刃。
15、怕老婆的“妻管嚴”:皇后獨孤伽羅強勢干預朝政,甚至逼楊堅廢黜太子楊勇,立楊廣(隋煬帝)為儲,楊堅曾因與宮女私通被獨孤皇后杖殺宮女,氣得離家出走。
16、“開皇之治”的摳門皇帝:楊堅自己穿粗布衣服,車馬用具破舊也不更換,據《隋書》記載,他曾因邊關將士缺衣,下令將宮中數十萬匹布帛調撥軍用。
17、隋煬帝的表哥:李淵的母親與隋煬帝楊廣的母親都是北周獨孤信的女兒,兩人是親表兄弟,李淵早年還曾為楊廣鎮守邊關。
18、被迫起兵的“無奈”:據《舊唐書》記載,李淵本無意反隋,是次子李世民與劉文靜合謀,在晉陽宮(隋煬帝行宮)安排宮女侍寢,迫使李淵“不得不反”(“晉陽宮之變”)。
19、從黃巢叛將到皇帝:原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的部將,后投降唐朝,被賜名“朱全忠”,最終卻篡唐自立,堪稱“背叛專業戶”。
20、發明“太祖長拳”: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將戰場格斗技巧改編為拳法,至今仍被稱為“太祖拳”,是中國武術史上著名的實戰拳法。
21、吃貨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喜愛中原美食,曾命宮廷廚師將蒙古烤肉與漢族烹飪結合,發明了“涮羊肉”(一說為其部下發明,但他大力推廣)。
22、原名朱重八的由來:元朝規定平民無正式名字,以出生日期或父母年齡相加命名,朱元璋父母生他時年齡相加88歲,故取“重八”。
23、和尚皇帝的“強迫癥”:明太祖朱元璋因自己做過和尚,極度反感“光”“禿”“僧”等字眼,曾因杭州教授徐一夔奏折中“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生與僧同音)”而將其處死。
24、發明“剝皮實草”:明太祖朱元璋為懲治貪官,下令將貪官剝皮后填入稻草,懸掛于衙門前示眾,是中國歷史上懲治腐敗最嚴酷的皇帝之一。
25、改“金”為“清”的玄機:原國號“后金”,因“金”與南宋時的金國(漢族仇敵)重名,且“清”字在滿語中為“金”的音譯變體,又屬水德(明為火德,水克火),故皇太極改國號以緩和民族矛盾。
26、“海蘭珠控”:寵妃海蘭珠(宸妃)去世后,皇太極多次在朝堂上痛哭,甚至暫停軍事行動為其守靈,打破了“皇帝不哭臨臣下”的祖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