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很美,地鐵不一定。
尤其當你被一群看起來像學生的路人輕輕一擠,發現錢包沒了都的時候。
他們不吵不鬧、不刀不槍,只靠幾件看似隨意的運動服、一只大包、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就能在人群中精確出擊。
不夸張地說,他們對巴黎地鐵的了解,可能比上班族還熟。
今天,我們跟著巴黎警察深入地鐵一線,看看他們是怎么混跡在你我之間,又是如何悄無聲息搜尋目標的。
想要詳細闡述過程,不如先舉一個案例。
去年奧運會開幕前夕, 巴黎警方重拳出擊,一舉抓獲了一個結構完整、分工明確的大型扒竊團伙。 全案共 17人被起訴,案件于今天 被移送至巴黎輕罪法庭,接受為期一周的集中審判,罪名包括“有組織盜竊”“團伙詐騙”“結伙作案”等。
這個團伙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就“在編在崗”的老手。
而能夠抓到他們,要從一條耳機里低語的話開始:“我們在沙特萊站(Chatelet),跟著三個小的?!?/p>
懂巴黎地鐵的人都造,沙特萊是巴黎最核心的換乘站之一,人潮洶涌,一眼望 不到頭。
幾位身穿普通便裝、拿著手機、戴著耳機的警察——Blast小組成員,像是普通通勤族一樣混在人群里,眼神卻在不停搜尋。
“Blast”是巴黎專門負責打擊公共交通安全問題的反扒小組,這些警察不穿制服、不配槍,靠的是眼力、判斷力和極強的耐心。
他們每天行走15到20公里,穿梭在地鐵的層層換乘口,像城市獵人一樣等待那個精準的時機。
當扒手團隊“浮出水面”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比拼開始。
這次被捕的扒竊團伙,并不是你印象中的“灰頭土臉”形象。
他們的服飾干凈利索,舉止自然,說著流利的外語。有的推著行李箱假裝趕飛機,有的背著旅游包裝作游客,還有的穿著慢跑裝像是剛運動完——但其實,他們的“主業”都是偷。
這支團伙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三十多歲不等。結構分明:
有人專門做“雷達”,負責盯目標;有人做“掩護”,任務是制造混亂;有人是行動派,專注動手;有人最后收贓;更有“指揮官”,從中遙控調度。
警方形容他們的組織像一支“掏包界的小軍隊”,尤其偏愛盯住美國游客,一天最多“營收”能超10,000歐元。
這些扒手能得手,主要靠的是配合默契:
他們在你上車前一瞬間貼近,制造擁擠;用包、外套、身體形成遮擋,一人吸引注意力,一人伸手,一人傳遞贓物。
這一連串動作發生在5秒內,你甚至都沒反應過來,錢包已經在另一個人手里,從下車口溜走。
他們不暴力,不出聲,只是靜靜靠近。有人管這類人叫“藝術家型小偷”——因為動作足夠精準,表情也足夠真誠。
這批扒手團伙其實早就被盯上了。警方花了數月時間配合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和國家鐵路公司SNCF調取數據、分析軌跡、現場盯梢,行動快準狠。
終于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幾天出手,將這一有組織、有分工的扒竊網絡一舉端掉。
可以說,他們是在奧運高峰期“瘋狂營業”,也在高壓之下“迅速落網”。
當然,Blast的警員靠的不是抓現行這么簡單,他們經過了長期的追蹤,分析出了一連串扒手的行為特征,比如:
反復徘徊但不上車,總在人群中“游走”而不是固定前行,喜歡尾隨看起來迷路的游客,經常在車廂入口制造混亂,或者每次靠近人群時,總有遮擋動作。
他們潛伏在站臺、過道、電梯口,便裝,戴著耳機,拿著手機,看起來毫無破綻,真正的任務卻是:“看破不說破”,然后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手。
其中一次行動中,警員盯上一組在RER A線上活動的年輕女性,她們頻頻掃視人群、彼此交換眼色,隨后在列車上“頻繁貼靠目標”。
警方上前接觸時,對方突然用外語交談、眼神閃躲,隨即更換車廂,察覺到了“風聲”。
“她們認出我們了”,警員一邊調整策略,一邊繼續追蹤——就像玩一場全靠直覺的捉迷藏。
很多時候,警察也有很多無奈。人太多時不便出手,怕打草驚蛇;抓錯人也有風險,要靠監控+多次確認+當場物證;扒手也越來越懂反偵查,甚至會頻繁換站、換路線、換外套。
但是,在長期且持久的努力下,還是有很大收獲的。
根據警方公布的數據顯示:
從2020年到2024年,巴黎地鐵扒竊案下降了26%。但2024年依然有近1.8萬起案件,在整個大巴黎地區也有超過2萬起記錄。
2025年前四個月的趨勢繼續向下,但夏季旅游旺季一到,仍然是扒手“復工復產”的高發時段。
也就是說,雖然防盜工作“成績喜人”,但這場城市保衛戰還遠未結束。
尤其在奧運余溫未退的這一年,巴黎的旅游熱度再度攀升,扒手團伙會跟著游客“復工復產”。
不過,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不需要時刻緊張,但以下幾點還是很實用的:
不把手機、錢包放在外衣口袋;背包一定拉上拉鏈,最好背在前面;地鐵站上車前盡量靠邊等車,不要站在人堆里;上車后不要過于沉浸在耳機或導航里;一旦被人靠近、貼身,要下意識護住包和手機。
Blast警察說得很直接:“有些扒手,甚至比我們還早‘識別目標’?!?/p>
但你只要稍微警覺一點,他們反而會選擇避開。
總之,巴黎當然值得一游,地鐵也依然是最方便的方式去往每一個博物館、教堂、購物街。
但這座城市的魅力不止在地上,也在地下。包括那些我們不愿面對,卻又必須了解的部分。
扒手們不是電影里的夸張形象,而是真實的人,真實地混在我們中間。而Blast警察,也不是隨時出現在你身邊的“超級英雄”。
你要做的只是帶著一點點警覺,保住你的手機、錢包、還有那趟不被打擾的旅程。
畢竟,巴黎地鐵除了地形復雜、站名難記、有時還會罷工之外——最不想遇見的,就是“他們了”。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info-paris-ile-de-france-oise/transports/on-est-sur-chatelet-on-est-derriere-trois-petites-a-la-chasse-aux-pickpockets-dans-les-transports-02-07-2025-3MVXBAWBYZHFNKTUEO2P4RRCKE.php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