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片尾密密麻麻的署名名單背后,隱藏著影視行業最復雜的法律謎題——當各方對作品權屬各執一詞時,法律究竟如何撥開迷霧?
2019年初,一部名為《都市追夢》的都市勵志電影在全國院線上映,影片最終收獲票房1.8億元。然而影片的成功卻引發了一場復雜的著作權糾紛。
A影視制作公司作為影片署名的“出品單位”之一,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其擁有影片30%的著作權份額,并指控B網絡平臺未經許可提供該影片的在線播放服務。
而C文化傳媒公司則提出異議,聲稱自己才是影片的實際制作者,并向法庭提交了與導演簽訂的攝制合同、資金投入證明以及影片拍攝期間的日常管理記錄。
影片片尾署名顯示:“出品單位:A影視制作公司、D影業集團;聯合攝制:C文化傳媒公司、E電影制片廠;特別鳴謝:F投資公司”。
這種署名混亂現象在影視行業十分普遍,給權屬認定帶來重重困難。
01 案件關鍵轉折
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發現了一個關鍵證據——C文化傳媒公司保留的一份《聯合投資攝制合同》。這份從未對外公開的內部合同顯示,A公司、D集團與C公司曾約定:“影片著作權由三方共同享有,各占三分之一權益”。
然而在影片公映版本中,這一權屬約定并未明確標明。相反,片尾僅以行業慣例方式列出了出品單位和攝制單位名單。
B網絡平臺抗辯稱,其已從D集團處獲得授權,且影視行業慣例是將出品單位視為著作權人,C公司僅是攝制單位,不應享有著作權。
案件爭議焦點在于:當合同約定與署名信息不一致時,影視作品的著作權歸屬應當如何認定?
02 裁判結果與理由
法院經審理后作出判決:確認《都市追夢》影片著作權由A公司、D集團和C公司共同享有;B網絡平臺的行為侵害了三家公司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需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180萬元。
裁判理由系統闡述了影視作品權屬認定的法律邏輯:
合同約定優先原則
法院認為,根據《著作權法》的精神,當事人對權屬的約定具有優先效力。盡管該聯合攝制合同未在影片中公開標明,但其真實反映了各方在創作初期的權屬安排。
在(2004)滬高民三(知)終字第137號類似案例中,法院同樣認可了聯合攝制單位之間的合同約定效力。
署名信息的推定效力
判決書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視為著作權人,“但有相反證明的除外”。
本案中,聯合攝制合同構成了“相反證明”,因此不能僅依據片尾署名認定權屬。
制作許可證的參考價值
法院注意到,C公司持有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頒發的《攝制電影許可證》,該證雖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權屬的依據,但與其他證據結合,能夠佐證C公司實際參與了影片制作并承擔法律責任的事實。
行業慣例的適用邊界
判決強調,雖然影視行業存在“將出品單位視為著作權人”的慣例,但當存在明確合同約定時,行業慣例不能對抗當事人的特別約定。
本案中合同約定構成特別約定,應優先適用。
03 法律分析
署名混亂背后的法律困境
影視作品創作涉及眾多主體,包括出品方、投資方、攝制團隊、發行機構等,導致片頭片尾署名五花八門——“出品單位”、“聯合出品”、“攝制單位”、“聯合攝制”等各式署名令人眼花繚亂。
《著作權法》第十七條規定:“視聽作品中的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的著作權由制作者享有”,但法律并未明確界定“制作者”的具體含義。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提示:影視作品權屬認定需遵循“三重優先級規則”:第一優先級是作品中明確標明的權屬信息;第二優先級是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約定;第三優先級才是署名信息體現的行業慣例。本案中合同約定雖未公開標明,但因其真實有效,仍具有最高證明力。
司法實踐中的認定標準
結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年發布的《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及相關裁判案例,影視作品權屬認定已形成較為清晰的規則體系:
權屬信息優先原則:影視作品上明確標明的權屬信息具有優先效力,除非有相反證據推翻。在《美人魚》電影案中,法院直接依據片頭標明的“版權所有”信息確認了八家出品方的著作權人地位。
出品單位推定規則:未明確標明權屬信息的,可以認定在片頭或片尾署名的出品單位為著作權人。電視劇《王貴與安娜》權屬糾紛中,法院即依據片尾署名的兩家出品單位確認了著作權主體。
攝制單位補充認定:無出品單位署名的,可以認定署名的攝制單位為著作權人。在電視劇《亮劍》相關案件中,五家聯合攝制單位被認定為共同著作權人。
行政機關許可證參考價值:制作許可證、拍攝許可證等行政機關頒發的證照可作為認定權屬的參考,但不宜單獨作為認定依據。
境外證明文件采信規則:經國家版權管理機關同意的境外機構出具的權屬證明文件,可作為認定著作權歸屬的初步證據。在涉及香港電影《文雀》的案件中,香港影業協會出具的發行權證明書被法院采納為關鍵證據。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指出:影視作品權屬糾紛往往源于文件管理不規范。制作方應在創作前期就通過完備的法律文件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避免事后爭議。
特殊情形下的權屬界定
境外影視作品權屬認定:對于境外影視作品,我國法院通常采信符合規定的境外權屬證明文件。在電影《文雀》案中,香港影業協會出具的證明文件確認了寰宇娛樂有限公司的著作權人地位。
可分割元素的獨立著作權:需特別注意的是,影視作品中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其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對此有明確規定。
在電影《都市追夢》案中,影片主題曲的著作權人就獨立行使了其音樂作品的版權許可權。
投資者權益保護邊界:雖然影視行業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但投資者并不必然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制作者”。法院更關注誰實際承擔了“發起、組織制作并承擔法律責任”的關鍵角色。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特別提示:隨著影視創作模式多元化發展,網絡電影、微短劇等新型視聽作品的權屬認定可能適用不同規則。《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電影、電視劇以外的視聽作品著作權歸屬首先由當事人約定,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才歸屬于制作者。
04 結語
影視作品權屬認定如同解開一道道復雜的法律謎題,需要綜合運用合同解釋、證據規則、行業慣例和法律原理。在《都市追夢》一案中,法院通過揭開表面署名,探究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最終作出了符合法律精神和行業實踐的裁判。
隨著影視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影視作品權屬安排將更加復雜多變。從項目孵化階段的投資協議,到拍攝制作階段的承制合同,再到后期發行階段的版權交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清晰規范的法律文件作為保障。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最后提示:影視行業參與者應當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在作品創作初期就通過專業合同明確約定權屬,并在作品中規范標明權屬信息,避免日后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風險提示:具體案件需要咨詢專業律師,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建議。
作者介紹:俞強律師
執業機構: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198號世紀匯廣場一座12樓
教育背景:北京大學法律碩士,具有證券、基金、期貨從業資格
聯系方式:通過君瀾律所官網聯系。
專業榮譽:
2020年上海律師協會“金融證券保險專業認證”
2024年“君瀾專業領航獎”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實習導師
作為深耕知識產權領域十余年的專業律師,俞強律師憑借其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務經驗,在影視娛樂、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具有深厚造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