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了39起勞動爭議糾紛系列案。該案系某用人單位因經營中遭遇資金周轉困難,長期拖欠勞動者工資、加班費,未能及時繳納社保,且未依法支付經濟補償等,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9名勞動者遂訴至法院維權。
案件受理后,柳江法院立即啟動涉群體性勞動爭議糾紛“綠色通道”,組建專業審判團隊推進審理工作。承辦法官通過查閱卷宗、電話溝通等方式全面了解案情,梳理事實與法律關系,充分聽取各方訴求。審理中,法官既注重保障勞動者合法權,又審慎考量企業經營困境。經綜合研判,認為調解是實現矛盾實質化解、達成“雙贏”的最佳方案。
為此,承辦法官向雙方開展釋法析理工作。法官清晰闡釋了關于加班工資、帶薪年休假工資等費用的計算標準和相關法律規定,既讓勞動者知悉了哪些訴求能獲得法律支持,也促使企業深刻認識到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定責任不可推卸。然而,雙方在具體勞動報酬數額、是否給付經濟補償金及履行期限的問題上,仍存在較大分歧。
面對僵局,法官果斷調整策略,決定采取“背對背”調解方式。法官依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逐一為勞動者核算出其依法應當領取的各項權益金額,用數據說話,讓金額更具有說服力,同時,分別給用人單位算“經濟賬”,給勞動者算“時間賬”,與企業理性分析訴訟風險,嚴肅指出其拖欠勞動者工資等費用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并向勞動者坦誠說明傳統訴訟流程周期長、維權成本高且后續執行環節亦充滿不確定性。
經過法官多輪耐心的電話溝通及當面協調,最終成功打消了雙方顧慮,促使勞動者和企業雙方互諒互讓,就薪酬支付、履行期限及賠償方案等達成了“一攬子”調解協議,為這場牽涉多人的勞動糾紛案件畫上了圓滿句號。
柳江法院始終堅持把“如我在訴”的審判理念貫穿于案件辦理始終。未來,柳江法院將繼續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工作原則,在每一個司法環節尋求當事人權益保護的“最大公約數”,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司法的溫度與效率,為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來源:柳江法院
轉自:廣西高院微博“八桂法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