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這篇小學課文講述了朱德在井岡山挑糧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這段歷史在井岡山茨坪的革命博物館得到了保存,其中展示著一根扁擔,一端寫著“朱德扁擔”,另一端則注明“不要亂拿”。然而,這根扁擔并非井岡山時期的原物。從1928年冬季起,朱德為了突破敵人封鎖,帶領紅4軍主力前往贛南、閩西一帶執行任務,自那時起,他便再未回到井岡山,而那根扁擔也早已不知所蹤。
1985年,為了紀念這一歷史瞬間,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特別購買了一根與原物一模一樣的扁擔,并派人前往廣西桂林市,找到當地的政協委員范樹德,請他親自書寫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這八個字。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字正是井岡山時期朱德扁擔上的原文。當時,范樹德擔任紅4軍軍需處長,而朱德則是該軍的軍長,毛澤東則擔任黨代表。
1928年4月28日,朱德帶領南昌起義后幸存的部隊成功抵達井岡山,并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會師,勝利會合。與此同時,8000名農民軍也加入其中,使紅軍的力量迅速擴充到13000人,革命勢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然而,后勤補給本就捉襟見肘,在隊伍壯大的同時,糧草運輸更為困難。為了支援前線,后勤部門不得不從寧岡、永新等周邊縣城調撥糧食,這一往返的距離超過100里。
為了解決糧食運輸的困難,紅4軍發動了挑糧上山的活動。雖然山路崎嶇險峻,依然有許多指戰員積極報名參與其中。朱德軍長也主動要求下山挑糧,他找到時任軍需處長的范樹德,表示:“你為我準備一根扁擔吧。”于是,范樹德去村里用一個銅圓向老鄉買來一根毛竹,削成兩根扁擔。范用一根,而另一根便送給了朱德,他還親手在扁擔上寫下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這八個字。
然而,在艱苦的歲月中,范樹德并未能與毛澤東、朱德等人一同堅持到最后。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范樹德作為中央供給部長,被留了下來,負責組織湘粵贛游擊隊繼續作戰。1935年4月,范樹德在汝城一帶進行游擊戰時,不幸受傷并被敵軍俘虜。
投靠國民黨后,范樹德依靠自己在黃埔軍校的背景,很快獲得了升職的機會。1935年11月,他投降國民黨,憑借黃埔四期畢業生的身份,被任命為武昌行營總務處的少校。解放戰爭期間,范樹德升任少將,并隨黃埔軍校的老師劉峙在鄭州綏靖公署任職。1948年,國民黨政權衰退,范樹德辭職并來到風景如畫的桂林,開始做起了小商販。
1954年4月15日,范樹德在桂林被認出并被逮捕。隨后,他在開封和西安的監獄中度過了一段時間。1975年3月19日,范樹德在西安戰犯管理所獲得特赦,并被安排為桂林市政協的成員,參與文史編撰工作。幾年后,范樹德看到了關于朱德扁擔的記載,作為親歷者,他對這些故事進行了補充。得知此事后,井岡山博物館特意前往桂林找到他,邀請他重新題字。
盡管如此,范樹德再一次題寫時使用了簡體字,而井岡山時期的朱德扁擔顯然應該是用繁體字書寫的。當博物館工作人員發現這一點時,急忙派人前去桂林,請范樹德重新書寫。然而,范樹德此時已去世,未能彌補這一遺憾,成為歷史中的一大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