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美國國籍居然能被“一鍵吊銷”了?!特朗普政府6月甩出的司法部備忘錄,直接把“道德品質不佳”變成沒收國籍的萬能借口——以前入籍時宣誓“效忠美國”,現在才發現,這效忠說不定是“有條件的買賣”。
一、“道德橡皮筋”:想怎么彈就怎么彈
司法部的操作有多絕?
沒律師護體:移民案件算民事糾紛,不管有沒有入籍,都沒資格請律師;
標準全憑心情:官員只要證明你“道德差”就能撤國籍——這詞有多含糊?恐怖分子、間諜算,連“被指控是幫派成員”也能算(證據站不住腳也照搞);
流程更狠辣:以前得實錘“入籍時撒謊”,現在只要官方覺得你“不配當美國人”,就能遞法院申請銷戶。
移民政策研究所專家奇什蒂吐槽:“政府不敢直接動手,但能把法院當工具,想盡辦法搞掉看不順眼的國籍。”
二、從“納粹獵手”到“幫派圍獵”:撤國籍的范圍膨脹史
美國撤國籍的歷史,簡直是部“標準漂移記”:
20世紀:專搞無政府主義者、共產主義者,把異見人士當“國家敵人”;
60年代后:最高法院判“只有入籍欺詐才能撤”,案件只剩納粹戰犯這類硬茬;
奧巴馬時代:搞“雅努斯行動”查指紋卡,每年也就10 - 15起,專盯人權罪犯;
特朗普現在:直接把網撒向“幫派、卡特爾成員”,甚至復刻當年送移民去薩爾瓦多監獄的操作——證據稀爛也照辦。
最魔幻的是資源悖論:第一任期想查70萬份文件,結果因太貴太難搞,幾乎沒進展。現在第二屆政府直接發備忘錄“全力推進”——到底是真要辦事,還是純搞焦慮營銷?
三、全球都在學,但美國玩得最“自由”
911后,不少國家也搞過撤國籍:歐洲18國拿“反恐”擴權,保加利亞因“危害國家安全”撤,越南因“損害聲譽”撤…但美國這次更絕:
標準更模糊:“道德品質”比“恐怖主義”“叛國罪”彈性大100倍,官員想捏誰就捏誰;
程序更霸道:民事案件不讓請律師,等于把移民架在“待宰羔羊”的火上烤;
政治味更濃:明擺著給反移民議程鋪路,正如專家霍波克所言:“這體系就愛攻擊對手,遲早被濫用。”
四、最扎心追問:美國國籍,還能信嗎?
現在移民們最怕的是——今天因“幫派”被盯上,明天會不會因為“觀點不同”也被銷戶? 畢竟“道德品質”這頂帽子,想怎么扣都行。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喊“自由民主”,一邊給公民身份裝“開關”。就像網友辣評:“以前以為入籍是終點站,現在發現是趟隨時能趕人下車的過山車。”
那么問題來了:
如果“道德品質”能隨便定義,美國國籍的“含金量”會徹底崩塌嗎?評論區聊聊你覺得最危險的細節~
信源標注:《衛報》、移民政策研究所、美國移民委員會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