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后天到,全國天氣要“上蒸下煮”了。湖北、安徽、江蘇等地這幾天暴雨不斷,部分地方雨下得比水桶潑的還急。過去10天,湖北東部、安徽南部累計雨量超400毫米,莊稼地成了“小湖泊”。
西北、華北、東北部分區域也沒閑著,暴雨裹著雷暴大風,玉米稈子被吹得東倒西歪。中央氣象臺發了暴雨藍色預警,覆蓋湖北、河北、四川等9個省,山洪和內澇風險高。“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可今年小暑前雨水先搶了風頭。
未來3天,西北、華北、東北的雨還要“加碼”,暴雨到大暴雨扎堆,局地一天能下100毫米。華南西部和云南西部的雨也不歇,可東邊的廣東、福建能緩口氣,雨勢弱兩天。
高溫暫時沒成“主角”,但華南、江南部分地方氣溫要沖35℃,地里干活得防中暑。未來10天天氣分“片區”:華北暴雨集中在2-5日和7-9日,累計雨量能到250毫米;東北南部雨多但氣溫涼快;江南北部雨大濕熱,東部雨少但也悶。
西南最“糾結”,四川盆地西部暴雨猛,云南、貴州雨多但地質災害風險高;西北東部暴雨時段集中,農民得盯著溝坎防塌方。廣西有老鄉說:“雨下得房檐水成線,曬谷場成了蓄水池,新收的麥子全捂潮了。”小暑三候里“溫風至”,現在風里全是潮氣,吹在身上黏糊糊的。
蟋蟀早從野地搬到墻根,老鷹也飛高了——老祖宗說的節氣物候,今年應驗得很。“曬伏”習俗要泡湯了,衣服曬不干,書也不敢拿出來,霉味在屋里轉圈圈。
農諺說“小暑雨漣漣,防汛最當先”,可有些村的排水溝還是老樣子,雨大了根本排不及。湖北某村支書急得直搓手:“去年剛修的水渠,今年雨更大,淤泥堵了半道,得趕緊清!”極端天氣變多,是氣候“鬧脾氣”嗎?
專家說冷暖空氣交鋒更頻繁,副高位置穩,雨帶就“賴”著不走。種大棚的老張愁:“黃瓜苗泡了根,西紅柿裂了果,這季收入得少一半。”防災不能光靠“老天爺”,社區得查查排水口,家里備點沙袋,低洼地的莊稼提前搶收。
未來10天還有個“變量”——西北太平洋可能生成臺風,華南沿海得提前做準備。“食新”習俗是吃新米盼豐收,可今年新米還在水里泡著,這“辛苦”吃得有點沉。安全比收成重要,雨大別往河邊走,地滑別往坡上跑,命保住了啥都能再來。
關注本地氣象預警,手機定個鬧鐘,雨勢猛了趕緊往高處挪,莊稼毀了能再種。具體天氣以當地預報為準,本文數據僅供參考,有情況聽村里廣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