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星空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早在2024年4月,中國新能源車零售的滲透率就已經突破50%。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2025年5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國內銷量已經占乘用車國內總銷量的54.7%。
另一方面,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漸成熟,作為智能駕駛的“眼睛”,毫米波雷達這一細分賽道也正被資本推至聚光燈下。
2025年6月23日,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承泰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國泰君安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承泰科技頭頂“國內最大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的光環,創始團隊成員有在華為工作的履歷背景,公司成立7年內融資超3.5億元。
不過,招股書同時披露,該公司的營收過去3年暴漲6倍卻仍在虧損,超9成收入依賴單一大客戶比亞迪,主營產品價格持續跳水,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等情況,也給這家公司的IPO之路帶來潛在風險。
1、華為前員工創業9年,7年內融資超3.5億元
承泰科技的創業故事始于2016年9月,由陳承文和周珂聯手創立。
當時,兩人分析過傳感器領域的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他們認為激光雷達在當時的落地時間還會比較長,于是選擇了毫米波雷達作為創業方向。
毫米波雷達這個領域由于技術壁壘較高且國內企業進入時間較晚,彼時還沒有國產品牌出現,市場份額被國際上的博世集團、大陸集團等公司瓜分。
客觀來看,承泰科技出現并壯大的過程,也是國內公司在汽車毫米波雷達領域實現產品自主研發以及對國外公司趕超的過程。
信息顯示,陳承文現年45歲,目前擔任承泰科技的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周珂現年46歲,是公司的副總經理兼CTO。
陳承文2002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在創業之前,他曾供職于深圳市普揚技術有限公司、健集網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2005年11月到2009年7月,他還曾供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華為中央研究部擔任部門技術主管,負責過CPU產品的研發測試工作。
從華為離開后,陳承文還在北京傲天擔任過產品總監,在深圳市極致匯儀科技有限公司擔任過研發及營運總監。
周珂也曾于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短暫任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并且在北京傲天公司也曾是陳承文的同事。
在此背景下,承泰科技創立后得到不少資本的助力——在2017年9月至2024年5月的7年內,獲得過8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了3.5億元。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投資方主要包括王聲平、鄒華軍等個人投資者,以及穂甬康源、藍焱資本、翼尚通信、江蘇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長沙和生、新雷能、銅陵垣涪、松禾資本、方正證券等機構投資方。
其中,承泰科技在2017年9月獲得的天使輪投資為400萬元,投后估值為8000萬元;到2024年C輪融資獲得了7000萬的投資額,投后估值達到了13.2億元。
上市前,陳承文、周珂以及持股平臺承泰創投、華承創投及承研創投合共持有公司35.79%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東。
松禾資本通過松禾創智、松禾智訊合計持股11.31%;毅達資本通過江蘇中小企業及江蘇現代服務合計持股9.57%;國科投資持股10.51%;蔡友良和杜牧作為個人股東分別持股5.3%及2.12%;杉杉創投通過杉創中小微持股4.91%;上市公司新雷能持股2.35%。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前,承泰科技的A輪前投資者穗甬珠海及穗甬橫琴、A輪投資者藍焱資本已經將其持股全部出售。
2021年,穗甬珠海及穗甬橫琴將手上全部股權轉讓給了嘉鑫二期,分別套現1087.96萬元、652.79萬元。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藍焱紫竹在2022年12月曾將部分股份轉讓給蔡友良和杜牧二人,分別套現1091萬元和436.4萬元。2025年5月承泰科技上市前夕,藍焱紫竹又將剩余股份全部轉讓給了國科投資,套現1516.7萬元。
2、業務嚴重依賴比亞迪,3年增長6倍仍持續虧損
招股書顯示,承泰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第5代4D雷達、第5.5代4D高解析度雷達、中央計算雷達等涵蓋毫米波前向雷達、角雷達及其他類別的產品。
其產品矩陣滿足從L0到L2+不同的智駕需求,廣泛應用于乘用車及商用車的智能駕駛。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承泰科技的營收分別為5765.1萬元、1.57億元及3.48億元。
過去3年營收增長了約6倍,但該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報告期內的年內虧損分別為7917.4萬元、9659.8萬元及2176.8萬元。
承泰科技稱,虧損主要是由于往續期間他們授予過往年度若干輪次融資的投資者的贖回權利產生的贖回負債的大筆賬面值變動以及經營開支,包括研發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以及銷售開支。
報告期內,承泰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4608.6萬元、6436萬元及6188.5萬元;銷售開支分別為1401.5萬元、1433.9萬元及1368.1萬元;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為2896.9萬元、4343.3萬元及2832.3萬元。
經調整凈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別為-7127.1萬元、-6295.8萬元及1395.3萬元。可見,2024年經調整凈利潤已經扭虧為盈。
招股書顯示,承泰科技存在依賴單一產品且依賴單一客戶的情況。
報告期內,主要營收來自銷售毫米波雷達產品,該業務的營收分別為5500.2萬元、1.54億元、3.46億元,占比分別為95.4%、98.5%及99.3%。
而客戶A帶來的銷售額占據了承泰科技的大部分收入——過去3年客戶A帶來的收入分別為4720萬元、1.43億元、3.26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81.9%、91.3%及93.6%。
近兩年來,有超過9成的營收來自單一客戶!承泰科技也坦言,倘若他們與客戶A的業務關系有任何惡化,可能會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據多家媒體報道以及承泰科技提供的信息可知,客戶A就是比亞迪公司。
過去3年,承泰科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分別占公司總營收的92.1%、96.4%及98.3%。存在客戶高度集中的風險。
報告期內,承泰科技的供應商也很集中,他們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分別占公司總采購額的76.4%、74.8%及78%。
未來,承泰科技應加強客戶開拓,否則不利于公司的業績增長空間,嚴重依賴單一客戶的情況也將難獲得資本市場的普遍認可。
3、主營產品售價持續下降,經營活動現金流長期“失血”
盡管承泰科技已經做到了國內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的第一名,但未來他們仍面臨不少潛在的危機。
首先,公司的議價能力不足。
招股書顯示,承泰科技的主要產品毫米波雷達的平均售價由2022年的每件人民幣249元下降至2023年的每件人民幣204元,2024年又下降至每件人民幣184元,平均售價在3年內降幅達到26.1%。
承泰科技坦言,在若干情況下,客戶可能會在生命周期內要求價格下調,顯然該公司存在議價能力不足的情況。
其次,公司自我造血能力尚不足,需要依賴融資進行經營。
招股書披露,承泰科技在報告期內的經營現金流連續3年為負,分別為-9760.3萬元、-6188.6萬元及-698.1萬元,3年累計約-1.66億元。公司的生存依賴“外部輸血”,2024年的融資流入7742.7萬元。
2024年底,承泰科技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586.5萬元,但同期公司的流動負債總額達到了6.2億元,現金覆蓋率不足0.3%。
「子彈財經」注意到,公司因業務擴張導致的現金需求,也在通過銀行貸款來滿足。
截至2025年4月30日,承泰科技的銀行貸款總額為人民幣1.6億元,由公司創始人陳承文個人擔保。招股書明確表示,未來部分IPO融資額度將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從而降低資產負債率,加強財務靈活性。
第三個隱憂來自同行的競爭。
一方面是比亞迪旗下的子公司弗迪科技早在2016年就組建了毫米波雷達產品線的研發團隊,在承泰科技所在的毫米波雷達行業里,其最大客戶比亞迪是有自研能力的。
另一方面,此前激光雷達常用于高端汽車產線的配置,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禾賽科技曾在2024年11月對外透露ATX激光雷達價格有可能在2025年降至200美元左右,一旦成真,技術更先進、感知能力更強的激光雷達可能會對中高端毫米波雷達形成“降維打擊”。
隨著激光雷達的價格下探,毫米波雷達市場可能會受到擠壓,承泰科技也會因此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以上情況,「子彈財經」試圖向承泰科技進一步了解,但截至發稿前,承泰科技并未回復。
承泰科技沖刺港交所,表面是帶著“行業龍頭”的光環、投資機構的加持和可觀的增長故事而來,但招股書也顯示出其另一面:重度依賴單一客戶如同在走鋼絲,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和現金流的長期“失血”,或凸顯其在產業鏈中脆弱的議價地位和緊張的生存狀態。
未來,這家公司能否在陳承文與周珂的帶領下,更好的應對潛在的風險,如愿在港交所上市,「子彈財經」將保持關注。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