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時間,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爆火,很多小伙伴在買車的理念方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很多之前對燃油車或者合資品牌非常迷信的小伙伴,現在都已經完全“祛魅”了,開始擁抱新能源汽車。也是因為市場需求的增長,汽車廠商們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層面可謂是“新車如云”,很多小伙伴都挑花眼了。
但是,因為各家技術和產品理念的不同,所以新能源汽車在產品設定層面,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讓很多小伙伴在買車的時候,容易買到一些事后可能會后悔的車型,而且隨著時間越往后,越嫌棄得呲牙。
作為汽車博主,也是兩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其實對未來幾年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還是有過觀察的,而且現在的技術走向,似乎也已經展示了基本的發展方向。那么小伙伴們在買車的時候,其實是可以“恪守”一些比較基本的產品和技術“底線”的,這樣未來兩三年,就算新能源汽車的某些技術繼續大幅進步,作為用戶也不至于很后悔。
首先就是智能駕駛輔助的硬件。我想很多小伙伴應該已經看到了,最近一兩年時間里,國內新能源汽車在智能駕駛輔助方面進步非常明顯,像比亞迪這樣的車企,甚至直接將高速NOA和自動泊車給標配化了。而理想VLA、蔚來世界大模型、華為ADS、小鵬全視覺模式等,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今后兩三年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在智能駕駛輔助,尤其是城市NOA方面會做得更細,級別和段位會更高。
但是這些都需要硬件的支持,這其中就包括高算力芯片和特殊的感知元件,所以我們在買車的時候,最好選擇有高算力芯片,很多依靠激光雷達實現更高級別駕駛輔助的車型,就要選擇帶激光雷達的版本。這樣,就算現在這些車型的駕駛輔助段位還不是非常強勢,但是等到更強版本出現的時候,硬件可以跟上。
其次就是大電池增程。從核心表現上來說,現在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相比于很多插混車型,尤其是多擋插混車型,增程式電動車才是更貼近純電車的產品,也就是說,插混和增程都是過渡產品,但是增程顯然過渡得更徹底!但是現在很多的增程車型,受制于成本、布局等,電池續航里程還是不夠長,日常駕駛還是需要頻繁充電,這一點并不友好。
現在很多品牌已經開始布局大電池版本的增程式電動車,比如小鵬汽車將推出430公里純電續航的增程車型,這種大電池版本的增程車,將會讓增程器徹底邊緣化,只有在相對“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啟動,也會讓日常使用的充電頻率大幅度減少,真正兼顧到電動車的體驗和增程車的弱續航焦慮。
最后就是高電壓的純電車。從當前情況來看,國內有很多純電車都號稱搭載了800V平臺,但是其中一些品牌車型的800V平臺在充電效率方面,尤其是似乎并不明顯,當然至少要比很多400V平臺的車型要強很多。從電池行業的趨勢來看,高電壓、大功率已經成為了方向,很多低電壓車型,可能在外面充電的時候,功率都會被那些更高壓的車型給“抽走”。
所以最近一兩年買純電車,一個核心要素就是要選擇高電壓平臺的車型,800V、900V乃至1000V,尤其是像比亞迪兆瓦閃充那種,充電功率能拉到1000kW,5分鐘補能400公里,能把第三方充電樁的功率“榨干”,更是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畢竟更快的充電速度,意味著更小的續航焦慮,也意味著更低的時間成本。
上面就是我們總結了,未來兩三年,新能源汽車在細分技術上的大趨勢,也就是超高功率充電、大電池增程和高段位智能駕駛輔助,而大家在購買新車的時候,為了日后不后悔,可以按照這三者進行簡單篩選。大家覺得還有什么技術和配置,是購買新能源汽車必須要提前“預埋”的,也可以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