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書法字的撇筆寫得非常有力量感,同時,這個筆畫,也非常有特點,起筆位置上,以第一個小橫筆的起筆為主,顛覆了我們的認識,真是不一樣的存在喲。
而最后一個捺筆,卻體現出一種很好的揖讓關系,將點筆寫成了一個大點的形式,很是特別,在這幅作品中,還有其他個性化的字跡,諸如在字形上,有著明顯的夸張。
不僅如此,對于結構簡單的字跡,處理方式也是十分特別的,諸如這里的字,橫筆和豎筆連在一起,寫成了一筆,并且,這個筆畫,很是粗重,將這種渾厚大氣之感,表現的十分完美,堪稱精妙之作,而最后一個點筆,不僅飽滿,而且富有姿態感,真是不一樣的存在。
在漫長的文化河流中,許多由杰出人士留下的題詞,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與永恒的智慧,成為了啟發后代的精神財富。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他的題詞不僅反映了他在農業科學領域的非凡成就,還體現了他對人生和社會的獨特見解與深切關懷。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這句簡短卻富含哲理的話語,是袁隆平先生在2017年一次電視訪談中的寄語。這句話不僅僅是對個人成長的誠摯期待,也是對社會責任的一種深刻理解。它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廣闊社會土壤中的一顆種子,我們的成長與發展,乃至最終的成功,都取決于自身的品質與不懈努力。袁隆平先生以此勉勵自己,同時也激勵著無數人追求卓越,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句古老的諺語,在袁隆平先生的口中顯得格外沉重。作為一名專注于提升水稻產量的科學家,他深知每一粒糧食背后凝聚的是農民的辛勤汗水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他多次強調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性,并且呼吁整個社會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在袁隆平先生看來,不論是餐館還是食堂中隨意丟棄的白米飯,都是對農民辛勤付出的不尊重,同時也是一種嚴重的自然資源浪費。他的話語像警鐘一般,提醒我們要時刻牢記“豐收不忘饑餓,富裕時亦應節儉”的傳統美德,珍惜每一粒得來不易的食物。
“禾下乘涼夢”,
而他的這幅字,一上眼,卻給人一種清新之感,雖然整體上,沒有過多的“大王”氣象,但是,卻讓人感覺耳目一新,這就是一種清新氣象,其實,仔細觀察他的書法,也是一種綜合型的書體形式。
首先來說,總是感覺到是一種很輕快的感覺,筆墨飛動,那種飄逸感,也表現的十分足,相信,這樣的氣質,也一定能夠贏得你的“芳心”的。
用筆上,始終表現出一種很輕盈的感覺,起筆上變化多端,藏露結合,并且,多以藏鋒為主,表現出一種溫潤之感,行筆上很是流動,尤其是這種動態之美,表現的十分到位,完美,有不少的字跡,在書寫上,也彰顯出獨到的個性表現,諸如這里的“陰”字,捺筆,在傳統的寫法中,是一個非常舒展的捺筆,并且這種飄逸感十分突出。
字的書寫,十分有姿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有一種右上傾斜的狀態,這種狀態,是不是也驚艷到你了,尤其是最后的一個點筆,姿態萬千,而在最后的一個收筆上,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的甩帶,更加高妙。
除了這個字有姿態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神”字的變化,更加豐富,不僅有線條粗細,墨色濃重之變化,而且還有一種非凡的氣質,這種氣質,通過最后的一個主筆豎來體現的,最為主要的是,這個豎筆,很是纖細,而力量感卻表現的非常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