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4日,第一批十名國民黨戰犯得到特赦,其中除了陳長捷和盧浚泉之外,以王耀武、宋希濂和杜聿明為首的八人,全部都是黃埔畢業生。
他們剛剛獲得特赦時,基本上整日躲在旅館閉門不出,對新社會也是茫然失措的。
11月14日,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周總理宴請國民黨戰犯一起吃飯,還專門帶上了兩位特殊的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以及黃埔的老同學陳賡。
眾人剛到的時候,周總理就指著溥儀為大家介紹:“這位來頭可不得了,他就是皇帝溥儀!撫順戰犯管理所第一位被特赦的。”
溥儀連忙站起來和大家連連作揖,嘴里還說著:“不敢當,不敢當。”
就在溥儀和眾位國民黨將領寒暄之際,陳賡卻湊到了王耀武的身邊,對這位昔日的老同學說道:“從今以后,又能管你叫同志了。”陳賡為何會這么說呢?
噩夢之始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集團立刻就開始將槍口對準昔日的盟友,也就是我黨以及八路軍。
1945年11月11日,重慶召開軍事會議,名義上是整軍會議,實際上則是積極備戰,準備全面進攻解放區的軍事會議。
此時的蔣介石已經決定將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王耀武調往濟南, 指揮部隊參與對山東解放區的作戰。
王耀武也清楚蔣介石的意思,自然是不愿意剛剛打完抗戰還要繼續打內戰的,于是稱病沒有到會。
12月底,蔣介石再次命令王耀武將其駐扎于長沙的直屬部隊調往武漢,同時命令其本人前往重慶,1946年1月,王耀武經漢口飛赴重慶。
蔣介石此次把王耀武叫來,目的就是為了讓王耀武心甘情愿地去山東打仗。
他給出的理由是,我黨不愿意將我們的軍隊變成“國家的軍隊”。和平解決兩黨問題,是沒有希望的。
山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黨的軍隊在山東省很有基礎,所以國軍必須加強占領山東,控制山東就能支援華北和東北。
山東的擔子很重,必須要用一個能力極強,且對黨國無比忠誠的人,這個人,非王耀武莫屬!
在離開蔣介石的官邸之后,王耀武并未立刻離開重慶,而是和蔣介石的心腹俞濟時一起吃飯去了。
俞濟時告訴王耀武,我黨的問題一直是老蔣的心腹大患。
在老蔣看來,我黨是勁敵,不消滅我黨他是不會甘心的,所以和平是不可能的。
俞濟時勸王耀武放棄說服蔣介石維持和平的想法,但是王耀武卻仍然沒有完全放棄爭取和平,1月下旬,他再次見了蔣介石一面……
那么這一面中,王耀武又和蔣介石說了些什么呢?
第二面
這次見面后,王耀武系統性地向蔣介石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大體上有三。
首先,抗日戰爭的持續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整整八年的時間,東北淪陷的時間還要更長,各地的老百姓非常厭戰。
他們大多都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后就能過上太平日子,軍隊內的普通士兵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想法,因為他們大多也是出身普通老百姓。
在這種心理轉變之前,貿然發動內戰,不利于輿論,同時也不利于部隊作戰。
其次,國軍的軍隊在軍事政治方面其實都不夠健全,需要改進,尤其是軍隊風氣非常糟糕,需要徹底的整頓。在整頓前執意發動內戰,不好打。
最后,我黨的根據地問題也需要解決,因為抗日戰爭的客觀因素,我黨在前日占區的根據地是相對分散的。
圍剿駐扎在各個區域內的我黨部隊,其實不利于不擅長運動戰的國軍。
在這種情況下,他覺得應當以空間換時間,允許我黨的軍隊和行政人員統一前往東北或者西北地區,將我黨的根據地集中起來,只是為了減少我黨對各階層的影響。
同時這樣也能比較容易“防范”,最重要的是能夠減少沖突,以待國民黨積極解決內部事務,到時候一旦真的開戰,也能好打一些。
王耀武最后表示,國共需要一個至少兩年的和平環境,這其實是兩黨都期待的,達成并不困難。
但是蔣介石在聽完王耀武的建議后,卻搖了搖頭說道:“你要知道,他們不會給我們整頓的時間,你不打他,他就要打你。
老百姓過不上太平日子,官兵不能休息,這些是對手造成的。這些就需要你們隨時向各界和基層士兵說明,讓他們有了認識。”
王耀武聽完這話后,心道純屬胡說,但是嘴上也沒法反駁蔣介石。老蔣接著又開始說,山東很重要,青島是美軍的海軍基地,一定要維持控制。
看得出來,蔣介石是真的非常重視山東,那么在前往山東之后,王耀武又面臨了什么呢?
兵敗山東
1946年年初,王耀武的部隊開始進入山東地區,此時的山東地區完全就是“劫收”后的末日景象。
在軍事上,正規軍和地方武裝互補合作,在政治上殘余勢力多方互斗。
王耀武使盡渾身解數,同時憑借著自身不屬于任何派系,相對純粹的身份,以及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功勞,這才得到了多方的支持。
但是王耀武也清楚,這種局面是不能長久維持的,如果在諸多問題上無法滿足諸多派系的訴求,他們早晚還會反對自己。
但是即便只有少數人的掣肘,也就意味著山東地區的國軍不能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這無疑是危險的。
于是他在1946年3月,請國民黨中央設立“山東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以謀求在山東實現權力的統一。
蔣介石立刻予以批準,并且將王耀武任命為“統一指揮部”主任。1946年10月26日,他更是將其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
王耀武也成為了黃埔生中,第一位出任省政府主席的角色,然而王耀武的這個“山東王”并沒有快活多久,1946年國軍在山東的形勢就開始急速惡化。
1946年冬,陳誠虛報軍情,聲稱我軍已經嚴重受挫,失去大規模作戰能力。
蔣介石信以為真,于是命令山東的主力部隊,四個美械師進攻臨沂,這最終導致了國軍在萊蕪戰役中的慘敗。
之后又引發了后來的孟良崮戰役,國軍在全國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最終徹底崩潰。
而王耀武也未能離開山東,而是在戰敗后被俘,他也是我軍俘虜的國軍最高級別的將領之一。
其實嚴格來說,王耀武這個人是相對純粹的軍人,并沒有那么多的花花腸子。在抗戰結束之初,其實也確實是一心向往和平的。
對于這樣的角色,我黨對他的態度其實也還算不錯,特赦后讓他做了文史專員,周總理親自宴請他,陳賡還管他叫“同志”。
說白了,其實都是為了讓他放寬心,好好生活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