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運簽#
一枚來自烏克蘭方向的無人機襲擊,讓鳳凰衛視資深戰地記者盧宇光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采訪工作中意外受傷。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3日的報道,這位遭遇襲擊的中國記者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并講述了受傷后的經歷與選擇。
事件發生在6月26日。當時,盧宇光正在庫爾斯克州籌備拍攝關于當地平民生活的報道。烏軍無人機的襲擊突如其來,導致他受傷。俄羅斯偵查委員會隨后確認了這一消息。這是戰地記者這份高危職業的又一次殘酷提醒。
盧宇光在接受俄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語氣平靜地談到了傷勢和后續安排:“后天我就拆線了,之后會繼續在這邊工作。” 他坦言俄羅斯方面提供了非常周到的醫療救治和關懷,“俄羅斯醫療條件很好”,并特別提到包括州長、衛生部領導在內的俄方人員對他的關心。更令人動容的是,俄方甚至專門從莫斯科調派了一隊醫療人員,準備用直升機將他轉運至莫斯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但盧宇光婉拒了這份“大動靜”的安排。他的理由很實在:傷情不算嚴重,神志清醒,認為自己不需要如此興師動眾的轉運。更深層的原因,則源于他對記者職責的堅守:“如果我離開的話,這邊報道就停了。”
盧宇光道出了目前中國媒體在俄烏沖突報道前線面臨的現實困境。他指出,鳳凰衛視每天的主要新聞中,都有一條是關于俄烏戰場的最新動態。而如果他這個前線記者離開,“就沒人再報道了”。他強調,目前中國媒體對俄烏戰爭的報道,“幾乎都是轉載一些第三方的媒體報道,不像我們是在第一線報道。” 因此,“很多觀眾希望看到我們在一線的最新的情況,大家都在關心戰場。” 這份來自觀眾的期待,以及填補一線報道空白的責任感,支撐著他選擇留下。
盧宇光的經歷和選擇,讓人心里有不少想法。盧宇光不是軍人,作為新聞工作者,卻深入到交火的地方,本身就冒著極大的風險。這次遇襲受傷,直接讓人看到戰地記者這份工作有多危險。他傷情剛穩定就決定回去工作,能看出這份職業需要的過人勇氣,還有他對傳遞真相的堅持。
現在信息太多,盧宇光說的一個問題很關鍵:真正在沖突最前面,由記者自己看到、采到的一手報道,特別難得,也特別有價值。多數媒體都靠著別人轉來的信息時,像盧宇光這樣守在前線的記者,就成了觀眾了解真實戰況沒法替代的渠道。有沒有他在,新聞的深度和讓人相信的程度完全不一樣。
記者是受國際法保護的,不算戰斗人員。不管是誰襲擊記者,都該被狠狠指責。盧宇光受傷這事,又一次讓人看到,在武裝沖突里,平民和不算戰斗人員的人,像記者、醫生、普通老百姓,他們的生命安全很沒保障。保護他們,是打仗雙方必須做的事。
國際上的輿論大多被西方媒體領著說,中國媒體的一線報道能讓人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盧宇光和他的團隊一直工作,對說中文的觀眾來說,要明白這場影響全世界的沖突,他們的報道有特別且重要的意義。
常看國際新聞的觀眾,對盧宇光這個名字不陌生。他常年在有沖突的熱點地區做報道,經驗很多。這次在俄烏前線受傷又很快回去工作,是他職業經歷里的又一件事。他輕描淡寫說自己只是 “小傷”,卻用行動說明什么是記者的責任 —— 觀眾想知道戰場的真實情況,總得有人在那里,哪怕那里滿是危險。
他留下的背影,不用多說,卻有力地體現了新聞專業該有的樣子,也讓人再一次明白,在有硝煙的地方,傳遞真相有多難,又有多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