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一聲令下,讓美國64年的努力全打水漂,公知們要“斷糧”了!
這事兒如果只看“美國砍了個援外機構”,你就被表象騙了。真正砍掉的,是美國64年來借“援助”之名,對全球輸出意識形態、操控輿論的那條灰色管道。
而最惱火的,不是那些南方國家,也不是所謂的“發展項目受益者”,而是吃這碗飯的那群“公知”、傳媒人和輿論掮客”。這波叫斷糧,不是比喻,是字面意義上的經濟制裁。
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立時間1961年,冷戰時期美蘇斗法的產物,表面看是干好事——扶貧、抗疫、救災,實則是全球最專業的“意識形態輸出中樞”。
幾十年來,這個機構的游戲規則就是:你國家要糧,我先送點“民主”;你政府要錢,我先教你怎么說話;你媒體要發展,我把“普世價值”一并打包塞給你。
說得再露骨一點:一手援助,一手洗腦,一邊投喂,一邊換立場。
關鍵是,被喂的人,還得說謝謝。
但現在這一整套打法,被特朗普一把撕了。
而且不是象征性收縮,是整機構封殺,人員裁撤、資金凍結、權力剝離,全數收編到國務院,砍掉的不是業務,而是“自帶主張”的那部分“行動能力”。
這可不是簡單的“節省預算”。按特朗普的調子——這幫人,幾十年拿著納稅人的錢,養出了一堆吃里扒外的所謂“國際NGO”和“第三方獨立媒體”,最后干的不是美國利益,而是打著援助旗號四處作妖。
人家很清楚:軟實力不能無腦燒錢,更不能養出一批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外包宣傳隊”。尤其是這些隊伍,早就成了某些前任總統的“海外政績圖騰”。
你看奧巴馬、布什跳得最快,英國外相拉米急得最像“海外員工代表”——他們怕的不是美國影響力下降,而是自己那點“人設資產”清零了。
這回,受傷最重的,就是那些拿著“外援”做“輿論攻擊”的所謂“獨立媒體”和公知團隊。尤其是在中國、俄羅斯、伊朗這些他們重點“業務市場”,以前是有人罩著、有人發錢,現在全線斷供。
按照馬斯克旗下“政府效率部”的審計報告,700多家海外“獨媒”、6000多名“國際自由媒體人”曾直接或間接受到該機構資助。說白了,這幫人就是美國花錢雇的“鍵盤遠征軍”。
你以為他們寫稿是自發良心驅動?別傻了。稿子背后有預算,姿態背后有“項目編號”。
而中國這邊,長期以來被這波人搗鼓得夠嗆。什么“體制批評”“國別模型分析”“軟性敘事”——包裝得再精致,說穿了就是一幫收外包的錢,替別人說話的寫手。
現在,奶嘴拔了,水斷了,靠這口飯吃飯的人,不愁慌嗎?
但別指望這幫人真就此消停。他們斷了一根管子,還會去找別的水源。該跑的會跑到別國機構門前繼續求奶,能轉型的干脆投身商業公關、平臺策劃,嘴臉會換,功能不會停。
這也是我們該警惕的地方。“斷糧”只是打亂節奏,打擊不能靠特朗普一個“關門決定”就此收尾。
接下來我們能做什么?
第一,識破話術,別再拿“外國援助項目”當真善人;
第二,盯緊落地渠道,防止這些“輿論中間商”換馬甲再來;
第三,主動構建自己的敘事力量,別總是被別人設定語言邏輯。
說到底,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死,不是全球災難,而是全球某些“輿論生意人”的冬天。
而我們這邊,正好是一次機會,看清誰是真傳播、誰是“帶資進組”;
也是一次機會,讓自己的聲音,不再靠反駁別人來證明正當性。
再不然,還得等下一個“輿論外包中心”出手,重新喂回來。那才是真的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