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國都城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情況普遍存在;尤其在地名里,有很多專用字,不了解的人、如果本著“望形生音”的原則去讀,就常常會出錯。比如,2019年8月7日臺灣電視“名嘴”黃世聰在一檔政論節目中、就把著名的涪陵(fúlíng)榨菜讀成了pēi líng。
就“望形生音”的現象而言,不僅主持人、在大學教授中也有這么做的。2019年復旦大學的網紅老師陳果,就是因為把耄耋(mào dié)讀成“毛至”而徹底走紅的。不僅教授,而且還有大學校長、名牌大學的校長“望形生音”的,2018年5月4日,曾經的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就把“鴻鵠(hú )志”念成了“鴻浩(hào)志”。
再回到地名。在下面的這些山東地名中都有專用字,大家看一下,自己能認識幾個吧。
兗州到德州的車票
郯城汽車站
1、濟寧市兗州區
兗讀yǎn。“兗”通“沇”,指沇水(音Yǎn);沇水和古濟水為一條河流,上游稱沇水,下游稱濟水。
2、臨沂市郯城縣
郯讀tán。“郯”通“炎”,古時的一個氏族名稱:炎族。
3、日照莒縣、臨沂莒南
莒讀jǔ。莒為當地的一種物產,《說文解字》說“齊人呼芋為莒”。
4、煙臺芝罘區
罘讀fú。“罘”是屏障的意思。民間對此字有其他說法。傳說秦始皇曾經兩次到煙臺尋找長生不老藥,每次都勞民傷財,讓當地民眾苦不堪言。在他第三次去煙臺尋找不老藥的途中,病故了。當地民眾奔走相告,說“不會再有第四次了”。于是,就用“四”和“不”,創造了“罘”字。
5、聊城荏平縣
荏(音chí)。《說文解字》:茌,草盛貌。
6、菏澤單縣
單讀shàn。單縣古稱單父。《路史》載:單父為舜師單卷所居……故稱單父。單卷,又名善卷(善綣)。
7、菏澤鄆城縣
鄆讀yùn。古時,“鄆”字為駐軍之地的意思。
8、菏澤鄄城縣
鄄讀juàn。鄄,舊時也寫作甄。“鄄”字中的垔,是用草袋盛土石堵水的意思;鄄城瀕臨黃河,古時經常要筑堤防水。
9、淄博桓臺縣
桓讀huán。《今縣釋名》說:廣饒縣東北有柏寢臺,齊景公與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寢之臺而望其國,……俗謂臺曰桓公臺,相傳桓公曾會盟于此,按柏與桓字形相近,桓當即柏字之訛。
10、棗莊嶧城區
嶧讀yì。古時"繹"與“嶧”通用,眾山聯絡即為繹。
茌平路標
各位看官:上面的十個字,你認識幾個、了解幾個呢?除了上面的以外,下面這些山東地名里的字,也有很多外地朋友不認識,或容易讀錯。
(臨)沭,讀shù;
(臨)朐,讀qú;
(昆)崳(山),讀yú;
徂徠(山),讀cúlái;
(無)棣,讀dì;
牟(平),讀mù;
樂(陵),讀lào;
(東)阿,讀ē;
掖(縣),讀yè;
莘(縣),讀shēn;
祊(河),讀Bēng;
淄(博)、淄(川)、(臨)淄,讀zī;
(臨)沂、沂(水)、沂(南)、沂(蒙)、沂(源),讀y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