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后期限”到來前,中方已經對各國有言在先,敢打中國的主意后果自負。
中國商務部剛剛強調,堅決反對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換取美方所謂的關稅減免。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并將堅決予以反制。
簡單來說,只要出現上述情況,各國“后果自負”。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的關稅豁免期要到了】
毫無疑問,中方不會無的放矢,一定是有什么情況,讓中方必須出面說這句話。看看日歷,我們似乎就能找到答案了。
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加征“對等關稅”后,給了許多國家90天的寬限期。如今,截止日期就要到來。
雖然特朗普團隊已經在主動給自己找臺階,表示即便時間到了,也不意味著什么,但很顯然,手下能“按時完成任務”,肯定還是特朗普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也放話,表示前10個與美國達成“交易”的國家會得到更好的條件。而那些晚了一步的國家,只能被美國列入第二等的名單里。
話里話外都在催促其他國家趕緊來找美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催促其他國家】
不難想象,在這段時間里,美國肯定通過各個渠道向部分國家施加了不小的壓力,比如特朗普就當眾點名了印度,并要求打開印度的市場。
同時,近期的另一個情況,也可能加速其他國家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那就是中美談判出現進展了。
在美方率先宣布相關消息后,中國商務部也確認,雙方在近日進一步確認了日內瓦經貿會談框架細節。中方將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相對應的,美方則取消針對中國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外界普遍認為,中方提到的“管制物項”主要與稀土有關,而美方的“一系列限制措施”涵蓋的范圍或許就廣了,可能包括解禁部分芯片的對華出售、放寬對中國留學生的限制等。
當然,具體有哪些內容,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消息。不過,中美談判出現進展,確實是事實。而那些視中美談判為“風向標”的國家,可能會有行動的想法。
【對許多國家來說,中美談判情況是“風向標”】
畢竟受限于實力和體量,敢于正面反制美國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屈指可數。許多國家在與特朗普談判的時候,其實是抱著“可以吃虧,但盡量少吃”的想法。
而這就引出了中方當前極為重視的問題之一,即是否有國家,打算以損害中國利益的方式,嘗試換取特朗普“高抬貴手”,以減輕自身的損失?
事實上,這就是美方正在誘使其他國家做的事情,此前已經有不少消息印證了這一點。之前美英達成協議時,就有消息曝出里面存在疑似針對中國的“有毒條款”。
為什么說是“疑似”呢?因為從明面上說,這項條款適用于“所有第三國”,但在實際操作中,對中國造成的限制和潛在損失最大。具體包括對英國的制藥、鋼鐵等領域設置限制性條款。
這件事情發生后,中方反應極為強烈,不僅表示嚴重關切,還向英國提出了交涉,要求他們給個說法。英方則是緊急出面,強調協議中的任何條款,都不會破壞與第三國的互利經濟關系。
【中方此前向英方提出了交涉】
雖然隨著英國的解釋,此事逐漸淡出了輿論,但我們都清楚,產生錯誤想法的國家肯定是存在的,除了部分西方國家之外,還可能有印度等國。
實際上,這也是特朗普的策略。由于中美接觸剛剛取得了進展,因此美方短期內是不好對中國大張旗鼓地追加限制性措施的。
一旦這么做了,會直接破壞特朗普團隊之前對華工作的成果。而如果中美“談崩了”,其他國家也會重新評估與美國接觸的迫切性。
正因如此,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摻雜針對中國的“有毒條款”,就成為了現階段特朗普遏制和打壓中國的又一個手段。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莫過如此。
很顯然,這招是極為惡劣的。中美打關稅戰打得再厲害,主戰場還是兩國之間,一些東西也是相對可控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
然而,在與美國談判中接受損害中國利益的條款,則會讓局勢進一步復雜化、波及更大范圍內的正常產業鏈、供應鏈以及經貿交流合作。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這個道理我們能懂,但對于那些迄今都沒有完全樹立正確對華認知的某些國家領導層來說,他們能懂嗎?應該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算樂觀。
所以,中方是時候再次出面,把原則性的問題講清楚了,“絕不接受、堅決反制”就是中國在該問題上的態度。毫無疑問,這已經是把“丑話”說在了前頭。
至于其他國家能不能聽進去,就要看他們自己了。可以確定的是,中方會動用任何必要的手段,去維護自身的利益。那些損害中國利益的國家,只能“后果自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