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在眉山、自貢、成都、資陽、遂寧、宜賓6市試點推行的“氣象+農業保險”融合賦能模式取得突破性進展。氣象科技與農業保險的深度耦合,為農業生產筑起“智慧防護網”,不僅破解了傳統保險定損難、效率低的痛點,更以科技之力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邁向新高度,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精準嵌入全鏈條構建防賠新體系
在農業保險領域,傳統模式存在定損難、效率低等諸多弊端。四川省氣象局、人保財險四川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四川分公司”)、四川漢盛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盛源科技)聯合打造的“氣象+農業保險”融合模式,以氣象數據為核心,將農業保險劃分為保前(PI)、保中(DI)、理賠(CS)三大階段,實現全流程風險管控。
保前階段:通過加密氣象監測網絡、建立農業氣象災害數據庫、開展種植區劃與風險評估,實現“按風險定價、按需求承保”,讓保險定價更科學合理;保中階段:依托全省農業保險智能服務平臺,實時推送作物災害預警與農事建議,多部門聯動指導農戶主動防災,從源頭實現風險減量。理賠階段:開發在線理賠證明出具平臺,融合衛星遙感、無人機、自動氣象站等“天-空-地”技術進行定損,利用氣象指數觸發自動理賠機制,將理賠時效壓縮至3天內,定損精準度提升超30%,顯著提升了理賠效率和公平性。
試點成效顯著雙效提升惠民
自2023年試點應用以來,6市農業保險工作進入“減量增效”的良性發展態勢。風險減量成果亮眼,試點服務縣2023年、2024年報案平均次數同比銳減64%、71%,農戶采納預警建議后生產管理改善率達92%,防災減災主動性顯著增強。
服務效能持續優化,農戶滿意度連續三年保持97%以上,2024年四川農業保險保費規模突破61.2億元、同比增長5.3%。自貢再生稻高溫熱害監測模型將災損評估誤差率控制在5%以內;安岳檸檬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機制累計推送信息900余條,助力農戶減損320余萬元;眉山晚熟柑橘產區查勘定損效率提升超50%,技術融合紅利持續釋放。
破解行業痛點打造川版樣本
據悉,該模式以客觀氣象數據為核心,突破傳統農業保險“道德風險高、定損爭議多”的瓶頸,形成可復制的“四川經驗”。技術賦能,“衛星遙感+無人機+AI算法”實現災害厘米級識別,讓定損更精準透明。機制協同,政府、氣象、保險、農業相關部門構建“風險減量共同體”,形成跨領域聯動格局。服務下沉,政策宣講、農技培訓與保險服務深度融合,農戶投保意愿與風險防控能力同步提升。
“這一模式將保險從‘事后補償’轉向‘事前預防+事中減損+事后高效理賠’,開創了農業風險管理新范式。”四川省農業氣象中心專家指出,氣象科技的嵌入讓保險服務鏈向預防、減損環節延伸,實現了風險治理的關口前移。
人保財險四川分公司負責人表示,技術融合與機制創新催生的“防賠結合、風險減量”效應,正是破解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難題的核心引擎,為行業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路徑。
未來,四川將著力打造“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科技賦能”的立體保障體系,推動創新模式全省覆蓋,以氣象保險深度融合為農業“兜底”,護航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打造全國農業風險管理新標桿。(供稿方:德陽市氣象局蔡嘉婧 金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