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廣東、科普中國、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四川觀察、健康時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近日,一則“酒店光腳洗澡感染跖(zhí)疣(yóu)病毒”的新聞引發關注,醫生接受采訪時稱,跖疣是由低危型HPV病毒感染引起的。
經媒體報道后,
話題#醫生回應酒店光腳洗澡或感染HPV#
登上社交平臺熱搜
這種由HPV感染的跖疣病毒是什么?
真能通過接觸浴室地板傳染嗎?
出門在外還能安心洗澡嗎?
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一起了解一下
“跖疣病毒是生長在足底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尋常疣,是HPV感染皮膚或黏膜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病變。”7月1日,廣西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楊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跖疣病毒屬于低風險的感染,它與導致宮頸癌的高危型HPV不同,雖然由病毒引起,但通常是良性的,并不會迅速發展成嚴重問題,公眾不必過于擔心。
另據廣東省衛健委公眾號“健康廣東”科普,疣,通常是指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或黏膜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病變。根據皮疹的形態、發生的部位,疣可分為尋常疣、扁平疣和尖銳濕疣。
其中,發生在足底的尋常疣稱為跖疣,屬于病毒性皮膚病,由低危型HPV感染引起,主要為HPV-1型,其次是HPV-2型、4型。
跖疣可以發生在足底的任何部位,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
跖疣往往發生在那些喜歡赤腳、足部多汗的人群,以兒童及青少年居多。此外,還有一部分人群是因為雙腳長期接觸潮濕環境,也容易患病。
小科普:HPV病毒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球形DNA病毒,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目前已知有150多種HPV亞型,根據其引起的疾病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
低危型臨床癥狀包括各類皮膚疣,如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等;
高危型HPV可以引起多種腫瘤,如宮頸癌、肛門癌等。
關于跖疣等“疣”的傳染途徑,網絡上的說法五花八門——除了“光腳淋浴”,還有接觸他人用過的拖鞋、浴巾、床單等用品,還有網友認為,“泡溫泉、公共泳池游泳也會被傳染”。這些說法靠譜嗎?
從感染機制來看:
HPV病毒可以通過足部皮膚的微小破損侵入角質細胞,包括擦傷、裂口等,從而導致表皮異常增生形成疣體。
從傳播途徑來看:
跖疣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與此同時,HPV病毒在脫離人體后還能存活一段時間,幾小時甚至長達幾天,比如:
潮濕環境,如浴室、泳池邊、公共更衣室;
共用污染物品,如拖鞋、毛巾。
照這么說,豈不是很容易得跖疣?別慌!實際上,在上述公共場所感染HPV、患上跖疣風險受多重因素影響:
1、病毒載量與活性:離開了人體的HPV病毒通常很“脆弱”,且環境里殘留的病毒濃度通常較低,衛生條件、維護情況較好的場所會及時、充分清潔,加上消毒劑、紫外線等設備輔助,也可降低病毒的活性。
2、人體易感性:身體健康、免疫力較好的人,即使感染了HPV,大概率也可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不會出現臨床癥狀或持續感染。
所以,接觸公共場所的潮濕地板(如淋浴間),確實存在一定的傳染風險,但對于普通健康人群而言,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注意:一般情況下,免疫力低下、足部有皮膚病、有跖疣病史的人群,相對更容易得跖疣。
跖疣通常不建議貼雞眼膏,可能導致跖疣擴散。可以采用冷凍、激光這類物理療法,也可以外用水楊酸軟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藥物治療。
其中,液氮冷凍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需要兩到三次甚至更多次數,間隔兩到三周。
專家提醒,當足底出現贅生物時,應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讓醫生檢查后明確診斷對癥下藥,以免耽誤病情。如跖疣一定要按照醫囑規范治療,否則容易復發。
△視頻來源:四川觀察
醫生表示,為降低感染風險,建議:
1. 出行時盡量自備貼身用品,如毛巾、拖鞋、換洗衣物等,減少與公共物品的直接接觸,也可以選擇使用明確消毒過或一次性用品;
2. 選擇衛生條件良好、消毒規范的住宿環境;
3.浴室中盡量穿防滑拖鞋,避免赤腳,保持皮膚完整、注意個人衛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