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城里人大多“犯賤”,無論老人還是小孩,甚至天天上班的打工一族,莫名其妙的都開始喜歡在業余時間種地種菜干農活。而這種新穎的生活方式,貌似也的確一舉多得,不僅能放松日常緊迫的精神壓力,還能在或多或少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過程中,體驗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快樂。
然而前段時間我在贊美和感概杭州三墩北幾座正在拆遷的村莊里的這種“田園牧歌”生活的時候,卻不知怎么被人利用或者曲解成了一把“槍”,真是莫名其妙,雖然不至于是導致那些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也被拆遷主要原因,但可能也沾了點“導火索”的罪過。
其實就我以第三人的視角看來,本來無論當地相關部門還是土地主理方還是租戶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處在“沒人舉報我不管”的階段,要種地肯定得有地方放鋤頭簸箕種子肥料等一堆亂七八糟的雜物,再加上非專業的“農民”干活干累了總要有張凳子椅子休息,或者備點飲用水解渴,搭個小棚子堆放一下確實很合理。
奈何矛盾總是從內部暴發的,部分租戶養雞養鴨養鵝(據網友私信主要是養鵝的問題),用杭州話來講是自己心里“沒個數帳”(又臟又吵肯定影響到其他人種地了),估計也是“鄰居”好話說盡了沒效果,才搞得來只能走官方渠道去投訴,于是原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管理部門也能走程序。巧也是真巧,剛被上門“管理”了一圈,轉眼又被我航拍了一圈,還發文時取個嘩眾取寵的“難民營又或貧民窟”的比喻,結果眼球果然是吸引到了,一堆腦子卻沒跟過來(后面寫的“贊美之詞”被自動屏蔽)。
雖然冤是冤了點,但終歸沾上點“因果”,前兩天再過去拍攝的時候,眼前一片綠央央的景象,確實比搭建著各種大棚時要好看一點,但說實話,十分有限!而從中反而暴露出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的“共享菜園”、“共享菜地”,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都迫切地需要規范化和人性化。
我在這里聲明,自己肯定是不會去租地來種的,因為種不好。但任何人換位思考,也應該理解下,租戶不可能每次種菜,都要扛著鋤頭拎著大包小包走個幾百米甚至一兩公里到自己的那幾個平方里去勞作,累還在其次,一路上得有多臟?然后又產生一系列的矛盾,比如公共區域的衛生之類。以此為例,導致“惡性循環”,想來這種“共享菜園”的產業也勢必舉步為艱,會不會影響當地GDP我不知道,但多少總會影響點稅收吧?
個人覺得,無論甲方乙方還是第三方,在簽定菜園共享合同時,都盡量寫清楚“種地面積不能少于多少”這樣的條條框框比較好,至于臨時的工具棚,只要是可以即拆即走的(類似于天幕帳篷,那種有骨架的鐵皮房、帆布房就算了),怎么也不該“一刀切”啊?
最后說一下,不少人私信問俺華聯村繞城村的拆遷進度,其中有討債的也有不說緣由的,這種問題請咨詢當地村委或者相關單位,阿拉哪里曉得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