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汾陽醫(yī)院捐助書包
上世紀90年代,我在貧困縣的一所小學讀書。當時的書包都是父母用土布做的,又笨又不耐用。有一天,老師突然讓我們排隊領新書包。要知道,這對我們來說是多大的驚喜啊!大家歡呼雀躍著下樓集合。后來才知道,這些書包是汾陽醫(yī)院捐贈的,足足有幾百個。
我難以想象,在遙遠的地方,有這樣一群善良的人,在關注著我們這些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的孩子,為我們送來這份珍貴的禮物。
收到書包的那一刻,我激動得手都在顫抖。那嶄新的面料、漂亮的顏色,和我之前的書包完全不一樣。這個書包我背了好多年,陪著我走過無數(shù)個求學的日子。
2、凍瘡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御寒物資極度匱乏,壓根不知道羽絨服是什么,就連棉服都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擁有的。一到冬天,臉部和手部就容易凍傷。
我記得有好多次,我的好幾個手指頭都凍傷了。一開始,手指又腫又紅,紅得像饅頭似的。家長就會給我們涂抹一種藥膏,那種藥膏兩毛錢一個,大概三四厘米長,呈蠟白色。涂在手上后,再用火烤,烤的時候奇癢無比。過了幾天,手就會發(fā)膿、起瘡,然后繼續(xù)癢。這段記憶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還有一年冬天,冷到了零下20多度,我的手上、腳上、耳朵上、鼻子上、臉上全都長滿了凍瘡,晚上全身癢得睡不著覺,只能邊撓邊睡。但那個時候,我倒并不覺得苦,因為周圍的人都是如此。
3、補丁
在那個時候,幾乎每個人的衣服上都有補丁,我記得特別清楚。不過,等我們稍微長大一些,便有了羞恥感,一些顯眼的位置就不讓父母打補丁了。有一年,我們村有個人,他屁股上的褲子破了一個大洞,他就在屁股上補了一個很大的補丁,樣子特別滑稽。我們就開玩笑,叫他“爛屁股”,這在當時算是一個挺有意思的段子。
越往后,就越不想穿帶補丁的衣服。我記得后來在賀龍中學上學的時候,就徹底不想穿補丁衣服了,不過一些內(nèi)衣和襪子上有補丁還能接受,因為同學們看不到。
可別小看這些補丁,在我們小時候,大部分衣服都是哥哥穿完給弟弟穿,弟弟穿完給妹妹穿,最后再給親戚家更小的孩子穿。一件打滿補丁的衣服,能傳好幾代人呢。
4、住賓館
再講講我住賓館的一次經(jīng)歷。那是在90年代末,也可能是2000年初,我第一次去呂梁市區(qū)住賓館。
當時是一個賣飼料的銷售經(jīng)理帶我去的,我覺得一切都特別新鮮。那個賓館房間里有四張床,要和其他幾個陌生人一起住,一個人的住宿費大概是每天10塊錢或者20塊錢,我記不太清了。那時候我還以為賓館都是要和別人拼住的呢。
我覺得那時候賓館會發(fā)暖壺,暖壺里還會有熱水。要是想洗漱,就得去外面的公共衛(wèi)生間。
5、自制玩具
我們小時候,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像自制的水槍、彈弓、弓箭之類的。
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種用兩張紙疊成的正方形玩具,我們老家方言叫它 “元寶”。一般是兩個人對戰(zhàn),一個人把“元寶”放在地上,另一個人用自己的“元寶”去打翻它。我小時候可是我們村的“元寶大王”,特別厲害。我一個人能輪番和幾十個小朋友對抗。有一次,我一下午就贏了幾十上百個 “元寶”,好多小朋友都特別羨慕我。
有一年,玩元寶之風盛行,影響了學習。學校就開始大整頓,沒收了我們的元寶。我被沒收最多,被當作了典型批評。不過,那時的我很開心,因為我覺得“被批評”這是屬于勝者的獎勵。
6、健力寶
前幾天喝健力寶,發(fā)現(xiàn)還是三塊錢一瓶,這讓我一下子想起九幾年第一次喝健力寶的情景。
那時候一瓶健力寶好像也是三塊錢,就挺感慨的,健力寶這么多年了,價格居然沒怎么變。但要知道,那時候的三塊錢和現(xiàn)在的三塊錢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我小時候第一次喝健力寶,離不開一把鋒利的鉛筆刀。那時的鉛筆刀可鋒利了,刀刃外露,能把人的手指頭剁下來。有一次我玩鉛筆刀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劃了一道大口子,鮮血直流,都能看到骨頭了。我舅舅當時就在旁邊,他也嚇傻了,為了安慰我,就給我買了一瓶健力寶,我立馬就不哭了,那個味道我至今都忘不了。
當時我以為易拉罐裝的飲料就叫健力寶。再后來,我喝到其他飲料,比如紅牛,我就說這是 “紅牛牌的健力寶”;喝到雪碧,我就說這是“雪碧牌的健力寶”,我一直以為健力寶是飲料的一個品類。等后來明白真相后,覺得自己小時候的想法特別可笑。
7、更窮的隔壁村
我們村已經(jīng)夠窮的了,可我母親所在的隔壁村更窮。
窮有個“好處”,就是每年不定期會有國家救濟。我記得有好幾次,他們村來了一輛大卡車,車上拉著各種各樣別人穿過的衣服、生活用品之類的。有人大喊“救濟來了,救濟來了”,村子里的人就一窩蜂地去搶這些舊衣服,好多人都去搶。
我外公特別厲害,他每次總能在當中搶到舊衣服。2000年后,那個村子因為發(fā)現(xiàn)了鋁礦,一下子暴富了。可這種有錢并沒有給村民帶來太多好處,他們?nèi)旧狭速€博、放高利貸等惡習,直到現(xiàn)在,這些惡習在他們村還很流行。
后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突然的暴富到底給村民帶來了什么?
8、愚昧的流言蜚語
在我的記憶中,還有一件事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農(nóng)村里流傳的一則愚昧的流言蜚語--凡是外出的女性,都是“去賣的”。
在我們那個時候,大部分農(nóng)村婦女都在家種地,很少有人外出務工。有一年,我們村有個二三十歲的女性不甘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困,就外出務工了。每次她回來,村子里的人就在背后對她指指點點,說她在外面的風月場所干那種見不得人的事情。
到了今天,我們村絕大部分適齡女性都外出了,留在村里的反而少了少數(shù)派。
世事變化,這些流言蜚語現(xiàn)在想起來,真的是又可悲又可笑。
9、露天電影
以前我們那兒沒有電影院,看露天電影是我們最難忘的娛樂活動之一。
一般來說,誰家有紅白喜事或者給孩子辦十二歲生日宴的時候,主人為了慶賀,會在村子里找一個空曠的場地,像我們村就是在村委會,也就是俗稱“大隊”的地方,在那兒放電影。
電影開始前,會掛上一塊布當作幕布,再弄上兩個大音箱。那時候放電影用的還是膠卷,每次放電影,村委會都會提前通知。時間還沒到,我們就搬著凳子,拿著瓜子花生,早早地去占個好位置。那時候,我們特別喜歡看《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少林寺》等電影。雖然條件有限,但電影里的細節(jié)我到現(xiàn)在都記得清清楚楚,那是我們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現(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那些露天電影,我納悶,當時怎么不覺得畫質(zhì)模糊呢?
10、窯洞
說起居住環(huán)境,我們山西呂梁那邊有九個縣在山上,山上的村民大多都住窯洞。
窯洞雖說冬暖夏涼,可好聽點是這樣,實際上更多是因為沒有能力在平地上蓋房子。我家條件還算好,在我記事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從窯洞里搬出來了。但我認識的很多親戚和小伙伴,他們還住在窯洞里。
住窯洞里沒有那么多講究,廚房、客廳、臥室等功能都在這一個大空間里。窯洞沒有廁所,要上廁所,就要取院子里面或者院子外面上,當時都是那種旱廁。
窯洞我也住過多次,幾乎所有的窯洞都有一個大通鋪。我們經(jīng)常是七八個人,不分男女老幼,直接在通鋪上一躺,晚上大家有說有笑的。
第二天雄雞打鳴,大家就起來下地的下地,上學的上學了。
11、煮沸的可樂
再講一個和飲食有關的記憶。我們小時候第一次喝可樂,喝的是熱的。
有一年,我母親去了一趟城里,回來告訴我們,有一種黑色的東西叫可樂,還說可樂需要泡著生姜,煮沸了才能喝。那時候,我就以為可樂和米飯、肉一樣,得做熟了才能喝。
后來我自己進城了才知道,原來可樂直接打開就能喝,擰開蓋子直接喝。別人知道我們把可樂煮沸了喝,都覺得挺新奇、挺有意思的,但我要說,你們城里人可樂直接喝才是件新奇的事呢。
12、電梯
我們小時候沒坐過電梯,不過通過電視知道有電梯這回事。
有一年,我們市里面有個商場安裝了一部扶梯,這可把我們高興壞了。我們大老遠跑去商場,就在扶梯上不停地坐,上上下下,也不買東西。
一組扶梯,能夠讓我們快樂地玩一下午。
13、為了糖丸打針
最后說一件事,我都不知道該把它當作喜劇還是悲劇。
在我們小時候,國家的預防針已經(jīng)可以免費接種了。我們之所以喜歡打預防針,是因為每次打完預防針,會給一個圓圓的糖丸,那個糖丸特別好吃,至今都忘不了。
有些小伙伴想鉆空子,打完一針還想再去打一針,就為了多得一個糖丸。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件事既覺得好笑,又有點心酸。
寫在最后:這些記憶多來自上世紀90年代。那時的凍瘡、補丁、合住的賓館,我們都習以為常,絲毫不覺是苦——大家都過著一樣的日子。
貧窮與富裕,原不是擁有多少,而是對比。
如果僅僅論“開心”或者“快樂”這個指標,那時候的人們笑聲遠比今天更多、更真實。
如今物質(zhì)豐裕了,卻偶爾會想,今天的“富”,真的是富嗎?倒不是說精神貧瘠,只是恍惚覺得,30年后回望此刻,會不會也像我們看90年代一樣,發(fā)現(xiàn)如今的富足里,也藏著未曾察覺的局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