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采訪拍攝阿興的時候,編輯部的同仁就想著要體驗一把“一天1000塊”的感覺。而作為時尚大廈爬樓梯大賽(1-25層)女子組冠軍的海倫輕松擊敗體虛腰酸的老耿以及多走幾步就喘的超兒弟,成功獲得了向阿興挑戰的機會。
拍攝當天,主編老余特意囑咐海倫“扛不動就別硬扛,無負重地跟著阿興上下幾趟樓體驗一下就行”。但爬過25層樓梯、參加過“垂直馬拉松”,如雄鷹一般的女人怎會接受如此平庸的體驗。于是,海倫毅然決定實戰扛樓,除了想親身感受阿興的日常工作,更希望能合理合規地賺一筆“外快”。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屈腿下蹲,保持腰部挺直,收緊腹部,在阿興幫助她把一袋60斤重的沙子放在肩上后,平穩地起身。“就這?!也不算什么嘛。”但隨著樓層不斷攀升,海倫才切實體會到這種難以言喻的“痛苦”。她感到背部的每一塊肌肉都在反抗,身上水泥的重量讓她幾乎喘不過氣,步伐也變得越來越沉重,頭根本抬不起來。可能是覺得第一次沒能適應負重攀爬的緣故,海倫在經過短暫休息后,又開啟了新一輪扛樓(賺外快)體驗……短暫而又漫長的一天結束了。海倫看著手機里阿興轉給她的12塊錢(每扛一袋水泥可以賺6塊錢),內心五味雜陳,“肩膀上的水泥袋就像是突然加重了幾倍,眼前的樓梯似乎在不斷拉長……這真是比我想象的艱難得多。哪怕是不負重的情況下在鏡頭前作秀,那也不是一件簡單事兒,而這就是阿興每天的生活,一步又一步。
我就是歌里那個無名的人
曾經,通過記錄自己的扛樓日常,“拖鞋戰神阿興”在短視頻平臺積累了300萬粉絲,最高的一條視頻播放量突破了一億次。
可以說,憑借扛樓,憑借短視頻,阿興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甚至實現了所謂的階級躍層。
然而,阿興始終認為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他覺得,與其稱自己為“網紅”,不如說他是那些在生活的重壓下依然堅持奮斗的普通人的真實寫照。他的堅持和真實,正是讓許多人喜歡他視頻的原因——他們在阿興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中獲得了激勵與力量,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勇氣。
廣州番禺區的觀音廟附近,有一棟小樓需要翻修。阿興接到訂單,在約定好的日子帶著兩個兄弟早上八點就到工地,在烈日下一直扛樓到晚上八點,天光就在三個人的忙碌中一點點暗下去。一天結束,他們的皮膚早已經被曬紅、磨紅。
采訪那天,阿興接到的是一個9樓的活兒,扛一塊磚3毛錢,一塊瓷磚一塊五。在那些沒有電梯的樓棟里,搬運重物上下樓的工作被稱為“扛樓”。這是一份極其辛苦的職業,體力與意志力會被推到極限。
在互聯網上,阿興是那個“要做一天一千塊錢的男人”。現實生活中的阿興,和視頻里看到的別無二致——穿著拖鞋、短褲,光著膀子,笑呵呵、充滿干勁地一趟趟將磚塊、沙袋和水泥抗上樓。不時有粉絲粉絲認出他,沖著他喊一聲:“嘿,阿興!真的是你啊!”也會有粉絲調侃,“他現實生活中看起來,和我們普通人沒什么差別啊”。
01
阿興的手上有一條淺淺的疤。他輕描淡寫地提起,說那是初中時留下的,“當時沒割深,可能再割深一點人就沒了。”
那條疤是他少年自卑與孤獨的證明。“小時候覺得活著沒啥意思”,但其實這種感受一直伴隨著他成長。因為在他的世界里,似乎總是缺少溫暖和關懷。
阿興原名龐觀興,出生于廣東湛江的一個農村,上面還有兩個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由于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母親不堪家庭重負早早便離家了。家庭的困境,讓年幼的阿興在學校常常被同學嘲笑和排擠。這讓他愈發自卑,不愛說話,習慣把自己封閉起來。
由于沒人管教,讀書成績也不好,初中一畢業他就投奔老鄉去干洗車工,一個月賺一千五百塊錢。再之后,他進電子廠“打螺絲”,每天站12個小時,白班夜班輪著來。后來,他莫名對健身產生了一絲興趣,咬牙辦了張2000多塊的健身卡,相當于半個月工資。他說,“生活枯燥乏味,一成不變,那時候就怕自己變成機器人。”
健身讓他漸漸找回了一些自信,也開始主動和別人交朋友。然而,剛有些向陽的生活卻因為一條短信迅速滑入谷底——2020年,阿興在手機上收到了一個鏈接,出于好奇,他點了進去。起初,他以為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游戲,沒想到從此他徹底陷了進去。“一開始我贏得很順利,記得一下就賺了好幾萬。”然而,接下來一切迅速失控,阿興開始刷信用卡、借網貸,不經意間就被騙了30萬。
他當時同時干三份工作:白天做工地搬運,晚上兼職健身教練,還在網上賣一些健身補劑。但錢一到賬,就會回到那個游戲里。他在心態上開始擺爛,“那時候覺得活一天是一天,大不了錢還不上就把我抓了”。就像曾經有過輕生的念頭,他覺得沒人關心在乎自己,所以他也不怎么在乎生活的意義與未來的選擇。
工作沒有干勁,他整天刷抖音打發時間,偶然間,他看到了別人扛樓的視頻,扛得多就能賺得多,阿興產生了興趣。他立即私信聯系做扛樓的公司,問他們招不招人,經過兩個多月的等待,他終于得到了回應。然而第一次扛樓,這份工作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第二天腿發抖,渾身疼,站都站不穩。”干了十多天,每天都覺得痛苦難熬,錢到手也只有3、4百塊,他心里想著,“我根本扛不下去,干這行太累了。”
也是在這時,新冠肺炎疫情來臨,阿興被迫停下了所有工作。那時,小區招募志愿者,除了提供餐食,還能得到些許報酬。“走投無路”的阿興報了名,幫忙分發物資。每天忙碌的過程中,總有熱心的居民遞來食物,阿興也總能收獲他們的感謝。陌生人的關懷讓他感受到久違的溫暖,也讓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原來是有意義的。他說,“再強的人,或許也會渴望被別人關心、被別人疼、被別人喜歡。”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是要振作起來,不能再頹廢了。有錯就要認 , 挨打要立正。我都放棄自己了,那就真沒機會了。”
一個月的志愿者工作結束后,阿興重新回到了扛樓的工作。這一次,他的目標變得更加堅定。第一天,他幾乎干了一天一夜,渾身疲憊,終于掙到了700塊錢。那一刻,他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與希望。
3個月后,這個數字第一次變到了1000塊。這1000塊的背后,是他無數次咬著牙,一步步往上走,忍受著身體的疲憊和心里的掙扎。阿興如今的網名叫做“拖鞋戰神阿興”,而他之所以一直穿著拖鞋,是因為拖鞋比布鞋更透氣、更耐臟,他記得,“穿布鞋扛樓,腳會出汗,汗水把皮膚都給泡爛了。但是最開始穿拖鞋也不適應,因為拖鞋很硬,腳上會長四五個水泡,然后再被磨爛掉。”
最初扛樓時,阿興也不懂得用巧勁兒,現在,阿興能熟練地把80磚塊用麻繩捆好,一扭身就扛在肩上。但在扛樓的前一兩個月,他只會幾塊幾塊地往上搬。這些看似簡單但高效的動作,都是他通過不斷嘗試和磨礪學會的。
“這個活兒會折磨你,扛不動的時候會特別難受”,但也是這份艱辛,讓他真切地意識到,錢來得不易,每一塊磚、每一袋沙子都需要用汗水和力氣去換取。他徹底戒掉了過去的賭癮,每個月給自己留500塊生活費,剩下的錢都用來還債。扛樓讓他找回了人生的方向,也讓他學會了如何真正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02
在搬運公司干活期間,阿興第一次成了被拍攝的對象——公司開設了一個短視頻賬號,目的是通過展示工人的日常工作狀態來吸引客戶的注意。也是在這段時間,阿興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萌生了離開搬運公司自己接單的想法,他想靠自己的力量盡可能多賺一些錢。恰好,曾和搬運公司合作過拍攝的攝影師也決定自己創業,開設一個專注于扛樓的短視頻賬號。攝影師聯系到阿興時,阿興一聽就答應了,他沒想太多,“就當是一個副業”。兩個人合伙,口頭商量了一個分成比例。
他像往常一樣接活、扛樓,合伙人負責記錄和后期剪輯。2023年6月15日,短視頻賬號“樓梯戰神阿興”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僅僅兩個月后,阿興的賬號粉絲數便達到了50萬,而一年后,這個數字接近了300萬。
在短視頻獲得成功后,阿興的生活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吃得好一點了,因為我愛吃肉。一天賺1000多塊,偶爾就去吃點貴的,100塊或 200塊的飯。”住的地方也發生了變化,之前他一直住在城中村,后來手頭寬裕了,就和姐姐一起在市中心租了個三居室。新環境比以前好很多,他說,“生活質量提高了,心里也更有奔頭兒。”然而,比起物質上的改善,拍短視頻給阿興帶來的更多是一份內心的滿足與力量。在粉絲的評論中,他常常看到這樣的話,“當我堅持不下去了,就去看阿興的視頻”。阿興也會思考,自己的視頻為什么會受到大家的喜歡,他覺得大概就是“真誠”二字,“有些人可能正經歷挫折,失去了動力和激情,但看到我通過努力一天可以賺到1000塊錢,可能就會激發他們也去努力。”拍攝當天,偶遇了三四個粉絲,一位做物流的粉絲說“看阿興的視頻就很爽啊,很有激情”,還有一位送外賣的小哥,很正式地脫下工作服和阿興合影。有時候在城中村干活,還會有粉絲給他買水、買水果,阿興說,“感覺特別溫暖,自己的視頻給了他們一些力量,他們也反過來給予我關懷。有大家的支持,才有阿興。
03
就在一切向好的時候,阿興又陷入了新的困境——與合伙人之間的猜忌、爭吵,以及與“錢”有關的現實問題存在,漸漸讓這段關系走向了盡頭。“300萬的賬號肯定更有變現能力,但如果兩個人不能互相成就讓賬號走向更高的高度,那不如就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他不愿再多提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更多的是對這段合作的感激,因為正是這段合作,讓他得以被大家認識、被更多人看到。做出這個決定后,阿興一周都沒睡一個安穩覺。重新回到原點,沒有團隊,難免焦慮難過,但他說,“并不后悔,哪怕我現在一條視頻掙不到一分錢,我也是自由的。我有句口頭禪,‘我不認命我就拼命’,也許這就是另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時,阿興給自己定下了三個月的期限,為了給視頻帶來更大的可能性,他決定全力以赴。他拿出了自己一半的工資,簽約了之前合作過的攝影師,和他一起討論視頻的內容和創作方向。兩人共同探索,如何讓視頻更具吸引力,怎樣通過內容打動觀眾。最后,兩個人一致覺得,“還是要真實”,“以前視頻有剪輯、有包裝,但我現在希望更接地氣,真實地記錄我每天的生活。”好在,沒等到三個月,新號粉絲就漲到150萬。
在如今阿興視頻的評論區,也會有評論說他,“眼里無光了”,阿興苦笑著承認,“當然啦,畢竟舍棄了300萬粉絲的賬號重新開始”,但是他覺得,“自己也沉淀了,我想做的東西也和之前不一樣了”。
通過過去一年的自媒體經驗,阿興對短視頻和所謂的“網紅”身份都有了更多的理解,他認為,“網紅更大的意義應該是傳遞更多正能量。”跟在他身邊的攝影師也感受到了阿興的變化,“他對要拍的內容有了更多思考,不僅想記錄自己的故事,也想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2025年2月份,他拍攝了一位粉絲的故事——開大車送貨的聾啞人阿七。“我很好奇,他聽不見、說不了話,是怎么在這個行業一干就是十幾年。”雖然這條視頻發出后流量并不算好,但阿興希望之后可以拍更多關于普通人生活的故事,“說實在的,這是我扛樓的第四年了,可能再扛個一兩年,我的身體就吃不消了。那我記錄不了自己的故事,就爭取記錄那些和自己一樣默默無聞但依然努力生活的人們。”如今,短視頻帶來的收入,遠遠超過了扛樓。這也讓不少人開始質疑阿興扛樓的真實性。在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面前,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阿興說,“其實很多人都會問我,為什么還在扛樓”,對于這個問題,他想得明白,“因為我覺得人首先得知足,是扛樓給了我能夠在短視頻平臺有收獲的機會。哪怕我通過短視頻一天賺到1萬塊錢,依舊不能忘了自己是從每天100塊一步步扛過來的”,而且,阿興喜歡扛樓,“這份工作是沒有封頂的,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往上爬,一點點去突破自己的極限”,他明白流量不會一直有,但這份工作,他能牢牢抓住。
04
如今跟在阿興身邊的兩個兄弟,都曾經是他的粉絲。現在三個人搭伙干,互相調侃,互相鼓勁兒,“誰搬得多,誰就是當天的大哥”,阿興開玩笑說。今年,他們的目標是,“三個人賺100萬”,“其實這個目標,不可能輕松完成,但我們依然要全力以赴。”
他總是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得多一些,更多一些,“打一份工作不夠,就打兩份,兩份不夠,就打三份。”他不避諱自己對錢的渴望,因為他想給父親蓋小洋樓,想攢錢娶老婆,有了錢,才能更有底氣。為了把視頻拍得更好,阿興會分析大博主的視頻,揣摩他們成功的原因。每天工作結束后,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時,他就會抱著手機查看視頻的播放數據,仔細研究每一條評論,琢磨如何提升自己的內容質量。
“我很笨,那我就多去看,多去學,”阿興笑著說。他通過看電影學習運鏡和臺詞技巧,“我喜歡看周星馳的電影,真實又幽默。”他還會利用空閑時間讀書,“我什么書都想讀,最近在讀《鬼谷子》,不過我記性不好,看的時候常常記不住。有時候也看不進去,讀書對我來說真挺難的,但是難也得做。”
阿興喜歡挑戰,最近他開始學習拳擊,并計劃在5月參加一場比賽。一方面,這是為了完成自己小時候的武俠夢,更多的是,他想親身感受一下:“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搬運工站上拳臺,可能我的對手也是普通人,我們會碰撞出什么不一樣的火花。”
回望這一路,阿興說,“太不容易了,磕磕絆絆的,總是把你推到一個高度,又讓你跌下來。”阿興的人生沒有捷徑,他一步一步把自己從深坑里往上扛。他說不清未來會怎樣,但即便短視頻的熱度過去,他也相信努力會為他帶來新的機會。“我拍過一個作品,就是回到了2022年干過活兒的一個工地,當時一天最高賺了1700百塊,我再回去,就是挑戰能不能賺1800塊”。對阿興而言,只要比以前好,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意味著他離更遠的未來更進一步。
編輯=劉海倫+耿磊
攝影=王高
撰文=李佳祺
燈光助理=章超超
攝影后期=美玲
攝像=黃展藝
視頻后期=劉煜杭(杭椒)
熱文回眸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把我們加個“星標”,
就能確保看到我們的推送。
??方法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