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海軍的成長,2022年5月的那場對峙絕對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兒。那時候,咱的遼寧艦編隊在西太平洋跟美軍的“林肯”號和“里根”號雙航母硬碰硬,整整頂了72小時。這事兒后來在2025年6月被央視軍事欄目捅出來。
2022年5月初,遼寧艦編隊從青島軍港出發,浩浩蕩蕩開往西太平洋。這次任務可不是隨便溜達,而是實打實的遠海實戰化訓練。編隊里除了遼寧艦這老大哥,還有055型驅逐艦“南昌號”、052D型驅逐艦“西寧號”“烏魯木齊號”“成都號”、052C型驅逐艦“鄭州號”、054A型護衛艦“湘潭號”,外加901型補給艦“呼倫湖號”。
這陣容看著就挺硬氣,目標也很明確:演練防區外打擊和圍島鎖控,位置就在臺灣東部海域附近,最靠近的時候離海岸也就280公里。
同一時間,美軍那邊也不閑著。“林肯”號航母打擊群當時就在菲律賓海晃悠,而“里根”號從日本橫須賀基地南下,兩支航母編隊一南一北,擺明了要給遼寧艦來個“夾心餅干”。美軍這套路不新鮮,航母帶上F/A-18E/F戰斗機、E-2C預警機,再加上驅逐艦和護衛艦,火力、偵察、電子戰全拉滿,明顯是想試試咱的斤兩。
這背景聽著就有點火藥味兒了吧?西太平洋這塊地方,本來就是中美兩家博弈的前沿,遼寧艦跑這兒練兵,美軍不可能坐得住。雙方這么一碰,擦槍走火的風險可不小。
5月5日早上,西太平洋的海況不咋地,風大浪高,能見度差得一塌糊涂。遼寧艦的雷達突然逮到好幾個高速移動的目標——美軍艦載機來了。這幫家伙不是來喝茶的,包括偵察機和F/A-18E/F在內,直接沖著遼寧艦的防空圈撲過來,擺明是要摸底,看看咱的反應有多快。
遼寧艦這邊也不是吃素的,指揮部立刻進入戰斗狀態。殲-15艦載機掛上PL-8近距導彈和PL-12中距導彈,頂著惡劣天氣從甲板上滑躍起飛。雷達鎖定了來犯的飛機,飛行員直接從8000米高空殺到2000米低空,跟美軍戰機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最終,美軍飛機沒討到便宜,灰溜溜撤了。
這只是開頭。接下來的72小時,雙方就像打太極,你來我往,誰也不肯先松勁兒。美軍艦載機換著花樣試探,時而高空偵察,時而低空突防,想找遼寧艦防空網的漏洞。遼寧艦這邊靠殲-15硬扛,每次美機靠近,殲-15就起飛攔截,配合艦上的相控陣雷達和直升機,把空情盯得死死的。美軍雙航母的意圖很明顯,想用數量優勢壓住遼寧艦,但咱這邊硬是沒讓對方得逞。
到了5月7日,美軍可能也覺得再耗下去沒啥意思,兩艘航母開始掉頭,慢慢退出這片海域。72小時下來,遼寧艦編隊愣是守住了自己的防線,沒讓美軍占到半點便宜。這場對峙雖然沒真打起來,但緊張程度絕對不亞于實戰。
這場對峙拼的不光是膽量,還有技術。咱先看看遼寧艦編隊這邊的家底兒。遼寧艦是咱第一艘航母,16號艦,噸位6萬多噸,能帶24架殲-15。殲-15這飛機雖然起飛靠滑躍,但中低空的機動性真不賴,配上PL-12導彈,射程能到100公里,再加上PL-8近距格斗彈,對付美軍的F/A-18E/F不算吃虧。
編隊里的055型“南昌號”更是硬核,1萬多噸的排水量,112個垂直發射單元,能打“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射程據說有1500公里,這玩意兒速度快得離譜,美軍現役的“標準-6”攔截起來都費勁。052D和052C的防空能力也不弱,配合901型補給艦,續航和補給都不成問題。
再看看美軍那邊。“林肯”號和“里根”號都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10萬噸級別的大家伙,每艘能帶70多架飛機,包括F/A-18E/F、F-35C、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還有E-2C預警機。美軍的優勢在哪兒?一是艦載機數量多,二是預警和電子戰能力強,E-2C能提前發現目標,EA-18G還能干擾咱的雷達和通信。再加上美軍在西太有不少軍事基地,后勤保障比咱扎實。
從技術上看,遼寧艦編隊跟美軍比還有差距,尤其在航母噸位、艦載機數量和電子戰系統上。但咱也有自己的強項,比如055的高超音速導彈和殲-15的近戰能力。戰術上,遼寧艦這次靠的是“以動制動”,用靈活的調度和快速反應頂住了美軍的壓力。美軍想用雙航母“合圍”,但咱沒給他們包餃子的機會。
這場72小時的對峙可不只是兩支艦隊較勁兒那么簡單,后頭的意義大了去了。對中國海軍來說,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考驗。過去咱的海軍多在近海轉悠,頂多算“黃水海軍”,但這次遼寧艦跑去西太跟美軍硬剛,說明咱開始往“藍水海軍”邁了。72小時守住防線,不光是技術過硬,更證明了咱的指揮體系和戰斗意志沒得挑。
對西太平洋的局勢來說,這事兒也扔下了一顆不大不小的石頭。美軍一直把西太當自家的后院,現在中國海軍插了一腳,力量平衡肯定得變。周邊國家一看,中國海軍能跟美軍掰手腕了,心里多少得掂量掂量。尤其是臺灣問題,這場對峙就在臺灣東邊不遠,等于給外界放了個信號:中國有能力在這片海域護住自己的利益。
再說中美軍事關系,這場對峙算是兩軍的一次正面交鋒。雙方都亮了肌肉,也都摸了摸對方的底。美軍發現,中國海軍不是隨便捏的軟柿子;咱也看清了,美軍的航母編隊確實不好惹。這事兒過后,兩邊估計都會更小心,別一不留神真擦出火花來。但話說回來,這種對峙也暴露了溝通上的問題,未來要是沒點危機管控機制,類似的事兒還可能把氣氛搞得更僵。
這場對峙之后,不少軍事專家都出來聊了兩句。海軍研究院的張軍社就說,遼寧艦這次表現挺亮眼,尤其是戰術上“以弱勝強”,靠靈活調度頂住了美軍的雙航母壓力。他覺得,這說明中國海軍已經有了跟美軍正面過招的本事,是個不小的突破。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也挺興奮,說這是中國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洋的標志性一步。他提到,遼寧艦編隊能在這72小時里頂住壓力,不光是裝備硬,還得靠指揮和配合。這種實戰化的對峙經驗,對咱以后造新航母、搞遠洋作戰都有大用。
還有些專家稍微冷靜點,覺得這場對峙雖然提氣,但也得看到差距。美軍的航母經驗比咱多幾十年,艦載機和電子戰還是有優勢。咱的遼寧艦畢竟是第一代,噸位、載機量都有限,下一步得靠山東艦和003型航母接著往前沖。
2022年5月的這場對峙,真算得上中國海軍的一個高光時刻。72小時硬剛美軍雙航母,遼寧艦編隊沒掉鏈子,給全世界看了個明白:中國海軍不是鬧著玩的。這事兒不光是技術上的較量,更是意志和戰略的比拼。往后看,中國海軍肯定還會接著往遠洋走,護住咱的海上權益。至于中美兩軍,估計還得在這片海面上你來我往地過招,誰也別想輕松壓住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