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國花了2000萬美元,從烏克蘭買下了一艘未完工的蘇聯航母“瓦良格”號。當時,這艘船被很多人看作是個“空殼”,沒動力、沒武器,甚至連甲板上的起降設備都沒裝齊,然而,烏克蘭專家卻放話,光是船上那四臺發動機,價值就超過2000萬美元。
傳奇航母的前世今生
“瓦良格”號是蘇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二號艦,1985年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滿載排水量6.7萬噸,能載50架戰機和直升機。1988年下水時,蘇聯海軍雄心勃勃,可惜,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接手了這艘船,但建造進度卡在67.3%。
到了90年代初,烏克蘭經濟一塌糊涂,政府連吃飯錢都快掏不出來,更別提砸幾億美元把“瓦良格”號建完。于是,他們決定賣船換點外匯。1992年,中國就派人去考察過這艘航母,覺得船體還不錯,有潛力,但當時國際環境復雜,沒能馬上拍板買下來。直到1998年,烏克蘭實在扛不住了,在尼古拉耶夫搞了場拍賣,想趕緊脫手。
拍賣會上,印度、俄羅斯等國都來了,但出價都不高,根本沒法跟航母已經花掉的24億美元成本比。就在烏克蘭官員頭疼的時候,中國商人徐增平站了出來。他通過在澳門注冊的“創律旅游娛樂公司”,喊出了2000萬美元的高價,還要求帶上全套設計圖紙。烏克蘭猶豫了一下,但想想外匯多急需,最后還是點了頭。
2000年,荷蘭拖船公司接手拖運,船沒動力,全靠拖,速度很慢。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不讓過,說這么個沒動力的太危險,怕堵了航道。結果一卡就是16個月,徐增平每天掏8500美元拖船費,債務越滾越大,最后欠了1.2億美元。2001年,中國政府出面協調,土耳其才放行。
空殼背后的技術寶藏
“瓦良格”號到中國時,船體結構還在,但機艙里亂七八糟,四臺TB-12蒸汽輪機蒙著灰,零件缺了不少,螺旋槳和主軸早被拆了,動都動不了。
烏克蘭專家說,這船上的四臺TB-12蒸汽輪機,每臺5萬馬力,加起來20萬馬力,能讓6.7萬噸的航母跑30節,技術上絕對是常規動力的頂尖貨色。光這四臺發動機的價值,就超過2000萬美元。
可實際情況是,這四臺發動機到中國時基本沒法用。渦輪葉片銹了,管道堵了,控制系統也壞了,修都修不動。更別提軸系和螺旋槳都沒了,動力系統就是個空架子。但中國工程師把發動機拆開研究,拿著30多萬張設計圖紙一點點琢磨,把蘇聯的技術精髓摸透了。
從空殼到國之重器
“瓦良格”號到大連后,2005年正式開改。整整十年,把空殼變成了“遼寧艦”。2012年9月,這艘船正式服役,裝上了國產TB-12蒸汽輪機,修好了滑躍甲板,加了阻攔索和升降機,艦載機J-15整整齊齊擺上艦。
“遼寧艦”當訓練艦用,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航母艦員和飛行員,還給后續航母攢下了經驗。2019年,“山東艦”服役,是“遼寧艦”的升級版,內部布局更合理,武器也更強。2022年,“福建艦”下水,上了電磁彈射系統,直接跟世界頂尖水平看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