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本文摘編自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有效管理》李順軍 著
責編| 柒排版| 拾零
第 9040篇深度好文:5580字 | 14 分鐘閱讀
在人類社會的各類組織中,權力如同流淌的血液,既支撐著組織的運轉,又隱藏著失控的風險。 從古至今,無數案例警示我們: 缺乏約束的權力必然滋生腐敗、催生官僚主義,最終成為組織進步的桎梏。
本文將深入探討權力在組織中的異化現象,剖析老板瞎指揮、官僚主義等管理頑疾的本質,并揭示健康組織的運作邏輯,為破解權力困局提供思考路徑。
一、對權力的約束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進行權力約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1.權力與真話
擁有權力,尤其是比較大的權力——總監及以上級別,還能聽到真話嗎?答案是:不能。權力的大小與聽到真話的多少成反比。
由此推論,在權力頂端的人,基本聽不到真話。為什么?
第一,不想聽。在組織里,凡是真話都不好聽,會讓人焦慮、煩躁、郁悶。因此,一些領導者就不想聽,聽了會讓自己難堪、難受、難過。誰會跟自己過不去呢?
第二,聽不到。下屬為了自保或者為了讓自己的績效好看,往往過濾掉壞消息,只報好消息。然而,那些壞消息才是重要的,那些好消息往往沒那么重要。聽到的往往不重要且無價值,聽不到的才最需要被聽到。
第三,聽不得。因為每個人都有偏見和成見——級別越高的領導者這種情況越嚴重,偏見和成見以外的消息都會被他們自己過濾掉。我們聽到的往往也是自己想聽的!我們沒有能力聽到不同。
怎么辦?
首先,自我修煉:好聽的適當聽,不好聽的要好好聽。
其次,打破信息封鎖:讓信息能自由流通,無論好消息壞消息,在制度和工具上解決信息暢通問題。
再次,關注謠言:對組織來說,“真相”往往為假,“謠言”往往為真。
最后,關注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 :那些組織不認同、反感、排斥的亞文化或邊緣文化,背后都是真問題,藏著解決組織問題的答案。
2.話語平等
一個卓越的組織一定離不開信息的充分流動,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和思想,而這取決于組織的話語權有多平等。話語權越平等,組織越健康。
但這很難,因為組織領導者都容易牢牢地掌控話語權,并打壓下屬的話語權,尤其是對于與他不同的意見和反對意見。開會時領導者振振有詞,別人稍微一表達他就打壓,這是組織的常態。
因此,領導者要反思這個問題,要學會把下屬該有的話語權還給下屬,同時控制自己的話語權,這樣才能讓組織獲得健康的發展。
3.反對聲音
反對聲音始于改善的渴望以及自我利益的實現,最終,它會讓組織更健康、更客觀、更理性。肯定聲音很多始于討好以及生存困境之下的諂媚,最終,它會讓組織浮躁、自我、主觀。
肯定最終卻帶來了反對和消解。而肯定的對立面反對,最終卻帶來了肯定和加持。
任何一種缺乏約束的權力都會成為阻礙進步的罪魁禍首。不受約束的權力,是組織發展的大敵,誰也逃不出權力黑洞的腐蝕—權力性的放縱。在實際管理中,這種權力性的放縱通常體現為老板的瞎指揮。
二、老板的瞎指揮
在很多企業里,老板 (也包含高管) 認為一切都是他的,員工只是他實現自己目標的棋子,高管只是幫他管理員工的工具。
因此他為所欲為,完全不顧及真相、事實以及員工的感受,把自己的面子、尊嚴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他們打壓一切不順從自己的員工,用執行力來衡量 一切。如此這般,瞎 指揮就成為常態!
1.瞎指揮具體體現
①越級管理。很多老板都喜歡一竿子插到底,越過很多級去指揮和提要求。這樣就把管理者架空,管理變成了老板的意志。
②老板的意志決定組織運轉。老板把自己的意志凌駕在制度之上,制度形同虛設,或者只是用來管理員工,對老板自身卻沒有作用。慢慢地商業組織的運轉,變成了按老板的意志運轉。
③不懂裝懂。老板覺得企業是自己的,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因此,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干涉一切,人力、財務、供應鏈他們都要去指揮,不懂也要裝懂。
④玩權謀。在企業內玩權謀,利用一個部門或某個人去制衡另一個部門或某個人,誰優秀就打壓誰。總之,就是要把企業的中高層掌控在手。
⑤瞎折騰。聽了一門課或者認識了某個大師,抑或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就在企業里落地。無視組織的背景、員工能力、業務模式,硬推硬套。不停地瞎折騰,讓企業疲于奔命,無法走上正軌。
2.瞎指揮的原因
第一,無知(沒文化)。不懂得商業運行法則,不知道組織運行規則,不懂得人性,使得他們無視一切,缺乏敬畏規則之心。這樣,他們就會想當然,以自己意志為上。
第二,要面子。把面子和尊嚴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決策,無視客觀現實。因此不承認錯誤,不去面對自己的錯誤,還會用各種方法掩蓋自己的錯誤。
第三,權力悖論。老板創業成功,或者員工從基層走上高層,都因為他們當初擁有一定的設身處地為他人 (客戶或員工) 著想的能力。
然而,一旦擁有了權力,或者擁有了威信,就會出現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提出的“權力的悖論”(power paradox):我們一旦擁有權力,就失去了某些我們最初獲得權力時所需的能力。
三、如何面對老板的瞎指揮
1.不盲從。一些管理者或員工,臉朝向上級,屁股朝向客戶。他們唯老板是從、唯高管是從,從不思考,陷入平庸之惡。不要盲從,哪怕稍微轉化一下,不把老板或高管愚蠢的決策執行到底,也能避免愚蠢決策帶來的負面作用。
2.不作惡。拿著雞毛當令箭,老板或高管一個眼神,都被奉為“圣旨”,變本加厲地折騰組織和員工,這是作惡。面對老板的瞎指揮,即使不能直言相諫,至少保證不作惡。
3.有人性。任何時候,人是第一位的,我們要尊重人性。我們不能改變什么,但至少要有人性,力所能及地考慮員工和團隊的感受,讓愚蠢的決策落地時不那么強硬。
好的企業一定要由老板的企業轉變為企業的老板,用制度代替老板運營企業,這是企業的出路。老板瞎指揮,團隊亂作為,這樣企業遲早會被淘汰出局。不丟掉人性,不無視客觀、真理、真相、事實,是美德。
四、論老板的官僚主義
一般來說,組織的官僚主義都源于老板 (當然也包含高管) 。
首先,是裝。老板大都喜歡裝,不裝的老板不多。站在權力的頂峰,他們需要特別的形式和符號來彰顯自己,團隊為了配合老板表演,就會搞很多彰顯老板權勢的形式主義。
形式上有人拿包,有人開車門,老板有豪華辦公室,有漂亮秘書;精神上,員工虛假地贊美老板英明,不加思考地認同老板……
其次,是服從。老板以自我為中心,毫無顧忌地干涉員工工作,甚至打擾員工的生活。他們可能會在任何一個部門的會議現場推門而入;可能會半夜給下屬打電話安排事情;可能會不顧下屬已有的工作計劃直接下達工作指令;還可能會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下屬;更可能會在聚會時讓下屬沒完沒了地喝酒……從中都可以獲得一種員工服從后的滿足感,最終彰顯自己的權勢。
老板的官僚主義,會帶來以下災難:
1.形成組織官僚文化。高管和團隊會傳承,甚至發揚老板的這套形式主義。
2.塑造虛假的文化氛圍。大家只挑好的說,你好我好大家好,沒人講真話。
3.滋生腐敗。為了滿足領導的權力欲,員工可能進行精神賄賂或物質賄賂。
4.消解組織能力。大家一味地服從,而缺乏決策能力,這就讓組織權力集中,最終產生組織僵化,無法真實地感知員工、感知客戶和自我進化,而這是組織能力非常重要的三點。
五、組織發展的大敵——官僚主義
官僚主義,這個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詞,是讓我們最痛苦和最悲哀的源泉。
熟悉是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詞;陌生是因為我們并沒有確切地理解其含義和指稱;痛苦是因為我們都深受其折磨而無處逃遁——工作中無處不在的官僚主義讓我們身心疲憊,但又不得不把人生大把時間用在工作上;悲哀是因為我們隨時會染上官僚主義,卻不自知。
什么是官僚主義?它復雜、多變、含糊、寬泛。但官僚主義有幾個基本特點:
1.該自己做的事讓別人做。
2.能做的事情不愿做。
3.會做的事情不想做。
4.簡單的事情做不好,復雜的事情做不成。
5.態度強硬牛哄哄,不可一世。
6.以權謀私,欺上瞞下。
組織規模擴張后,官僚氣息、腐敗、怠惰等問題會增加,因為會產生大量看不見的管理。
官僚主義有兩個典型特征:地位性懈怠;權力性放縱。當一個人擁有了地位,他就會懈怠,開始不努力、啃老本;當一個人擁有了權力,他就會放縱,就會無視下屬的感受,無視制度的約束。這是企業里高層管理者的通病。
官僚主義是組織發展的大敵,它會讓組織變得混亂、消極、相互掣肘,進而使組織協作變得困難,并產生嚴重的辦公室政治。
官僚主義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上級對下級的奴役。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奴役你是大惡。表面為你好,其實上級是想控制你、約束你、規訓你、奴化你。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如權威、專家、領導、家長等。它為什么是大惡?
1.目的自私,卻包裝成正義。
2.使你放棄思考。
3.讓你聽話照做而罔顧自我。
4.他們的一元價值取向會抹殺更多可能性。
5.他們的奴役會扼殺你的創造力。
6.他們熄滅燈塔,制造黑暗。
六、健康的組織運作
一個組織想要健康運作,需要考慮以下四點。
1.領導意志退后,組織才能趨于理性
隨著企業不斷向前發展,領導意志要逐步退后——領導者個人的想法和態度退后,要讓制度意志向前。一個企業如果所有運轉都圍繞領導意志進行,這個企業必然各種荒唐層出不窮。
組織的運轉最終靠的是制度,而非領導意志。領導者因組織需要而存在,而不是組織因領導者需要而存在。
2.領導者學會閉嘴
面對下屬,領導者既有權力優勢,又有信息優勢,因此他們會滔滔不絕。領導者的強勢話語,導致下屬只能沉默或封閉思考。看似領導者擁有一支團 隊,其實只不過擁有 了一群奴仆——只會順從而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
3.領導力而非權力
在中科院上《組織行為學》課程,授課的王明姬老師要求很嚴,不能代簽到,每次上課都會布置作業,講課也很投入。
在這種狀態下,來上課的這些社會在職人士,逐步變得像學生,開始投入聽課,一整天下來沒怎么見到上課睡覺的,而且原來從來沒有見過的同學都來上課了。這完全是一場完美的組織變革,起關鍵作用的是規則發生了變化,“領導者”發生了變化。
一個老師的要求就讓整個班級的氣場完全發生變化,給一個組織帶來良性影響,并驅動大家正向行動,這就是領導力。領導力無處不在,并不是擁有領導職位才有領導力,更牛的是非權力性影響力。
4.保持多種聲音的流淌
管理者可以在自己的組織里保持民主,容許多種聲音流淌。
第一,不要試圖去統一大家的思想,要允許制度約束下的多元思想存在。第二,構建包容多元思想的文化環境,允許大家質疑和獨立思考,構建充分表達的文化環境。第三,建立制度保障,像華為一樣成立“心聲社區”“藍軍”,通過制度建設保障大家能安全發聲,甚至得到獎勵。
思想多元、自由發聲是企業能獲得持續成功的關鍵推動力。“一言堂”的組織沒有未來,而“一言堂”的領導也將成為組織衰敗的罪魁禍首。
七、權力與學習呈反比
斯坦福大學前校長約翰·漢尼斯說:“權力的巔峰是學習的盡頭。”這句話有些絕對,但也道出了真諦。
我總結過吞噬組織活力的三個黑洞:成果性傲慢、地位性懈怠、權力性放縱。而權力性放縱是最嚴重的組織黑洞。
隨著管理者權力不斷擴大,他們的學習力往往會下降而不是提升,通常情況下,權力頂峰往往就是學習的盡頭——他們不再學習甚至排斥學習。為什么?
首先,忙碌導致沒時間學習。他們疲于應付各種事務,沒有時間來沉淀、總結和反思。管理者很多時間并不屬于他自己,他得應付一些突發事件,甚至時間被下屬搶走。忙碌時沒時間學習,忙累了就不想學習,這是大多數管理者的真實現狀。
其次,放縱自我導致忽視學習。權力會讓管理者產生一種假象,認為自己真的很厲害、很聰明,進而形成“精英的傲慢”,忽視甚至蔑視學習。
管理者擁有權力,權力會給他們帶來便捷和好處,一些因權力而獲得的成效或成果,讓管理者誤以為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權力使管理者放縱自我,權力帶來的極大便利使他們不愿再去下慢功夫和笨功夫,也讓他們懈怠—能用權力解決的問題絕不用心解決。
而用權力解決的,如控制、命令,往往只是表象,可以說權力解決的往往不是真問題,它只是把問題給掩蓋了。
再次,路徑依賴導致停止學習。過往的工作方式、習慣,具有極大的慣性,讓管理者產生嚴重的路徑依賴,他們不斷重復過往,就此停止學習。一個人成功往往靠好的習慣,而毀滅也可能是因為同樣的習慣。習慣讓人產生路徑依賴,使人停止思考,用舊地圖尋找新世界。
最后,權力會讓人變蠢,進而排斥學習。2017年,杰瑞·尤西姆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文章指出:神經科學研究,掌握權力會導致腦損傷,領導者會失去原本讓他們得以成為領導的一種心理能力—設身處地理解他人,也就是共情的能力。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經過多年的實驗室研究和田野實驗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他跨越二十年的研究發現,在權力影響下的被試們,仿佛遭受了創傷性腦損傷,行為變得更加沖動,風險意識更低,而且,至關重要的是,更不善于站在別人的角度觀察事物。由此我們得知,權力會讓人變蠢。
掌權后你就不再是當初的那個你——權力越大越是如此。傲慢、自以為是、霸道、官僚作風,讓你既缺乏與他人共情的能力,也無法從他人視角理解事物,更要命的是,促成由沖動和自我形成的所謂魄力。無法理解他人,無法共情,做事沖動,都是學習的大敵,這種權力性的愚蠢導致領導者潛在地排斥學習。
結語:在約束中釋放權力的正向能量
權力從來不是洪水猛獸,缺乏約束的權力才是。從老板到管理者,從制度設計到文化構建,組織的終極命題是如何將權力關進“理性與人性”的籠子:既要避免權力任性摧毀組織根基,也要通過合理約束釋放其驅動進步的能量。
當領導者懂得用制度替代個人意志,用傾聽取代控制,用學習破除傲慢,權力才能成為照亮組織前行的火炬,而非吞噬活力的黑洞。
愿每一個組織都能在權力的約束與平衡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光明之路,讓理性與溫度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永恒燈塔。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