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份高考成績公布后,考生進入志愿填報時間,這時候,慈溪衛健部門發文“勸人學醫”很及時。圖/IC photo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浙江慈溪市衛生健康局微信公眾號發布《高考結束了,該勸人學醫了!》一文稱,醫學生沒有輕松大學,但有滾燙的信仰,當你拯救一個家庭于水火時,會發現學醫已經不僅停留在學的表面,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生命的虔誠丈量。
各省份高考成績公布后,考生進入志愿填報時間,這時候,慈溪衛健部門發文“勸人學醫”很及時。這對那些尚不知選擇何種專業的考生來說,猶如迷途中的一盞燈,具有指引作用,至少有參考價值。這篇官微文章不僅值得慈溪籍考生閱讀,對其他考生也有借鑒意義。
據說,在每年這個時候,坊間流傳著一句俗語:“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是因為醫學生培養周期比較漫長,而且正式工作后面臨患者不信任、醫患矛盾等問題。某知名醫生博主透露,行業內“干著干著開始悔不當初的也不在少數”。這難免會影響某些高考生選專業。
上述官微文章中,也以“對不起”為前綴,提到了醫學生的諸多不易,比如,對不起,你以為的社交對象,其實是實驗課上的大體老師;對不起,你可能還要面對來自病患的質疑和抱怨……不過這篇官微文章并非勸考生不學醫,而是從精神激勵的高度,勸高考生去學醫。
這種精神激勵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方面,以“正話反說”的方式,從多個維度詮釋了醫學生的“與眾不同”,凸顯醫學生的不易與獨特價值。另一方面,又從“信仰”“生命”“戰士”“人類健康”等高度,直接詮釋醫者的偉大之處。應該說,這篇文章比較“煽情”。
之所以發文“勸人學醫”,從當地媒體報道可知,“人才緊缺”“引進困難”已成制約慈溪衛生事業發展的兩大瓶頸。坦率說,在一些專業未來面臨AI等競爭、就業前景不明的情況下,“聽勸學醫”對考生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從精神層面“勸人學醫”,根據當地2013年政策規定,凡被“985”“211”工程院校正式錄取的前50名醫學類緊缺專業慈溪籍學生,每人每年補助2萬元政府助學金……在去年當地答復人大代表建議時也提到,當地充分發揮市政府“醫學助學金”政策紅利,每年簽約高考成績在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以上的醫學類緊缺專業慈溪戶籍學生100名,
也就是說,為“勸人學醫”,慈溪市從精神激勵到物質鼓勵,兩個方面同時發力。其中,此次官微文章則從精神高度入手,有望起到顯著作用,因為精神激勵更容易觸動人心,更具有感染力。希望慈溪籍考生和家長,能真正讀懂上述官微文章所闡述的學醫的精神內涵。
需指出的是,地方衛健部門“勸人學醫”,是從宏觀角度發出的號召,至于該不該選擇醫學類緊缺專業,考生既要考慮官方倡議,也要考慮個人興趣愛好。實際上,真正喜歡醫學專業的考生不用去勸,都會報考醫學專業,而且工作后很少換行業。
撰稿 / 馮海寧(職員)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