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紅色主題雜技劇《戰上海》在文化廣場迎來第200場演出。演出前,主創人員相聚在一起,回憶著6年來一個個關于堅持、成長與熱愛的故事。六年時光,200場演出,這部承載著紅色記憶與藝術匠心的作品,不僅見證了無數臺前幕后的艱辛與感動,更將迎來新的里程碑——計劃于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推出的駐演版,預計全年演出場次達200—300場。
回望《戰上海》200場的征程,每一場演出都是對藝術的極致追求,每一次謝幕都凝聚著演員的心血與汗水。今年4月,《戰上海》開啟全國巡演首站,主演王懷甫在演出中意外受傷。當疼痛襲來,淚水奪眶而出的他卻深刻意識到:“不是舞臺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舞臺。”這句質樸而飽含深情的話語,道出了無數雜技演員對舞臺的熾熱眷戀。在高強度的排練與演出中,受傷對于演員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他們帶著傷痛一次次站上舞臺,用堅韌詮釋著對藝術的執著。
《戰上海》不僅是演員打磨技藝的舞臺,更是年輕一代成長的搖籃。一批批年輕演員從最初的C組替補,一步步憑借努力,晉升到B組,最終在A組挑起大梁。他們在每一次翻騰、每一個高難度動作中突破自我,在導演與前輩的指導下,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臺柱子”。
除了技藝的成長,《戰上海》還見證了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上海雜技團團長梁弘鈞感慨道,雜技演員的生活圈子相對狹窄,訓練場、舞臺與家構成了他們生活的三點一線。然而,《戰上海》的演出與排練,為演員搭建了交流的平臺,讓朝夕相處的伙伴在相互扶持、共同進步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多對演員因戲結緣,攜手同行,讓這部紅色劇目也充滿了溫情與浪漫。
這200場演出,足跡遍布全國。從繁華都市到古樸小城,《戰上海》不僅將紅色文化與精彩的雜技藝術傳遞給各地觀眾,也讓演員領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巡演途中,演員走過先烈曾經戰斗過的土地,愈發深刻地體會到今日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他們站在舞臺上演繹解放上海的英勇故事時,心中滿是對先烈的敬仰與對祖國的熱愛,也更加明白《戰上海》所承載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未來,《戰上海》將開啟駐場演出的全新篇章。為了給觀眾帶來更沉浸式的觀演體驗,劇組正與一江一河沿岸及浦東等地的多個場館洽談合作,同時積極開拓文旅市場,推動演出與周邊商業、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從六年200場到一年200場,數字的變化背后,是《戰上海》團隊對藝術品質的堅守與對傳播紅色文化的不懈追求,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紅色雜技劇的獨特魅力,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原標題:《從6年200場到1年200場,《戰上海》開啟新征程》
欄目編輯:江妍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吳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