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臨近,高校大門為何難“打開”的話題,又引發關注。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被校外人士毆打一事引發廣泛討論。
7月1日,眾多IP為上海的網友發文,上海交通大學學一位大學學子在校園操場進行日常鍛煉,不料被飛來的足球擊中頭部。原本只是尋求一句道歉,卻遭到對方家長的暴力對待。7月2日,上海交通大學保衛處連夜發布聲明,稱已成立工作專班,積極配合依法調查處置,將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管理。
上海交大學生與校外人員沖突事件,讓“校園該不該開放”的討論沖上熱搜。有人喊著“關校門保安全”,也有人覺得“大學不該成圍城”,其實問題核心不在開不開放,而在怎么管!
0 1
上海交大沖突事件引校門開放之爭
2025年7月1日,有網友發文稱,6月30日晚,一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在校內體育場跑步時被足球砸中頭部,發現踢球者為校外兩名小孩。該學生與踢球小孩的家長發生言語沖突后因身體不適倒地,小孩家長持續腳踹對方。最后該學生被救護車送往醫院治療。
網傳視頻截圖
隨即,“上海交大學生疑被校外人士毆打”登上微博熱搜。
7月2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學保衛處賬號平安交大發布聲明:
關于我校學生6月30日晚在閔行校區南區體育場訓練期間與校外人員發生沖突事件,學校高度重視,已成立工作專班,與公安部門協同聯動,積極配合依法調查處置。學校堅決保護學生人身安全,堅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聲明還稱,將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強化校外來訪人員校園文明行為管理和引導,切實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和安全穩定。
事件發聲之后,#上海交大沖突事件引校門開放之爭#等話題登上熱搜榜。
有網友發帖稱,“這就是校園開放的后果”,還有網友擔心,在校學生與校外人員發生沖突,會導致好不容易開放的校園又進一步關閉。
7月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校園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并未收到學校政策調整的通知,校外人員仍可按照原來的方式,通過上海交通大學公眾號的參觀交大服務預約進校。
上海交通大學參觀交大板塊不僅提供了預約通道,還附上了訪客須知、校園文明行為暫行管理規定和校園訪客參觀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訪客須知里提到,訪客須遵守學校相關管理規定文明參觀,學校有權對不文明行為采取相關措施,請自覺維護校園秩序。
2
校園開放,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此事“體量”并不大,但急劇發酵為公共事件,讓人感到意外。這起事件之所以上熱搜、引起關注,不只是因為發生在名校內,更因為涉及校園開放這個爭議話題。
支持者校園開放者認為,大學本身的功能決定其需要向社會公眾打開大門,促進交流,不能因噎廢食,讓不文明、不合法的暴力行為,擊碎了校園開放的珍貴善意。
學校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場所,理論上是大家都有權進入,我是大學生,但我很喜歡有人晚上來我們學校操場跑步。@NPC27
我是2021級畢業生,2019年前學校一直是全開放,很方便,也很少聽說各種不良事件,那時候幾個最好的食堂甚至可以刷支付寶。@腩譜駝plan
我是2015年畢業的,后來每年有空都會去學校里走走看看。2019年以后就再也沒進去過了,不讓進。以前覺得自己還是和大學母校有點聯系的,現在徹底沒了。@張無忌
我就特別喜歡進大學吃吃逛逛,閑的時候還能找個大教室混進去旁聽一節課。但是我不管是吃飯還是閑逛都挑上下午學生都在教室里或者宿舍里的時間,一到早中晚高峰期絕對不會來,不然學生添堵我也鬧心。@阿秋
建議高校開放,讓家長帶孩子去感受一下心儀大學,讓孩子為夢中大學鉚足動力!但是管理真的很重要,不能無限制開放,不能影響到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總之平衡好,兩全其美是最好的。@甜點
如果大學再能開設一些體驗課,更好。寒暑假可以讓家長帶孩子提前體驗一下大學生活。@陳小白
大學本來就是個小社會,大學生更要融入社會,一個封閉的象牙塔怎么可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呢?@ JACK杰
歷史上,許多著名學府都是對外開放的典范。它們不僅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場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平臺。我們應該積極擁抱這一變化,讓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長江
但反對者以此次事件為例,認為校園過度開放會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安全隱患,讓校園環境變得雜亂喧囂,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環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開放之后已經有人闖自習室來懟臉拍視頻、帶小孩進教學樓、拉著學生借卡吃食堂,少轉賬說是“抹零頭”、草坪上還有小孩“方便”……@ Casellas_
學校又不是旅游景區, 一堆人就像看猴子一樣, 拿個手機邊走邊拍。@神秘書籍天
跪求不要開放了,一開放12:20就沒飯了。一群人來食堂搶饅頭,搞得饅頭都限購了。@用戶23047
事實上作為一名高校在讀學生,我始終認為高校應該限制開放。現在就我們學校而言,開放之后學校人來人往,甚至連周末在圖書館的時候都吵吵嚷嚷,這讓在讀學生難以接受。@廖弈之
作為一個母親,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雖然理解開放帶來的好處,但如果不能保證絕對安全的話,我還是持保留態度。畢竟沒有什么比孩子安全健康更重要了。@豆腐包
我讀本科的時候,天天有人來宿舍推銷,發小廣告,還有裝學長說為了完成畢業任務高價賣東西的,那時候我都不敢把自己東西放教室,出門必須鎖宿舍門。@waittzzzz
開放之后,各類人都有,素質良莠不齊,不僅影響學生學習氛圍,還有更多安全隱患。開放,弊大于利。@T
學校不是旅游場所,它的建立是為了教育和求學。不對外開放,理所當然。@洞山指月
學校又不是公園,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要觀光去景點,要運動去體育場,要借書去市圖、省圖,要吃飯去外面餐館,非得去高校干嘛,咋不去政府大院湊湊?@晚星
03
“校門開放之爭”核心不在開不開放,而在怎么管
推動大學向社會開放,一直以來都是網絡上的主流民意。對此,教育部官網曾在發布有關政協提案答復意見時明確表示,大學校園更好向社會公眾開放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大學更好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進入暑期,高校陸續開啟暑期參觀模式。目前,清華大學除周一為校園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開放校園。北京大學暑期校園開放時間為7月7日至8月16日。雙校均采取“抽簽+即時”預約的參觀機制。校園參觀不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收取費用。
大學校園應該開放嗎?這其實不是什么新話題。從道德責任和義務看,至少公立大學作為社會公共資源,理應負有服務社會、共享資源的公共責任,對社會公眾開放校園和資源屬于其承擔道德責任的題中之義。
近年來,高校在“大學校園開放”一事上態度和做法不一,“開放難”較為突出。就在7月2日,新華網發布題為《大學校園向公眾開放咋就這么難?》的評論,直言批評了校園大門“欲開又止”的問題:有的采取網上預約“限制性開放”,但不是名額太少就是預約程序繁瑣卡頓;有的像是“擠牙膏”,沒預約平臺不說,還僅限周末刷身份證入校;有的干脆完全封閉不讓進。
必須提醒:把上海交大校園沖突事件作為“大學校園不應開放”的鐵證據,來堵悠悠之口,非常不妥。換言之,這事和大學校門開放與否,毫無邏輯關聯。原因很簡單,這類事件,無論在校門內外,都可能發生。
其實,“校門開放之爭”核心不在開不開放,而在怎么管。
大學校門的開放,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大量的人員涌進校園,尤其是知名學府,往往是對校園承載量的一個巨大考驗,過大的人流量既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也對游人的游覽體驗造成影響,預約難還會導致“黃?!眮y象;此外,過多的校外人員,對于學校內的治安管理也是一種挑戰,丟失的物品、吵鬧的學習環境、被破壞的器材和設施……都將學生與來訪游客放到了對立面上。
對于校園開放,很多學校也在積極做出了應對措施,除了預約入校的方式外,學校還需要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與有關部門聯合,加強校內安保人員的巡視范圍和力度;劃分好游覽區域與非游覽區域,對食堂、體育館等場所分流管理;提高校內管理的技術水平,對校園進行數字化管理,實時掌握重點區域人流量,對重點區域進行無死角監控,全方位服務好在校師生以及來往游客。
的確,不能因為一起沖突個案,就因噎廢食把校門一關了之。但是, 呼吁大學開放包容的同時,也需要游人加強參觀游覽的自覺性,我們同樣應該反躬自問,有沒有對大學的基本尊重,有沒有“不給學生們添麻煩”的自覺, 成為受歡迎的客人。
大學開放,貴在真誠,重在落實。高校管理者需正視公眾對重回校園、感受文化熏陶的合理期待,拿出勇氣和智慧,擔起社會責任,摒棄封閉思維,讓大學回歸其作為公共空間的應有之義。
你認為大學校門應該對外開放嗎?
留言說說吧!
編 輯 | 程婷
綜合 | 新華網 半月談 九派新聞 極目新聞 上游新聞 新浪微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