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布魯塞爾總部
最近幾年歐盟陸續推出對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電池的補助政策,而歐洲本土企業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這些企業竟然又開始施壓歐盟出手“應對中國”。在歐盟“零碳排”目標下,新能源電池和電車公司可以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歐洲企業在這些領域的生產、制造效率低下,成本還競爭不過中國,現在整個行業都無法解決。
為了保護他們的電動汽車市場,歐盟去年高筑關稅壁壘,對華電車收取最高36%以上的關稅,讓歐洲電車公司可以繼續在溫床上生存。
越來越多的歐洲車企用中國電池
電車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歐盟的電車重要材料鋰電池的生產問題還沒辦法解決。根據歐盟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本土提煉了全球60%的鋰,控制著全球60%的電池組件生產,在占據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雖然歐洲企業也生產了一部分鋰電池,不過受限于價格、質量的問題,平時利潤也不大,僅靠拿政府的補貼維持生計。
歐盟國家為了保持電池生產力,在進口鋰電池方向上越來越傾向中國。比如德國的幾家汽車大廠奔馳、寶馬和奧迪等企業,都準備在開發新一代電車上采取中國產的電池,這讓歐洲的鋰生產商破了防。
AMG總裁謝勒
2日,德國謝勒旗下的AMG Lithium鋰電池公司CEO謝勒本人接受采訪,對中國電池抱怨連連。他斥責歐盟現在“對本土公司的保護差太遠了”,如果他們仍然維持現在的政策,那么很快就能看到中國繼續主導電池,并“削弱歐洲的對手”。
他主要輸出的觀點就是歐盟保護手段“不夠嚴厲”,現在需要和美國看齊才行;說到激動的地方,謝勒還宣稱歐盟若不這樣做“不如直接去申請成為中國的一個省份”。
歐洲電動汽車在全球已經有一定市場
他所要求的歐盟改變《2024年關鍵原材料法案》和美國看齊,實際上就明確讓歐洲排斥中國鋰電。因為拜登政府時期出臺的政策,只對美國本土生產的電池有補貼,中企被排除在外;今年法案變本加厲,甚至禁止國土安全部等部門從中國多家企業采購鋰電。
現在謝勒為代表的歐盟鋰電池行業,他們拿著更加優勢的補貼,中企頂著歐盟的關稅壁壘,仍然落入下風。所以就只能拿出讓政府再繼續玩關稅保護主義這一套,來當遮羞布了。
歐盟目前對鋰電池的生產水平還不高
此外,謝勒本人還鼓吹歐洲國家“需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對中企臨時關稅,對他們進行稅收優惠,要求中國到歐洲企業“必須雇傭本地人”等政策。不過當前歐盟犯難的一點是,他們的電動汽車在全球還有點市場,和中國廉價有競爭力的零件和電池分不開;
如果真的對中國鋰材料進行打壓,那么很快就會波及到歐洲的車企,指望本土企業生產出來有競爭力的鋰電池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此也有觀點認為,謝勒鼓吹歐盟“向美國看齊”,其實養肥的是他們這波電池商人;美國對本土電池補貼、對華征收關稅已經好幾年了,他們除了老牌企業特斯拉之外,還崛起了什么新能源車企嗎?一個都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