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中國城”里,魔術師和觀眾的互動似乎正被“觀音見證”。
圖片說明:
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國城”
本報赴阿根廷特派記者 劉 洋
從北京首都機場起飛,經過近30個小時飛行,跨越接近2萬公里的距離,就到了地球上距離北京最遠的城市之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去年社交媒體上流傳的閻鶴祥脫口秀表演中,與北京物理距離最遠的對跖點就在阿根廷的潘帕斯大草原,但實際上,阿根廷與“中國”的距離似乎沒有那么遠,走出布宜諾斯艾利斯埃塞薩國際機場只要再驅車大約38公里,來到貝爾格拉諾區的阿里維尼奧街,就會看到一座高聳的中式牌樓,上面寫著三個字:中國城。
“老外”比“中國人”多
《環球時報》記者曾經去過地球上很多“中國城”或“唐人街”,華盛頓、倫敦、長崎等地的都去過,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中國城”與它們有很大不同,這一點從一“進城”就能感受到:周日晚上的街道,人潮涌動,熱鬧非凡,餐廳等位,店鋪排隊。定睛一看,不論等位的食客還是排隊的顧客,“老外”居然比“中國人”還多。
所謂“老外”,當然指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本地的“布市人”。在很多其他城市的唐人街,中國人置身其中,雖也能從偶爾并不那么地道的中餐中感受到“這里不是中國”,但因身邊大都是Chinese,還是會有“主場”的感覺,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國城”被無數“本地面孔”包裹其中,“中國人”倒像是城中的過客。
小肥羊、小龍坎、海底撈,這些美國“唐人街”常見的中國餐飲品牌,《環球時報》記者在布市“中國城”的短暫行程中都沒有看到,但中國文化、中國美食、中國產品隨處可見,甚至中式奶茶也是“中國城”里年輕人的最愛。站在櫥窗里的卡皮巴拉目視著人來人往,和2萬公里外北京朝陽大悅城地下一層潮玩區里的卡皮巴拉,本職工作似無多大區別。
除了中國元素,宮崎駿風格的墻面涂鴉上寫著漢字“到此一游”,街邊的櫥窗里也有韓國偶像的海報閃現,證明唐人街不僅傳播著中華文化,也把東亞元素囊括其中。再往前走幾步的街口,街頭魔術師正和觀眾互動,身后墻面上的“觀音”畫像分外顯眼,猶如眼前一切正被“觀音見證”。
當地人眼里的“中國城”
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國城”里“外國人”為什么這么多?在布市停留期間,不同的當地人給了《環球時報》記者不同的答案。大多數人第一反應的回答是:“中國城”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重要網紅打卡點,如果安排布市一日游,這里也是“此生必到”的地方。“你去的那天還是大周末3天連休最后一天,逛街吃飯的人當然很多,大家都愛去中國城”,當地一位華人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人解釋說,和很多其他地方的唐人街不同,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國城”有不少華人居住,但不是當地華人主要聚集的社區,加上如此潮流打卡的地方,年輕人扎堆,自然顯得“老外”人氣爆棚。
既然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這么多“老外”來“中國城”,是鐘情于這里的什么呢?在《環球時報》記者對七八名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民的隨機采訪中,“中國美食”出鏡率排名第一,中國商品和中國文化被提到的次數也很多。“御福”是中國城里一家“比較地道的粵菜館”,中餐在當地餐廳的價位中屬于昂貴序列,但即使是下午2點多,餐廳依然爆滿,且華人食客目測不到一半。
“精致,緊湊,好逛”,聽聞《環球時報》記者關于“中國城”的提問,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家研究中心的主管諾拉這樣說,“我喜歡中國城的中式點心,喜歡那里的異國情調,中國城里的店主都很友好,產品又豐富,你可以在一家店里買到很多想要的東西”。
一切源于對中國的好奇
僅此而已么?也有當地人覺得這一切和“中國有關”。
19歲的當地華裔新生代劉家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布宜諾斯艾利斯也有“韓國城”,大概只有一條街,面積比“中國城”小得多,之前也很火,現在熱度下降了不少。“中國城”現在爆火,如果中國不是正在變得強大,發展這么快,大家對中國不是越來越有興趣,這一切會發生么?
在外交層面,米萊政府上臺前對中國發表過一些西方媒體眼中“有新聞性”的評論,但《環球時報》記者在阿根廷短暫的采訪經歷中感受到,這里的學者和企業界對中阿關系非常看重。中國是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并在多個國家保持首位地位。《環球時報》不久前發布的“拉美人看中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留給拉美民眾的最突出印象是“技術”,在自主填寫對中國的首要印象關鍵詞時,有阿根廷的“Z世代”受訪者提到“DeepSeek”。
“你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埃塞薩國際機場的路邊,并不相識的搬運工看到《環球時報》記者的東方面孔,直接就是一句漢語問候,臉上的笑容顯示著樸素的美好。
曾經在北京大學留學的伍帝泰是《環球時報》記者此行中接觸的“最懂中國”的阿根廷年輕學者,看著他坐在對面用中文模仿北京的哥,會有推薦他去中國參加脫口秀的沖動。
“不止是中國城,如果往深里看,阿根廷人對中國很好奇,想知道中國為什么發展這么快,有哪些經驗值得阿根廷學習借鑒”,伍帝泰說,他很快還有再去中國的計劃,希望未來能走遍中國所有省份,深入了解中國。
當然,現狀是很多阿根廷人還不夠了解中國,他們獲取中國信息的方式大多來自媒體,尤其西方媒體和社交媒體。一位阿根廷媒體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阿根廷當地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不少,但阿根廷人對中國缺乏了解的現狀短期內恐怕很難改變。“China Travel現在很火,對阿根廷也已經免簽,真實的中國就在那里,歡迎了解”。《環球時報》記者對他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