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的國際政壇,硝煙味比盛夏的烈日更灼人。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7月1日在“空軍一號”上撂下狠話——若7月9日前無法達成協(xié)議,對日關稅將從當前的10%跳升至30%甚至35%。這一數字如同懸在日本經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要知道,汽車出口占日本貿易總額的18%,若30%關稅落地,預計每年將造成高達240億美元損失,GDP增速或直接腰斬0.5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資料圖)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帶著“增加對美投資1萬億美元”的橄欖枝赴美,卻連美國貿易談判負責人貝森特的面都未見上。首相石破茂堅持“不會犧牲農業(yè)換取汽車關稅豁免”,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也強硬表態(tài)“不考慮在磋商中犧牲農業(yè)”。太平洋另一端,印度同樣被逼到墻角。莫迪政府面臨26%的全面關稅威脅,財長西塔拉曼明確將農業(yè)和乳制品劃為談判“紅線”。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大棒,正將美日印戰(zhàn)略三角敲出道道裂痕。
正當特朗普與兩大亞洲盟友劍拔弩張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專機于7月2日降落在布魯塞爾。在聯(lián)合國成立80周年與中歐建交50周年的歷史節(jié)點,王毅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展開第十三輪戰(zhàn)略對話。面對歐盟高官,王毅的發(fā)言直指要害:“中國不是美國,不應用美國走過的道路鏡像中國。”這句話如利劍出鞘,剖開了西方對華認知的思維定式。他強調中歐關系的本質應是“伙伴而非對手”,合作才是壓艙石。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顯然低估了盟友的反抗意志。日本汽車業(yè)協(xié)會已啟動游說攻勢,豐田高層私下警告白宮“高關稅將摧毀北美供應鏈”。印度奶農聯(lián)盟則集結萬人簽名信直送莫迪辦公室——去年農業(yè)改革引發(fā)的全國抗議記憶猶新。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放話“只要中國松口稀土,所有反制都可取消”時,暴露出更深的戰(zhàn)略困境:中國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煉能力,美國軍工與新能源命脈被扼住咽喉。
王毅的歐洲之行堪稱精準拆彈。比利時首相德韋弗接機時表態(tài)支持“戰(zhàn)略自主”,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剛發(fā)表“歐洲不能做美國附庸”的宣言。當王毅強調“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時,卡拉斯當場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中歐雙方在支持聯(lián)合國核心地位、維護多邊貿易體系上達成共識,為應對單邊關稅風暴筑起防波堤。
特朗普(資料圖)
回看特朗普的“關稅豪賭”,其失誤在于將盟友視作提款機。日本每年為駐日美軍承擔86%軍費,印度是美國“印太戰(zhàn)略”關鍵支點。如今30%關稅大棒揮下,迫使日印加速“向東看”。日本經產省被爆密洽東盟商討供應鏈備份,印度則放行中資參與港口建設。當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的六個(中、日、德、法、意、印)同時遭受關稅威脅,反制聯(lián)盟已在沉默中成型。
距離7月9日最后時限已經不多了,世界貿易體系站在重構的十字路口。特朗普的談判桌擺滿了要價清單,卻忘了最基本的政治智慧——沒有人會甘當永遠的輸家。當中國外長在歐洲擲地有聲地宣告“中國不是美國”,歷史的天平已悄然傾斜。這場貿易戰(zhàn)爭的終局或將證明:揮舞大棒或許能贏得一時籌碼,但失去的將是整個世界的信任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