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武漢工商學院首席教授李明受邀在教育部“慕課西部行大講堂”中作題為《數智引領·集群聯動——共推經管實驗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及西部行》的線上主題報告,此次報告展示了李明教授及其團隊(核心成員:張丹丹、黃穎、吳迪)在經管類實驗教學領域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成果,為全國經管類實驗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及“實驗教學西部行”提供了寶貴經驗。
報告中,李明教授深入剖析了數智時代經管實驗教學面臨的“一個挑戰”(人才培養目標滯后)和“三大痛點”(課程體系碎片化、資源建設孤島化、區域供給失衡化),并提出了“數智引領明方向、集群聯動聚合力、資源建設破孤島、立體輻射促均衡”的解決路徑。
李明教授現任“高校西部行經管類專業實驗教學跨校集群價值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副主任。該共同體由武漢工商學院聯合山東大學,在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經管學科組等的指導下牽頭組建,匯聚了東中西部19所高校的力量(其中東部高校7所、中部高校4所、西部高校8所),致力于推動經管實驗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與西部行。
李明教授介紹,共同體已完成包括確立能力標準、梳理資源現狀、規劃課程體系、打造示范課程、構建“資源-能力”適配矩陣框架、設計能力圖譜等在內的基礎性工作。目前,共同體高校正聚焦于加速完成首批58門虛實融合課程建設(目前已建成20門)、推廣“資源-能力”適配矩陣應用、完善能力圖譜體系、規劃前沿數智資源開發,以及深化全國首個“經管類專業在線實驗室”的建設與應用。該在線實驗室由武漢工商學院和山東大學共同牽頭,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支持下部署于i-Lab“實驗空間”平臺,實驗室創新采用“基礎框架+校本定制”模塊化方案,旨在破解資源“孤島化”難題,支撐資源共享與個性化教學。截至目前,在線實驗室已上線11門課程,共同體19所共建高校正持續將優質資源匯聚于此,構建多模態實驗教學資源池。
李明教授表示,共同體將持續以“范式輸出、課程共建、平臺賦能”的立體輻射機制服務實驗教學西部行戰略。為深化西部行并推動工作重心西移,共同體將于7月25日至27日在新疆石河子大學舉辦工作研討會,將是共同體服務“實驗教學西部行”的里程碑會議。
“慕課西部行大講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慕課西部行工作委員會主辦。本次聚焦實驗教學改革的活動吸引了線上7028人次觀看。
據悉,武漢工商學院近年來大力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在推動經管實驗教學數字化轉型、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近3年累計投入超6000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目前實驗設備總值達1.25億元;創新性實行“固定+預約”的彈性實驗室開放模式,開放人時數同比增長47.35%;先后獲批2門國家級虛擬仿真一流本科課程和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初步構建起“國-省-校”虛仿一流課程的梯次體系;成功獲批教育部實驗教學研究項目,成為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民辦高校,并通過構建“五維協同”的實驗教師培養體系,培育了10名國家級和省級優秀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全國性學科競賽中斬獲百余項大獎。(通訊員 高麗麗 李洋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