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裝備發展的長河中,地效飛行器以其獨特的飛行原理和卓越的性能特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度備受矚目。特別是前蘇聯時期制造的“里海怪物”,一度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大的飛行器,讓不少軍迷朋友懷念至今。
“里海怪物”由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研制,又叫KM地效飛行器,它利用翼地效應設計,作戰定位介于兩棲登陸器和飛行器之間,適用于海況復雜的近岸兩棲登陸作戰 。其機長106.1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達540噸,載重超過200噸,這龐大的身軀使其具備強大的運載能力,可搭載850名士兵。
“里海怪物”擁有10臺VD-7渦噴發動機,其中8臺裝在機首,用于形成“氣流引射”,2臺裝在垂尾頂部滿足加速和巡航動力需求,這賦予了它430千米/小時 - 500千米/小時的飛行速度,最大航程可達7500公里,幾乎可以橫跨太平洋。
而在武器系統方面,它背部搭載了三座雙聯裝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火力十分強大。
然而,“里海怪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受氣象條件限制大,抗風浪能力差,且飛行高度限制在翼展的十分之一尺度效果最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作戰效能和應用范圍。1980年,“里海怪物”因操作失誤墜毀在里海,隨著蘇聯解體,這一地效飛行器的發展陷入低潮。
如今,有外國媒體發現我國出現了一款新型地效飛行器,借鑒“里海怪物”將其取名為“渤海怪物”,它的突然出現再次吸引了全球軍迷的目光,比如《海軍新聞》網刊載的圖片,顯示它有4個發動機。
《海軍新聞》稱中國“渤海怪物”是一種大型的噴氣動力地效飛行器,然而從目前的已知信息來看,其尺寸似乎不算很大,外界推測其長度大約在20米 - 30米。采用類似于飛機的布局和渦扇發動機,能達到較高的飛行速度,4臺小推力渦扇發動機(推力在1噸級),按照起飛推重比為0.25計算,最大起飛重量大約為10噸,載荷為3噸左右。
那么我國為什么要研制美俄等國都基本放棄的地效飛行器呢?也是因為它的一些特性可以很好地利用,比如它的飛行高度很低,一般只有數十米甚至數米高,這種極低高度突防加上較快的速度,對方雷達很難發現,隱蔽性能好。
而從作戰能力分析,它可以實現快速投送,按照巡航速度500公里計算,橫渡臺灣海峽北部只需半個小時,最寬處也僅需1個小時左右,能夠迅速把一個標準特戰分隊(12人,全副武裝及配屬裝備、補給)投送到島上。
在南海方向,它可以快速地穿梭于南海諸島,比如從美濟島到黃巖島距離為350公里,它能在1個小時之內到達,迅速把海警分隊投送到現場控制局勢,堪稱。
在武器裝備方面,雖然目前具體信息有限,但不排除未來搭載導彈等武器執行火力打擊任務的可能性。若配備反艦導彈,憑借其隱蔽性和速度優勢,能對敵方艦艇尤其是航母編隊構成巨大威脅;若搭載搜索設備,則可執行搜索、救援任務;搭載探測設備,則可用于目標探測。
綜合來看,“渤海怪物”這類的地效飛行器有著廣泛的使用途徑。在捍衛東海南海權益方面,它能快速抵達爭議海域,宣示主權、執行巡邏監視任務,對非法闖入的外國船只和飛行器進行驅離,有效增強我國對海域的實際控制能力。
在登陸作戰設想中,它可以快速運輸兵力和裝備,避開敵方的部分防御火力,實現快速登陸作戰,也可作為先頭部隊,進行特種作戰和突襲行動。
而從長遠來看,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渤海怪物”這種地效飛行器還可以用于兩岸運輸方面,憑借其快速高效的運輸能力,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縮短兩岸之間的時空距離。
“渤海怪物”的出現,是我國在軍事裝備領域不斷探索和創新的成果,它不僅為我國提供了一種新的作戰和運輸手段,也展示了我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實力,未來它有望在我國的國防安全和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捍衛國家利益的“神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